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服务器发展历程

2023-02-27 22:28 作者:充电时光  | 我要投稿

第一代:PC时代

            90年代互联网大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业务需要服务器提供支持,由此推动了服务器的发展。代表公司有SUN,DEC,IBM,没想到的是最后让Intel独步天下。主要原因是起初IBM等公司不仅仅生产CPU,自己同时也生产服务器和工作站,几乎所有的钱都让他们自己挣了,这样导致很多商家不买单。而英特尔只生产CPU,并且其采用的X86架构的CUP与很多厂商的设备兼容,而且价格低廉。

            一般一台服务器只跑一种业务,跑多个业务不安全。如数据库用一台服务器,Web服务用一台服务器,如果多个服务在一个服务器上,当服务器系统坏了的时候,多个服务都不能用了。

          注:服务器的CPU与个人电脑的CPU不同,如Intel针对个人电脑的CPU是i5,i7等系列,其针对服务器的CPU为至强系列。


第二代:虚拟化时代

        虚拟化技术可以提高硬件的利用率,允许一个平台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这样一台物理服务器里装很多虚拟系统,每个虚拟系统跑一种业务,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为了安全可以搞2台物理服务器做主备。

     商用虚拟机代表:

          1.VMware公司----vmware workstation

          2.Mircrosoft公司----Hyper-v

          3.Citrix公司----Xenserver

   开源虚拟机代表有:XEN和KVM,KVM虚拟机几乎是所有云平台的底座。AWS(亚马逊云),阿里云,华为云都是基于KVM的。

    企业级虚拟化平台有:VMware vSphere,Citrix XenServer,KVM


第三代:云时代

       虚拟化时代不同虚拟化平台之间的资源是不能相互迁移的,形成了一个个虚拟化孤岛,管理起来非常麻烦。云时代的诞生,使得资源得到了很好的整合,云接管了虚拟化平台,并提供服务。

       例如,像阿里、腾讯这些企业,为应对节假日的爆发流量数据,他们准备了很多服务器资源,这些资源在平常就是一种浪费,云平台可以整合这些资源,并将他们出租给祖租户。

         云时代,服务器具有弹性伸缩功能,可以设置规则,例如当服务器的CPU利用率达到80%的时候自动增加3台服务器。这样,商业再也不用担心,因为突发的流量导致服务器崩了。


第四代:容器时代

       传统的虚拟化技术就是在宿主机里套一层虚拟机管理软件,让虚拟机去做所有的安全隔离修复。虚拟机本身要占资源,而容器的优点就在于启动快体积小,应用发布方便。

        假如一台物理物理机能跑10台虚拟机,如果用容器它可以跑100个,容器大大节省了成本资源。


第五代:云原生和微服务时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本地环境的程序都往云上移植,这常常会出现不兼容的问题。云原生强调的是最初的开发就是为了最终部署到云环境上。简单讲,程序就是在云上开发的,这样的程序更容易适应云环境。

       微服务是一种通过多个小型服务组合来构建单个应用的架构风格,这些服务围绕业务能力而非特定的技术标准来构建。各个服务可以采用不同的编程语言,不同的数据存储技术,运行在不同的进程之中。服务采取轻量级的通信机制和自动化的部署机制实现通信与运维。



            

        

服务器发展历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