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假说——公式推论“意见认同指数公式”

由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其中提出来的一个观点——“观念决定认知”,《行为心理学》中的“认知决定行为”。我们可以认为在一个文化圈中所展现出来的一个性征,是由身处这个文化圈中人的观念决定的,在不断的实验之中,我总结下来观念的几大因素。
1,自我的认同感。
认同感是观念的表现之一,也是文化圈中决定一个人行为与否正确主观评判标准。自我认同感认同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所做的行为和自己所拥有的价值观。
当别人做了一件错事的时候,文化圈或者是整个社会都会批判这个人,这种批判的行为不是因为你有多么高尚和明辨是非,是因为你的自我认同感与他的行为产生了偏差,你的观念就认为这个人的行为是错误的。在整体的人类观念而言,自我认同感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他保护自己不做出违反别人认同感的事,我们做了一件亏心的事,会感到羞耻于害怕,就是因为这种行为与我们的自我认同感发生了偏差。
《行为心理学》把条件反射分为两种:
经典条件反射‖强化条件反射
自我认同感就是一种强化条件反射中的决定因子。当你做出一个正确的事情时,你的自我认同感就会认同你所做的行为,不是因为你自己多么高尚而认同你高尚的行为,而是因为存在于你心中的观念强化了你的行为,使的大脑获得一个正向的反馈,这就是所谓的强化条件反射。
比如你是一只狗,而自我认同感就是你的主人,你在大街上随地大小便,你的主人会打你,就是一种负向的强化。比如说你把他的鞋子调回来了,他就会给予你奖励,这就是一种正向的强化。
观念决定了人的认知,认知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在某个文化圈所表现出来的某个姓郑就是一群人所做出的行为,将他们归因,所得的就是自我认同感。
这种自我认同感也是《社会心理学》中“群体效应、从众效应、乐队花车”,其中的一个决定因子。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是社会环境和他人让我们拥有某些和相同情境下的其他人十分类似的行为倾向。
自我认同感这种强化条件反射,就会将分开某个群体,他们所表现的行为是由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决定的。
2,价值观认同
对自我价值观的认同,是强化条件反射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只是观念变成了价值观,价值观有各人的价值观,也有整个文化的价值观。
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是文化传统使我们拥有某些和相同文化下的其他人十分类似的行为倾向。
我们可以把上述的话理解成为一个文化,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着个人的认知与行为,而文化的价值观决定着文化中各个人或群体的认知与行为。
价值观认同分为两个分支
自我价值观认同‖文化价值认同
他们所表现的与所拘束强化的行为是一样的,观念决定了你的认知,而价值观是拘束了你的行为。当你做出一件错事的时候,自我认同感汇集你一种负面的强化,而当你做出一件错事的时候,自我价值观会对你进行批判,在文化中的表现也是一样的。
比如说你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做爱国之事的话,整个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就会将你批判,批判你的往往不是这个文化的领袖,而是整个文化中的人,这种做出没法文化价值观的人,就会被文化所抛弃。
3,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与文化价值观有所不同,文化价值是指个人对于所在文化或者是他人所在文化的认知,这个人对这个文化或许是憧憬的,也可能是厌恶的。这就是文化价值,更严谨的来说是主观文化价值。
自我价值观、文化价值观是他人对于你的肯定或否认;文化价值却是你对这狗文化的肯定或否认。
你的主观文化价值就是你的自我认同感所做出的行为,

根据这以上四点
自我认同感
自我价值观认同
文化价值观认同
文化价值
我假设出了一条公式
10%自我认同感+10%价值观认同+20%文化价值+60%文化认同=意见认同指数
但经过实验之后,我们用被测对象的结果用这条假设的公式进行计算,得出来的结果与假设中有极大偏差。之后我又添加了以下两个修正因子。
主观感性‖主观理性
主观的感性对于我们的行为有正向的强化作用,让我们的过激行为看起来十分合理。一个人的感性认知会将一个理性的结果感性化,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这个人的价值观。
而主观上的理性识知,就是减弱主观感性认知。主观理性是主观感性的修正因子。我们都出以下公式。
(10%自我认同感+10%价值观认同+20%文化价值+60%文化认同)×0.8+(50%主观感性-50%主观理性)×0.2=意见认同指数
公式中权是一个未知量,我们用实验把这种未知的量量化,经过数次修改之后,实验的结果是十分符合主观认知和客观事实的(结论见原文)。

由于科室中的加权是一个未知量,所以整个理论体系定义为假说,也只能在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