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打不相识,中国古代的人虎交锋

2019-12-15 11:02 作者:自然守護龍REX  | 我要投稿

猫科属于哺乳纲食肉目,分布于除了南极洲和大洋洲以外的五个大洲,是最繁盛的哺乳动物类群之一。长久以来猫科动物几乎是顶级狩猎者的代名词。而在许多中国的古代典籍中也有着对于这些大猫们的描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是虎,从许多典籍中,我们可以看出虎在中国古代是很常见的,虎也因此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虎在中国一共出现过五个亚种,分别是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印度支那虎,以及里海虎。其中印度支那虎和孟加拉虎在中国数量极少,且只出现过在云南和西藏,而里海虎只出现在过新疆,东北虎也只在东北和内蒙,这些地方由于在古代较为偏僻,只留下了稀少的记录。所以我们的重点就在华南虎。

虎是一种大型食肉动物,其中最大的亚种东北虎(西伯利亚虎),更是猫科中最大的物种,因此虎与逐渐蚕食着他们栖息地的人类,势必形同水火,激烈碰撞。尤其是在生产力还没有十分发达的古代,古人们面对身强体壮的老虎,总显得力不从心。故而在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时常有“虎患”的记载。而我们这篇文章就从古代文献中的虎患入手,为大家介绍中国古代的人虎关系。

  早在甲骨文中,“虎”字就已经出现了,在周代的记载中就有“武王狩,禽虎有二十有二”。当然作为一篇科普文章,我不可能全程掉各种文献的书袋。所以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看一看武王所狩的是哪一个亚种的老虎。首先我们来看看武王狩猎的地点,是在国都镐京附近的猎场,也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一带,要知道那时的黄土高原还不似今天千沟万壑,在没有水土流失的周代,“关中沃野千里”,自然条件优越。同时,得到当今许多专家共识的是,中国古代的平均气温是要高于现代的,所以当今栖息地分布在南方的虎是完全有可能出现在中原地区的,而武王所狩之虎就不太可能是如今生活在北方的东北虎。而在南方的几种虎中,我更倾向于华南虎。因为印度支那虎和孟加拉虎都不是原产我国,目前他们的活动痕迹,也只在云南,西藏有所发现。对于虎来说,横断山脉和秦岭山脉还是难以逾越的天险,它们想要进入中原还是不大可能。所以我们几乎可以定下结论,在中原地区出现的老虎应当是华南虎。

  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古代,华南虎是极为成功的,甚至有“无山不有虎”的说法。因此饿虎伤人的事件也就频发。比较出名的就是周处除三害中的一害,南山猛虎。而到了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老虎全身是宝,所以对于老虎的全面反击也就展开了。在《太平广记》中就有“浔阳有一猎人,常取虎为业”的记载,说明人虎矛盾进一步激化,出现了职业的虎猎人。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虎在中原地区的出现明显变少,以上两则记载都出现在长江流域,而近代的华南虎,虎如其名,主要栖息在华南地区。华南虎栖息地的不断南移或许也证明了中国古代的气温是呈不断变冷的大趋势的。

在四川,在明末清初的兵灾之时,虎伤人的事例再度频发。由于张献忠在四川领导的农民起义,以及清代初年吴三桂策划的三藩之乱,四川久罹战火,因此城镇破败,人民流离。此时竟然出现了华南虎成群结队进入城镇,吞噬百姓的情况,而且并非个例,而是几乎波及全川。欧阳直在《蜀乱》中记载,“四川遍地皆虎,或七八,或一二十,升楼上屋,登船浮水”,《南充县志》中也说“县治,学宫俱为虎窟”,而人民的情况呢,则是“靡有孑遗”,几乎是一人不剩,如此惨状,这应当是中国虎患的巅峰了,以至于清政府不得不从湖广调运人口以填补四川。

当然了,虎不过是依仗筋骨之强,爪牙之利,在战乱时或许可以趁火打劫,等官府回过神来组织对虎的围剿,他们也只能任人宰割,从此华南虎在四川也就几乎绝迹了。

以上就是本期的所有内容啦,接下来我会继续介绍除虎之外中国古代文献中出现过的其他大猫们。新人创作不易,喜欢的观众大大们麻烦点赞加关注啊。

(作者知识有限,如有谬误或补充,欢迎评论)

 

 

 


不打不相识,中国古代的人虎交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