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采和气息
书必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 --苏轼 论书
人们常说:人要有精气神,书法亦然。
从生命的角度看书法:字如其人,字中有人,看字如看人。

神采
精神、风采、风神、神。例如没精神、没精打采、走神、闭目养神。
书法,怎么才能有神采?
技法熟练
笔力:发力点(弓箭),节奏


结构:八面拱心,盖房子


用墨



米芾早期书法--后期书法,技法越加熟练,神采发生变化

古:人书俱老
今:人老书犹嫩,练得少
共性化与个性化神采

作书者独特的精神气质:个性、情感、境界、格调
书之结体,一如人体,手足同式而举止殊荣。 --现代.胡小石论书




有功无性,神采不生。
有性无功,神采不实。
--祝允明《论书帖》
余尝为少年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老夫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 --黄庭坚论书



弘一法师,律宗

经生抄经书法、台阁体书法、馆阁体书法,为什么受到指斥?但又确实“好看”?
共性化神采可以,依赖法则实现。个体的独特性神采不足,超越性不足。个性化神采,主要来自人之“内容”。

个体精神层面如何提升与超越?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苏东坡《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二首》
胸中所不凡



侧重个性化的神采:“文人书法”、“学者书法”
“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 --唐 张怀瑾《文字论》
“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刘熙载《书概》

神采为什么这么重要?
神与形之间的关系
传神写照,正在阿毒(指眼睛)中 --东晋顾恺之,点睛之笔

神采的分析,对临帖有什么启示?



气息(气质)--生命所需
字有筋骨血肉,以气充之,精神乃出。 --清.姚配中《论书诗自注》
气,体之充也。 --《孟子.公孙丑上》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庄子.知北游》
“气本”哲学 -> 书学“尚气”


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充实而有馀。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试笔》

字有筋骨血肉,以气充之,精神乃出。 --清.姚配中《论书诗自注》
气,体之充也。 --《孟子.公孙丑上》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庄子.知北游》
“气本”哲学 -> 书学“尚气”


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充实而有馀。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试笔》

气息
以“士气”为上:书法里呈现的理想人格,正大气象、有风骨,洒脱自然

逸气
逍遥游
使笔笔著力,字字异形,行行殊致,极其自然,乃为有法。仍须带逸气,令其萧散。 --宋曹《书法约言》



清气
心气和斯笔墨调,渣滓去则清光来。 --清.姚孟起《字学意参》






书卷气(文)和金石气(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