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科普】星星的孩子——孤独症
有这样一群孩子
他们像天上的星星,在夜空中独自闪烁
因而被大家称为“星星的孩子”

自闭症既不是“性格孤僻”
也不是“心理问题”
是一种持续终身的神经发育性障碍
今天,让我们一起关注这些“星星的孩子”

自闭症也叫孤独症
自闭症也叫孤独症,全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以下简称为ASD),是一组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狭隘的兴趣爱好和活动、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

关于孤独症的一些事实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数据,在美国,每54名儿童中就有1名被诊断为ASD,并且发病率有不明原因的递增趋势。
孤独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比例约4:1左右。

绝大多数ASD孩子在生命早期就会表现出一些征兆,如果发现存在这些征兆,应尽早找发育行为方面的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事实证明,干预介入的年龄越小,康复的效果越好。
孤独症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预警征兆
2月龄
对声音无反应或迟钝、对移动的物体不会目光追随、不会对人笑。
4月龄
不会对人笑、不会追随移动的物体,不会发声、视线转移困难。
6月龄
对照顾者情感反应淡漠、对周围的声音无反应、不会笑或者发出尖叫。

9月龄
呼名无应答、不会玩躲猫猫、不会顺着大人指的方向看、不能区别熟悉和陌生人。
1岁
不会爬、不会模仿、不会指物、不会找藏起来的东西、已经学会的技能消失、不会对陌生人的突然出现而产生紧张或不安的情绪
1岁半
不会走路、不会模仿、掌握的词汇少于6个、不会留意到照顾者离开或者回来、不会对同伴感兴趣,不会分享。
2岁
不会使用两个词的短语、不明白常用物品的单词、不会模仿和重复语言、不能追随简单的指令、不会分享、不会主动和同龄孩子玩。

3岁
口齿不清、不会说句子、语言表达不明所以、不能追随指令、不会玩假装游戏、不会分享、忽视他人。
人们常常会误解孤独症的孩子具有某方面的特长或超常的智商,实际上,至少三分之一的ASD同时伴有智力障碍,即使智力在正常范围或者超常者,其智力结构也十分不平衡,这使得他们在应对日常的生活中面临十分巨大的挑战。
如果孩子被诊断为ASD
父母需要做的事
尽快接受现实、尽快干预介入
建议即使在求医的过程中,也尽早、同时进行干预。
武装自己
ASD的行为管理、日常干预、情绪处理、认知康复等各方面的情况都非常复杂,即使专业的医生和康复人员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指导,因此,家长应尽快了解熟悉,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
寻求家庭及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
家庭成员中的相互协作相互支持非常重要,应尽快协商调整分工合作,并且寻求社区、学校、专业机构等相关的支持。

定期与医生会面
随着孩子的成长和干预措施的开展,需要持续评估以调整目标和方案,因此要保证定期与医生交流情况,获得专业的指导。
随时关注和调整自身的情绪
家长的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影响干预的效果,建议最好能有相对固定的心理医生,定期咨询。
寻找家长互助
可以加入一些社区、网络等的家长互助团体,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也能快速的进入角色、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