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漂浮在大海上的音乐乌托邦


第一次看这个片子是初二的一个寒假,在舅舅家用MP4看的,说实话,那个寒假我看了人生中目前觉得最好的两部电影,一部是《肖申克的救赎》,另一部就是《海上钢琴师》。

这是一部意大利的电影,讲的是一个出生在轮船上一辈子没下过船的人,碰巧他还是个钢琴大师,虽说故事够离奇,但足足三个小时的片长,导演所要表达的远不止弹钢琴这么简单,以至于初二那年我并没有怎么看懂,思绪还停留在1900斗琴后用琴弦点燃香烟的经典场景。
今年寒假,我怀着一种特别的心态,第四次看了这部电影,不得不说,电影,文学和音乐虽然是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但它们之间有太多的相似性,比如这些作品相对于欣赏者并不是固定的,随着读者阅历的增加,人格的丰富,对作品的认识程度也会随之加深。
1900是一个孤儿,被锅炉房的黑人老爸带大后,老爸不幸去世,电影在这里并没有用过多的手法来表现出悲伤,而是用1900的纯真去反衬这种“不公”。

一艘船的上面是上流社会,每天有乐队演出助兴,正如台词所说:路途漫长,音乐可以让这些富贵们陷入纸醉金迷,忘记时间如斯般逝去。底层的锅炉工只有拼命的干活,维持燃料的供应,保证轮船的前进。

本片的基调建立在一种浪漫情怀之上,它很美,无论是max和1900于风暴之中弹奏着浪漫的华尔兹,旋转于大厅之中……


还是第一次录制唱片时看到舷窗外的女孩,那种美,你无法用言语表达。

轮船上的人带着极大的希望登上弗吉尼亚号,纽约是他们的梦,是天堂,而对于1900来说,那是一座太大的城市,成千上万条街道永远也望不到尽头,是一台拥有无数键盘的钢琴,这台钢琴,1900无法演奏。

至于豆瓣里很多人说这是1900的懦弱,我觉得可笑,这不是懦弱,这只是他自己的选择罢了,这是他的宿命,下船了未必会获得更好的结局,因为他根本就不是一个俗世意义上的人。

荣华富贵对他来说没有太多意义,打败了jazz发明者又如何,还不是一句 fxxk the jazz!
对他来说,音乐即是他的一切,在三等舱才会演奏自己音乐的1900。

那个能够即兴弹奏任何类型曲子的1900。与生俱来的观察能力在分析人物那节实在过于精彩。不得不佩服导演的想象力与音乐认知水平。
如果说唯一的遗憾,我倒不觉得是最后轮船的沉没,而是在汹涌人群中,1900没能把那张唱片送给女孩

1900唯一的一次爱情,就这么错过了。
他孤独,毕生的真正朋友只有max一人,max和他不一样,但他知道如何去理解这位特殊的朋友,

最后的诀别,拥抱,再一次让我感到泪水在眼眶里是什么感觉。
独自去电台打电话,

想要借此了解大海以外的世界,却被当成疯子,其实,他已经无法下船了,他已经不适应那种追名逐利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他无法生存。
他孤独,孤独到弹着钢琴,思绪也能飞跃海峡,到达大洋彼岸。

max的尊重,成就了1900的独立。更有甚者说max最后为什么不把1900敲昏,强行带下船,我只能说,这样的人,根本不可能成为1900的朋友。

这是一部可以听的电影,听得到美妙的琴声,也听得到内心深处的孤独。

再一次,致敬伟大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