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3.3.3 王符

2023-03-17 12:19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3、王符(生死年不详)


  东汉进步思想家。字节信,安定临泾[1]人。他一生受到世家豪族的压抑,对腐朽的大地主专制统治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提出许多推崇法治和爱国御敌的主张。

  他主张以“法”治国。他说:“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2],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他认为“设法禁而明赏罚”[3]是治国的“枢机[4]”。针对儒家虚伪的“仁义”、“贤良”说教,他指出,要用权力来惩罚坏人坏事,对违反法令的官吏“不可不诛”,决不能“以养奸活罪为仁,放纵天贼为贤”[5]。他指责俗儒反对刑杀,主张“德化可独任”,是“非变通者之论,非救世者之语”[6]

  他强调任人唯贤,认为这也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重要问题。他主张按照法令“审择其人”,不必论“贵贱”、“亲疏”[7]。他极力反对当时的世族制度和儒家的尊卑、贵贱等级观念,认为“高位厚禄,富贵荣华”的未必就是“君子”,“贫贱冻馁”的未必就是“小人”[8];并揭露汉朝儒者是“言方行圆,口正心邪,行与言谬,心与口违”[9]的两面派、伪君子。他指出,使秦二世亡天下的是他的丞相、御史;帮助汉高祖得天下的却是做过小贩,屠狗的人。所以要注重人材而“不患贫贱”,“不嫌名迹”[10]

  他主张积极抵抗匈奴奴隶主军事政权的入侵,反对“边不可守,欲先自割[11]”的投降主义。他称赞古时以弱抗强,以少胜多,敢于斗争,善于用兵的“良将”,痛斥当时那些“不肯专心坚守”,遇敌弃城而逃的败类,明确提出打败仗“非天之所灾”,而是“将之过”。他认为边防将领也必须以“法”治军,要“赏罚必[12]”、“威令一[13]”、“智贤集[14][15],做到兵勇将强,才能打胜仗。

  针对当时社会中“浮食者众”,一部分人“游手为巧”,“奢衣服,侈饮食”,而老百姓却“饥寒并至”、“愁怨者多”的情况,他主张重农抑末。他说:“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16],把发展农业生产看作是“富国之本”。

  他的自然观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倾向。他认为世上的万物都是由元气“化”出来的,“旦有昼晦,宵有大风,飞车拔树,偾电为冻,温泉成汤······莫不气之所为也”[17],这些自然现象都是“气”的作用。他还认为,人在天地之中,如同坐在车、船中一样,驾驶权掌握在人手中,人是主动的。他说,肥沃的土地“弗耕不获”,千里骏马“弗策不致”[18],所以天地不能决定贵贱,鬼神不能决定贫富。这对唯心主义天命论及宗教神学,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在认识论上,他还强调“虽有至圣,不生而知[19];虽有至材,不生而能[20][21]。知识才能都是后天学得的,这就根本否定了孔孟的“生而知之”、“良知良能”等唯心论先验论。

  王符生活在地主豪强势力日益膨胀,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的年代。他面对孔孟儒学独尊,谶纬迷信盛行的局面,敢于顶逆流而进,充分显示了他的战斗精神。但是,他并没有摆脱儒家的思想影响,例如:他在主张法治的同时,还杂有“仁义”、“礼信”、“孝悌”、“德化”等说教;有时仍受天命论、君权神授说的影响;另外,他对著名法家人物商鞅、秦始皇也不能给予正确的评价。

  他著有《潜夫论》一书,共三十六篇。


注:

[1] 今甘肃镇原。

[2] 《潜夫论·述赦》。

[3] 《潜夫论·断讼》。

[4] 关键。

[5] 《潜夫论·述赦》。

[6] 《潜夫论·衰制》。

[7] 《潜夫论·本政》。

[8] 《潜夫论·论荣》。

[9] 《潜夫论·交际》。

[10] 《潜夫论·务本》。

[11] 割地求和。

[12] 坚决。

[13] 军令统一。

[14] 招收有才能的人。

[15] 《潜夫论·劝将》。

[16] 《潜夫论·务本》。

[17] 《潜夫论·本训》。

[18] 《潜夫论·相列》。

[19] 不是生而知之。

[20] 不是生而就能。

[21] 《潜夫论·赞学》。

《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3.3.3 王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