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最新名校模考作文 | 文化传承
(黑龙江省龙西北八校联合体开学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发言中提到,从“神舟”到“嫦娥”“玉兔”再到“天宫”“天问”,中国人民把对遥远星空和未知宇宙的无尽憧憬寄托在这些美好的名字之中。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火的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驱散黑暗,带来温暖。“祝融”号寓意点燃中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航天人不断超越自我,逐梦星辰。
中国航天器的命名让大家切身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与厚重,如“天问”的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其实,不只是航天器的命名,生活中有许多地方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与厚重以及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
学校拟举办“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征文活动,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参与此次征文活动,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传统文化厚重之美;
2.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精神追求;
3.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4.与时俱进,保持传统文化的活力;
5.践行中国精神,传承中华血脉。
例文:
传统融时代 文化展生机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之形,何由考之?”千年前古人之天问余音尤震,对瑰丽自然的追寻探索深深地镌刻在中华文化的命脉里。而今,我国科技之力日盛,大国重器惊艳亮相, “神舟”“天宫”“天问”……立足于时代,把传统与新尖文化相融合,让文化展现蓬勃生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立根立心之本;大国重器,是国家和民族发展强有力的支撑者、护航人。二者合一,是灵魂与躯干的相融,必将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力。古有“天上宫阙”的遐思,今日便有“天宫”落成;古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今日便有“嫦娥”探月;古有“北溟有鱼,其名为鲲”的传说,今日便有“鲲鹏”入海。科技工作者们在用自己的方式传续文化薪火,将中华文化的浪漫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一个个贴切而美丽的名字,让人一读起就心生绮思,让大国重器仿佛从古书中走出一般,尽显亲切。当文化与科技合一,人们不仅能领略文明的别样之美,更为重器铸就了民族归属感、文化自信心的伟力。
开国领袖曾言:“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重器何尝不应如此?我们都明白,缺乏人文关怀的科技是没有未来的,它就像一个不健全的人,只有野蛮的体魄,却无文明的精神,这让它充满了不可控性。而当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被赋予国之重器时,我们将能展望它更加辉煌的明日。因为它将代表新时代国民的企愿,承先民之志,展文化丰美。如今“蛟龙”已入海,明日或将有“苍鹰”翱翔九天;今日“鹊桥”已搭起,明日或将有“桂宫”在月落成。
我们还欣喜地看到:“故宫文创”发展文旅产业,以故宫为文化背景,创造精美周边,让“仙鹤”以胶带为载体“飞入寻常百姓家”;王骢颖创作的千年文物表情包被数万网友点赞。每一个创意的背后,都是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古典与时代的碰撞。当然,这一切不也是对文化的传承?对其魅力的诠释?
“古老的传统文化如果不走向时代生活,那它就永远停留在故纸堆中的字符而已”。文化当被人看见,传播魅力。樊锦诗先生以一生心血守护七百洞窟,三千彩塑,如今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数字化“敦煌”实现新飞跃,不再是“空中楼阁”“象牙塔”。既保护了文化,又获得了游客量,实现“双利”双赢,相得益彰。
中国人应用敬意与担当传播传统文化声音,让传统文化在时代潮流中展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