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到底该不该拧螺丝?
大学生到底该不该拧螺丝?
曾经看过一个问卷调查,超过20%的学生预期自己毕业月薪过万,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觉得自己能年薪百万。今天央视一篇谈孔乙己文学的微博火了,本质是希望学生们不要眼高手低。看到一些学生的回应,就好像在说:我虽然蠢的跟猪一样,但我可爱呀,都是饲主的错!他们意识不到自己说的是,看啊,我有别人没有的,我应该值得更好的。

大学生到底该不该拧螺丝?这个问题应该反问,大学生为什么不能拧螺丝。
很多人天然以为,父母花真金白银提供学习资源,再将学生生涯的苦痛描绘打包起来,这便是自我身价的体现。但他们没有想过的是,那些在底层岗位出卖时间的劳动工人,很多从出生起,就没有与各位学子们同台竞争的权利。老板压迫员工靠的就是他有的,员工没有。
都是地球上的碳基生物,拧螺丝,为何别人要干,大学生就不能干?难道大学生不是人类?或是像某种鳖?
吃苦中苦,成为人上人,已然成为当代学生们生活仅存的标准。


如果你坚信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这套鬼扯逻辑,那么你必然会对体力劳动嗤之以鼻,甚至主动与底层劳动者划开界限,幻想出一个物质精神极其优越的世界。就像某些人就应该在烈日下汗流浃背一样,你就应该坐在办公室哼着小曲儿吹空调。
说起来好笑,有些人觉得教育体质在制造理想主义者然后将其击碎。关于学校教育与企业需要严重脱节的问题,如今获取信息如此便利,如果你在毕业之后才意识到,那么不是谁的问题,就是你自己的能力问题。
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早早就做好了面对现实的打算。
并且每时每刻都在为其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