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in:索尼造车团队正式成立│4月2日
「智能汽车」
-Sony Mobility正式成立 将负责电动车、机器人、AI等业务
-比亚迪纯电动公交车单车行驶里程超64万公里,刷新行业纪录
「医药生物」
-首个完整无间隙人类基因组序列公布
-国家药监局批准2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上市
「半导体」
-佳能将于2023年上半年发售3D半导体光刻机
-OLED电视面板短缺 传三星将与LG达成供货协议
「新能源」
-机构:1-2月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超100% 比亚迪市占率击败松下升至第三
-松下计划在汽车电池等核心领域投资近50亿美元
「人工智能」
-“卓视智通”完成A+轮融资,高通创投领投
-“钧舵机器人”完成近5000万元A+轮融资
「元宇宙」
-阿里巴巴领投Nreal 后者已推出消费级AR眼镜
-花旗报告:2023年元宇宙经济规模或会达13万亿 用户规模达50亿
「更多硬科技」
-蓝色起源第四次载人飞行,送6名乘客亚轨道旅行
-国家能源集团建成江苏首批海上风电5G基站
智 能 汽 车
■Sony Mobility正式成立 将负责电动车、机器人、AI等业务
日本索尼集团宣布,负责电动车等新事业的“Sony Mobility”4月1日正式成立。Sony Mobility社长兼执行长,由该集团主导电动车研发的常务董事川西泉担任,业务内容除了电动车之外,还包括机器人和AI人工智能等。另外预计由川西泉所率领的索尼AI机器人业务集团将在9月并入Sony Mobility。未来Sony Mobility除了将担起电动车服务基础的研发业务之外,也将负责“aibo”机器狗、以及小型无人机“Airpeak”的研发生产。(科创板日报)
■比亚迪纯电动公交车单车行驶里程超64万公里,刷新行业纪录
比亚迪表示,截至目前,比亚迪客车累计行驶总里程超过100亿公里,其中纯电动公交车单车最高行驶里程已超过64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6圈,再度刷新行业已有运营数据纪录。这台行驶里程超过64万公里的比亚迪K8,来自深圳巴士集团的南头车队,于2015年12月投运,服务M240线路,贯穿龙岗、罗湖、福田、南山、宝安五个行政区,单程37.67公里,目前已接送近百万人次。(凤凰网)
■赛微电子:子公司与某国际知名激光雷达厂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赛微电子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赛莱克斯北京与某国际知名激光雷达厂商及其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赛莱克斯北京将依据合作客户提供的工艺需求建立并维护MEMS微镜产品的8英寸晶圆量产生产线,并按合作客户产能需求提供配套的、稳定的产能。(36氪)
■福特预计2030年电动汽车将占公司全球销量50%
福特汽车发布了2022年可持续发展和财务年度综合报告。福特汽车预计,公司2026年电动汽车年产量将超过200万辆;到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将占公司全球销量的50%;在2050年全面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科创板日报)
医 药 生 物
■首个完整无间隙人类基因组序列公布
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组测序再次取得重大进展:国际科学团队端粒到端粒联盟(T2T)发表了第一个完整的、无间隙的人类基因组序列,首次揭示了高度相同的节段重复基因组区域及其在人类基因组中的变异。这是对标准人类参考基因组,即2013年发布的参考基因组序列(GRCh38)的“重大升级”。当地时间31日,《科学》杂志连发6篇论文报告这一成就。(科创板日报)
■国家药监局批准2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上市
国家药监局又批准2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上市。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适用于《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21号)规定的人群。国家药监局目前已批准23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央视新闻)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团队合作研发出一种新冠病毒快检新方法,20分钟出结果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研究院公布由该院殷昊、张楹教授团队合作研发出一种新型新冠病毒快速核酸检测方法,该成果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研究人员采用该方法对204个咽拭子样本进行监测,在新冠病毒真实样本中达到94.2%准确度并无一例假阳性,仅需20分钟就能检测病毒,而且便携式紫外灯或蓝光灯照射即可观察到结果,使检测的便利性大幅提高。(科技日报)
■世卫组织:英国发现新重组毒株XE,比奥密克戎BA.2传播还快10%
世卫组织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此前英国发现的一种被称为XE的重组毒株已报告并确认了超过600个基因序列。早期调查表明,与目前全球占主导的奥密克戎BA.2型毒株相比,该新毒株的增长率优势约为10%,但由于数据样本太小,其是否会成为未来潜在的威胁还需进一步观察。报告指出,该重组毒株是奥密克戎子毒株BA.1和BA.2的重组变异株,将其命名为XE。早期数据显示XE的传播速度比目前传播最快的BA.2毒株还要高9.8%。(澎湃新闻)
■俄罗斯卫生部批准注册“卫星-V”鼻喷式新冠疫苗
俄罗斯卫生部表示,已批准注册由俄罗斯加马列亚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研发的“卫星-V”鼻喷式新冠疫苗。该疫苗为两剂,间隔三周接种,适用于18岁及以上人群。(财联社)
■迄今构建规模最大的小鼠单神经元全脑投射图谱问世
在我国科学家努力下,迄今构建规模最大的小鼠单神经元全脑投射图谱问世。3月31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神经科学》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严军研究组、徐宁龙研究组与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龚辉团队合作完成。我国科学家进行的这项最新研究,在国际上率先重构了小鼠大脑前额叶皮层6357个单神经元的全脑投射图谱,基本覆盖了所有类型,并建立了迄今规模最大的小鼠单神经元全脑投射图谱数据库。这是此前国际上所有研究小鼠单神经元全脑投射数量的两倍以上。(36氪)
半 导 体
■佳能将于2023年上半年发售3D半导体光刻机
据报道,佳能正在开发用于半导体3D技术的光刻机。在尖端半导体领域,3D技术可以通过堆叠多个芯片来提高半导体的性能。佳能新的光刻机产品最早将于2023年上半年上市。曝光面积扩大至现有产品的约4倍,可支持AI使用的大型半导体生产。(财联社)
■OLED电视面板短缺,传三星将与LG达成供货协议
业内人士表示,三星电子和LG电子即将达成一项罕见的合作关系,双方正在就三星OLED电视的面板供应问题进行最后谈判。(韩国先驱报)
■壁仞科技宣布点亮国内算力最大通用GPU芯片
日前,壁仞科技首款通用GPU芯片BR100系列一次点亮成功。据壁仞科技介绍,在核心性能设计标准上,BR100系列是国内算力最大的通用GPU芯片,BR100系列基于壁仞科技自主原创的芯片架构开发,采用成熟的7纳米工艺制程,并结合了包括Chiplet(芯粒技术)等在内的多项芯片设计、制造与封装技术。目前,BR100系列通用GPU芯片的测试与调优等工作正在推进中。(36氪)
■应用材料公司与IV Works开发1200伏的GaN功率半导体材料
近日,IV Works宣布与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签署联合开发协议,共同开发1200伏的GaN半导体材料技术。此外,两家公司还在开发可应用于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外延片。IV Works首席执行官Young-kyun Roh表示:“我们计划推动GaN Epi晶圆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商业化,以应对电动汽车、显示器和通信半导体等下一代功率半导体的需求。”(科创板日报)
■韩国正考虑将OLED指定为国家战略技术 并提供大量税收优惠
据韩媒报道,韩国政府正在考虑将OLED指定为国家战略技术。如果被指定,该行业的公司可以在设施投资和研发成本方面获得可观的税收优惠。这一提议由韩国显示产业协会提出,韩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最近讨论了此事。目前,这类技术的数量是34个,包括先进半导体、疫苗和电动汽车电池。(BusinessKorea)
新 能 源
■机构:1-2月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超100% 比亚迪市占率击败松下升至第三
市场研究公司SNEResearch日前公布了今年前两个月的动力电池出货量数据,出货量合计为53.5GWh,较上一年度增长超过100%。CATL的出货量和市场份额分别为18.4GWh和34.4%,名列榜首。LGEnergySolution电池的使用量为7.4GWh,比一年前增长了37.6%,位列次席。比亚迪击败松下,以11.9%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松下以5.8GWh和10.8%的数据排名下滑以为,跌至榜单第四名。现代Ioniq5、起亚Niro、起亚EV6等车型的动力电池供应商SKOn电池的出货量从1.4GWh增加到3.5GWh,市场份额从5.4%增加到6.5%,排名第五。(财联社)
■松下计划在汽车电池等核心领域投资近50亿美元
松下控股公司计划在汽车电池和供应链软件等核心增长领域投资6000亿日元(约合49亿美元)。松下周五在一份声明中称,截至2024财年的三年内,松下将在包括电动汽车电池芯在内的“增长领域”投资4000亿日元,在氢能等“技术支柱”领域投资另外2000亿日元。松下还计划在同一时期实现1.5万亿日元(约合122亿美元)的累计营业利润。(凤凰网科技)
■美锦能源:正逐步完成氢能全产业链布局
美锦能源在互动平台表示,在氢能领域,公司正逐步完成氢能全产业链布局,上游搭建氢气“制储运加用”产业链;中游搭建从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整车制造的核心装备产业链;下游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即中部山西、山东青岛辐射环渤海湾区、广东大湾区、浙江嘉兴长三角区域、京津冀区域及蒙陕宁能源金三角区。(36氪)
■我国科研人员开发高压电解液构筑高能量密度锂电池体系
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获悉,该研究所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在武建飞研究员的带领下,近期在高电压电解液体系开发应用方面取得关键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化学工程杂志》。该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高压氟化电解液体系,将NCM811正极材料的工作电压从4.2V突破性地提高到4.6V,拓展了三元体系的使用上限和应用范围,突破了高镍三元正极在高电压下容量衰减严重等障碍,为设计开发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财联社)
人 工 智 能
■“卓视智通”完成A+轮融资,高通创投领投
AI交通视频融合感知及车路协同解决方案提供商“卓视智通”完成A+轮融资,由高通创投领投,海贝资本跟投。融资将主要用于支持卓视智通自主研发的算法和产品迭代升级以及面向海内外市场的营销推广。(36氪)
■“钧舵机器人”完成近5000万元A+轮融资
一站式“电伺服”执行器部件制造商钧舵机器人完成由分享投资、鑫睿资本、张江科投和吴江创投四家机构联合投资的近5000万元A+轮融资。智慧芽数据显示,钧舵机器人目前共有40件专利申请,其中发明专利约40%,公司专利申请主要集中于电动机械手、驱动机构等相关领域。(科创板日报)
元 宇 宙
■阿里巴巴领投Nreal,后者已推出消费级AR眼镜
AR眼镜制造商Nreal宣布获得阿里巴巴领投的C+轮融资。公司官网显示,Nreal是唯一一家在全球范围内推出消费级AR眼镜的公司,目前已与10多家全球知名运营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财联社)
■花旗报告:2023年元宇宙经济规模或会达13万亿 用户规模达50亿
花旗银行周四发布了《元宇宙与金钱:解密未来》的报告,该报告预测2030年元宇宙经济的总市场可能增长到8万亿美元至13万亿美元之间,并预计元宇宙用户数量可能多达50亿。该报告称,未来的元宇宙将包含更多数字原生代币,但也将嵌入传统形式的货币,元宇宙中的货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即游戏中的代币、稳定币、央行数字货币 (CBDC) 和加密货币。(Bitcoin.com)
更 多 硬 科 技
■蓝色起源第四次载人飞行,送6名乘客亚轨道旅行
太空公司蓝色起源开展第四次载人飞行,送6名乘客亚轨道旅行。蓝色起源是使用火箭将载人太空舱垂直发射到地球上空约100公里处,随后火箭自行返回地面,太空舱进入几分钟失重状态,再在降落伞缓冲下返回地面。整个过程持续10分钟左右。(澎湃新闻)
■国家能源集团建成江苏首批海上风电5G基站
国家能源集团龙源江苏公司环港风电场、海安海上风电场先后成功建成江苏省首批中近海海域海上风机5G基站,使得5G信号成功覆盖周边50千米海域,区域网络下载速率实测达400兆每秒,实现了江苏海域5G网络从无到“优”的突破。(财联社)
硬科技 │ 今日最in
关注与硬科技各大领域相关的每日最新资讯,让读者纵览市场热点、技术动态、公司新闻、投融资信息、知产热点等全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