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有罪论的背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前世今生
最近关于缅甸的新闻引发热议,除了警惕电信诈骗之外,一种观念也引起人们的注意——一些人针对被骗者的责备言论,如“贪小便宜活该”“蠢”“笨人自食恶果”等类似看法。这让我联想到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其他例子:“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年纪轻轻净是研究歪门邪道,看闲书”“ 为什么要帮助穷人 浪费我纳税的钱”“ 存在即合理,罪恶是有其正当性的”等。甚至up主本人小时候被人打了,找老师都会被说“他为什么不打别人就打你” ? 如果我们翻开历史,深入探究,就会发现这些看似合理的言论,源自被时代思潮影响的偏执观念。这些言论反映了一种支持强者,责怪弱者,默认现状,轻视反思的视角。它们背后透露的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的理念和过度推崇效率、把人当工具的理性手段思维。 由于篇幅过长,本篇幅只讨论社会达尔文主义,作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根源的工具理性将放在下期。 在正式讨论达尔文主义之前,先谈谈社会达尔文主义其所依赖的生物达尔文主义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人的大脑都在头里面。毕竟如果脑在身体内部,那不是更容易得到保护吗?但实际上,生物进化不是有一群设计师在应对甲方的要求认真画图,而是冲着‘实用性’一路狂飙,不够实用的变异就无法留存到下一代,大脑之所以在头部,也是因为是实用性极高,简单明了的路径依赖而已。 在绝大多数世界,早期的多细胞动物有着专门接受刺激的特殊细胞,这些细胞聚集起来,形成了原始的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而进化产生飞跃的源头,都在与其中有一支生物开始出现神经开始往头部汇聚,形成了原始的“脑”,然后在“脑”后形成纵横的神经索的现象。 神经为什么会集中“头部”呢?原因很简单,是因为‘复杂感知器官’的出现——比如感光器。这种复杂感知器官进化的越高级,性能就越好,越能增加其竞争优势,同时,为了应对愈加复杂的感知器官,神经就越是会集中。以人类的祖先为例,眼睛的进化过程,也是神经系统在头部高度集中的过程。不是脑袋上长了眼睛,而是因为眼睛在那里,所以才会在那后面进化出了一个配套的脑袋。 生物演化,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头部雏形出现之后,几乎就没有回头路了。思维器官隔着大半个身子这种事情,都是之后刻意设计出来或者因为一些超自然的原因急性变异的——正常天然的进化很难整出这种事情。 上述是生物达尔文主义所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简而言之就是生物在自然界中,受到环境的决定,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存续,所以大脑才会长在脑袋里,而非想长哪就长哪。 在同一时期,一群研究社会的学者,在看到进化论后,便联想起来。现在在国际关系中担任世界霸主的国家总是优于其他国家,弱国一定会接受强国的统治,强权就是真理啊。在现实社会中同样也是,精英人上人的能力和德行永远强于于穷苦的劳动者,愚笨的普通人总是受到上层认的统治。这不正说明社会也是和进化论所描述一样,优胜劣汰吗? 于是在十九世纪,这些学者根据自然界“食物链”现象提出“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并以此解释社会现象。斯宾塞写了一本《社会静力学》来具体描述这套理论体系。斯宾塞在此书中系统性地提出了自己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观点,其认为社会可以和生物有机体相比拟。 市九世纪伴随着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在西方国家兴起。在残酷的竞争中,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为当权者所接受,成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合法化理论。因为它强调个人主义、竞争和成功,可以为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现象赋予合理性。于是这套强调强者压迫弱者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观点,便被无良资本家相中,用这套理论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理论作为背书,这一时期的自由资本主义下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不愧为血淋淋丛林竞争。 企业的外部
这个时期企业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得到解放,大量商品置于市场。在自由市场中,各个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生存下来,不惜采用残酷的竞争手段,强大的大企业通过并购、倾销等手段打击竞争对手,迫使小企业倒闭大鱼吃小鱼,小资本竞争不过大资本,于是便形成了垄断,中小企业被兼并。如美国的标准石油公司就曾与竞争对手展开票价战,进行恶性竞争,最终达到垄断地位。 【有人会说,如果实现垄断,所有人都归在一个企业中,这对劳动者不是好事吗,不用竞争,劳动者待遇不就自然而然提高了吗?暂且不提垄断带来的创新停滞的问题。就从劳动者角度来谈,真的能实现待遇提高吗? 第一,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企业的核心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实现垄断后,企业不再需要通过提高劳动者待遇来吸引优秀劳动力,反而会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来压低劳动力价格,以降低成本、获得更高利润。 第二,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能力将大大增强。劳动者失去购买劳动力的选择余地,只能接受资本家提供的廉价工作条件。资本家也失去通过提高劳动者生活改善待遇来争夺优秀劳动力的动力。 第三,垄断企业还会借口生产效率低下来合理化压榨劳动力。它利用手中的资源优势来掩盖其组织生产的低效率,而将生产问题归咎为劳动者的错误。】 2.企业的内部
因为要应对资本市场的“弱肉强食”在企业的内部中资本家也推崇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管理理念。资本家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企业采取裁员、延长工作时间、压缩工资等措施,工人如果生病或者受到工伤,就会被无情地解雇。同时,企业还聘用童工, 英国工业革命中使用童工劳动不是某一行业、某一资本家的个别现象,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使用童工劳动是因为机器的使用简化了劳动工序,以及劳动力缺乏,更重要的则是童工廉价。童工工资低廉,易于管理,同时还能进入成年人进不去的机床内部进行维修和工作。在19世纪末仅瑞典一个丝织工厂每星期就要累死两个童工,英国的丝织工厂就厉害了,他们一星期能累死四个童工,所以瑞典丝织业被挤垮了。这就是血淋淋的资本竞争。 更甚者,在工业革命时期,大量农民因机器化被迫进城,缺乏工作和居所,只能无家可归地生活在街头。英国国会因为这样会影响市容,于是出台法律,规定禁止任何人睡大街,违者罚款。但买不起房子,住不起旅馆的工人总得睡觉。为了规避法律惩戒,有些工厂主就在厂房里搭建这样的棚子,两头挂一根绳,晚上让工人挂在绳子上睡。这些人甚至还得为挂在这根绳子上付一便士。然后才能拥有一根绳子的一部分,到了晚上就能把脸放上去睡觉。而且一到超过规定时限就会有人割断绳子,上面的人全得摔到地上。 3. 教育领域的宣传
作为为资本提供劳动力的学校,自然也免不了受其影响。19世纪的德国,在自由资本主义盛行和各国战争的背景下,德国便开始推行“普鲁士教育”而这种教育模式的发明是为工厂培养廉价劳工。它主要是为了培养听话顺从的工人,按部就班的执行,不出错,不抱怨,学校如监狱,老师如看守。它特别反感的是活跃的想法,性格。 同时期的英国中小学教育中则表现不同,如果说德国教育是吞吃血肉的工厂,那么英国教育就是丛林,教师的关注和资源永远集中于那些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学校的各种荣誉和奖励对成绩优秀的学生青睐有加。每学期的评优评先、各类奖学金常以成绩为前提条件。一些富裕家庭还会给自己子女的好成绩额外奖励。升学方面优秀学生也备受关照。当时的著名中学如伊顿公学、拉格比公学都倾向招收那些成绩最优秀的学生,这造成了学生及家长都非常看重分数的风气。因为富人可以垄断教育资源,雇佣家教和学者为富家子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富人家的孩子也因此更容易进入顶级中学深造。而有天赋还努力但因家庭环境而影响成绩的学生不仅失去了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甚至受到了了歧视。 学生的成功和失败完全被归因于个人努力,忽视了其他因素。 4.社会价值观唯利是图
19世纪的英国,在自由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的双重影响下,社会价值观也变得唯利益至上。“公平、正义、真理是什么?能值几个钱?”只要是赚钱,那我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也是可以的。于是政商勾结,腐败现象形成特权阶层,损害社会利益。在当时一些精英阶层通过控制教区、市镇的选举,获得议席,满足自身利益。1842年,英国政府取消了对美国棉花的进口关税,受益最大的正是千万富翁企业家约翰·布莱特。此前他通过政治献金等手段游说政府。同时,英国下议院中的很多议员同时出任工业企业的董事。他们既当裁判又当选手,利用自己的政治影响力,为企业争取更多利益。 宣传上,金钱成为社会成功的唯一标准,同情心和道德观念被淡化。小说直接正面描写企业界的弱肉强食现象,美化成功企业家形象。如塞缪尔·斯迈尔斯的小说《血与金》,将企业家描写成个人奋斗的化身,称颂他们的刻苦努力。一些报刊刊文积极报道企业家的奋斗故事,如罗伯特·斯蒂芬森的《自强不息》一文,称企业家的成功来自个人努力,合理化了他们积累的巨大财富。 普通民众普遍信奉勤劳赚取财富,Up主曾经做过这样一道历史题,讲述的情况也是类似的。明朝晚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思潮也出现变化,如果一个人背井离乡,还没有挣到钱,那就会被乡里人嫌弃不勤奋努力,没有踏踏实实干。 5.人情事故至上
工业革命使得大量标准化、非专业化的工作岗位出现在工厂中。像纺织工人、装配线工人等不再需要太多专业技能,更多是进行简单机械化操作。同时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找工作。这时信息不对称,想要获得工作机会主要依靠人际关系网。有亲朋好友在某工厂工作的人,就更容易通过内部推荐获得offer。而对于那些刚来城市,没有太多人脉关系的人来说,就非常难找到工作。他们的专业能力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认识谁,你的人际关系网强不强你讨好上级的能力好不好。 正如马克思在他的异化理论中描述的一般,人与人之间关系异化,为了竞争有限的社会资源,需要劳动者出卖尊严,同其他劳动者对立,谄媚的向资本家讨好。可以说,工业革命促成了就业关系网的泛滥和畸形扩张。非专业工作的机械化,导致人情关系超越了个人能力,成为获得工作的决定性因素。 同时个人主义盛行,集体主义衰退,人际之间的交往和信任减少。 7.社会福利
社会达尔文主义为摒弃旧有的贫民救济制度提供了论证,认为如果发放福利,那么社会经济运行怎么办,积极性在哪里。应该让社会中的“弱者”自生自灭。一些西方国家采取了放任主义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对贫困人口给予帮助。“你穷就是因为你懒笨,所以才弱,才被强者欺负,强者欺负弱者在自然界也是这样,这是永恒的真理。”——穷是你自己的罪。 国族社会达尔文主义
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伴随着自由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这套思想的传播度更加广泛。然而,这一时期发生了一点小问题。 经济危机来了。 伴随着经济危机,所有人都发现了,过去这一套不适用啊,信奉经济内的弱肉强食不能解决我吃不饱饭的问题啊。于是当时出现了三种希望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第一种是民族主义,大的民族压迫小的民族,维护本民族利益。第二种是国家社会达尔文主义,通过国家之间的弱肉强食,大的国家从小的国家获取市场和利益减轻国内矛盾。第三种就是你懂的。 在当时的美国,民族主义思潮泛滥,因为一战后大量各国人种移民进入美国,三k党出现,强调美国是属于白人的国家,白人拥有优越地位。非白人威胁到了美国的白人文明。应该限制非白人移民,保持美国的北欧裔白人主导地位。白人与有色人种不能平等,需要隔离和歧视非白人。于是便诞生了限制亚洲移民的排斥法案,如1924年的排华法案。同时因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大量的失业发生美国的民族主义需要维护白人的就业,防止有色人种抢夺工作机会。 国家社会达尔文主义以旧日本为例,19世纪后期,在明治维新和工业化的推动下,日本迅速崛起成为一个军事强国,形成了“富国强兵”的扩张主义志向。与此同时,西方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也被日本学者引入,并演变为国家层面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意识形态。其核心观点是强者生存、弱者淘汰是自然演化的法则,日本作为优越民族有权利占领亚洲较弱小的国家。这一意识形态为日本的军国主义和侵略行为提供了思想基础。 日本政府和民族主义者利用这一意识形态,制造亚洲主义舆论,宣称日本要“解放”亚洲脱离西方殖民统治。同时,日本鼓吹天皇神权,以皇民称呼国民。这种民族优越感也自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日本在侵略中国、朝鲜半岛时,动员国民发扬“大和魂”,自称是亚洲的“领袖”和“解放者”。在针对中国和朝鲜半岛的侵略战争中,日军残害其他民族和践踏其民族尊严的行为。这些都与社会达尔文主义逻辑分不开。 即便到了二战后期形势不利的时候,日本民族主义者仍然呼吁国民为天皇献身,进行痛苦的抵抗战。 那么有没有这样一个国家是两者兼备的? 答案是德意志第三帝国,对内奉行民族主义,优生,压迫、绝育、屠杀其他民族。对外奉行“夺取生存空间”。 19世纪末,德国兴起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被德国精英阶层延伸为国家层面的意识形态,认为德意志民族是优越民族,有权利进行生存空间的扩张。希特勒上台后将其发扬光大,作为纳粹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粹宣传机器大力鼓吹雅利安人种的优越性,宣扬德国民族的伟大使命,为其侵略和殖民提供理论依据。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直接提出,历史就是优秀种族替换劣等种族的过程,德国有责任进行生存斗争来取得“生存空间”。在这一意识形态指导下,德国先后侵略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对波兰、乌克兰等斯拉夫民族进行残酷统治,视其为低等民族。在东线战场,纳粹政策直接导致2700万苏联平民丧生。在集中营体系中,纳粹采取种族灭绝政策,导致600万犹太人遇难。罗姆人、波兰人、俄国人等也遭遇大规模屠杀 为什么社会达尔文主义不行?
在讲到这里时,很多朋友会说,尽管社会达尔文主义在历史上有很多极端例子,但没有办法论证出他整体是错的啊,强胜于弱就是真理啊?赢者通吃嘛那我们从理论上来看看这套理论有没有漏洞。 第一从自然角度看
人类之间在生物学上的差异其实并不大,不同种族之间的差异也未达到像物种间的鸿沟那样明显。白人群体所呈现出的某些优势,更多源自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历史发展,而不是因为生物学上的先天优越。在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表现出来的某些优点,实际上是社会关系和地位带来的结果,而不是他们生而优越的证明。因此,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论基础并不充分。它过分强调生物优势而忽视了社会因素的作用,将群体之间的差异绝对化和本质化了社会角度。 第二从社会视角
首先,社会达尔文主义实际上是被少数人定义出来的所谓“强弱”,它像上帝一样企图规定竞赛的评判标准和胜负规则。在这一逻辑里有钱就是强者,拳头大就是强者,挣不到钱就是弱者,因为见识不够被骗就是活该。 但在复杂的现实中,“强弱”是一个多面向的概念,不能简单地用对某一具体环境的适应性来归纳和评判。达尔文的原意仅仅是在事后进行猜测和总结,他发现能不断适应不同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这才是“强者”。不能因为适应了某一个环境就断定那就是强者。好比霸王龙和远古巨型昆虫都是他们那个时代的霸主,是毫无疑问的强者。但到了现代还有他们的身影了吗?额,也许养鸡场里的食槽和肯德基里有他们的身影吧。 如果古代的猿猴也产生了类似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学说,那由按照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逻辑,他们还会原意进化为现代的人类吗?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实质就是少部分人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政策,并以看似中立的“自然规律”作为辩护自己的满嘴流油。 其次,人类强调互助和慈悲,这与我们的社会属性息息相关。这种核心的道德观念,使我们超越简单的生物本能,形成家庭、组织和国家。它塑造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也延伸到对陌生人和其他生命的同情。这种道德观念维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使整个人类更容易存续和发展,可以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最后,每个人不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的构成部分。我们都在社会分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职业和地位高低,都是推动社会向前的“构成体”。我们互相依靠、互相支持,共同创造社会的财富和文明。所以,我们既是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特的人格;同时也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与他人息息相关。一味的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厚黑学, “成功=优等,失败=劣等”的错误观念,只会导致社会资源向成功者倾斜,失败者遭到唾弃与边缘化。长此以往,社会凝聚力必然下降,分裂加剧。 身为人类的我们不应见到比自己弱的就骂,也不应见到比自己强的就甘愿被他骂,其实纵观人类历史,我们的祖国也是如此,在强大的侵略者面前有抵抗,但同时也对日本战俘宽大处理加上人道主义对待,这不正是是人类的伟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