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四十岁,人生也不过才刚刚开始而已。
如果你点开了这个电影,你一定要看完它。
如果你想翻看下评论,长评or短评,决定是否看,那么你看到我的这篇长评时,你一定要看完它。
不要因为它是1980年上映的,拒绝它。
也不要因为片场140多分钟,就避开它。
下面,我的评论会涉及到“剧透”,所以建议你初次看到这里就停止了吧。
直接回头打开播放键就可以。

正文开始:
因为片中苏联人的名字太过冗长,所以我直接用女主1,女主2,女主3来说明,就不说他们的名字了。
关于剧情的展开,我就不说了,毕竟看完后,剧情都清楚,也不是什么多悬疑的,复杂的。
我只是提提女主1和女主2的戏剧反差。
在最开始的剧情里。
女主1一直主张,要诚实的面对爱人,不应该用谎言去留住对方。
但女主2却主张,面对目标,就是要想办法留住对方,哪怕是撒谎。并有一套完整的“套路”。
可是当她们都遇上“真爱”时,在最终的行动中,
主张诚实的女主1,却用了谎言。
主张套路的女主2,却选择了诚实。
这个真的让人太戏剧了,且又太真实了。
全片最让人感动的,是片尾。
女主1问男主,你知道我找你多久了。
男主回答说,8天。
女主1继续问,你知道我找你多久了。
其实是半生。
女主1花了整整半生,才最终找到了人生里的最爱。
这不仅让我想起片子里的前部分,那个副局长,在餐桌上说的,“四十岁,人生才刚刚开始。”
女主1在起初听到这个言论时,觉得太过虚假了,人生都过半,怎么会是才开始呢。
随着女主在中年时,才遇到真爱时,这句话的意义才凸显出来。
“人生的追逐,不应该因年龄受阻,何时何地,你都可以重新开始,哪怕已经四十岁,哪怕已经年老色衰。”
女主2的前夫,在片中,最终决定戒酒重新开始生活时,何尝不也是一种重新开始?
但是,人生要重新开始,前提是你要主动去追逐。
我们看电影时,往往只是看到了好的结局,却没有看到需付出的努力。
女主1的成功,是她无数夜晚的苦读,同时独自照顾女儿的艰辛。
电影里只是2秒中的切换,但这两秒的切换,却是最为关键的,最难熬的。好多人忽视了。
同时女主1即使成功了,也依然没有停下追逐幸福的脚步,你看片中她甚至找到了有妇之夫,那会儿她是迷茫的,虽然知道自己这个行为不对,可是她依然在尝试,在寻觅,在追寻心里的归属。而现实里,我们大多数人在生活的摧残下,现实生活的重压下,早就躺平无所谓了,放弃了追逐,放弃了挣扎,同时,也关上了可以幸福的门。
关于女主2,其实我没有多少想说的,她只是在按照心里想的幸福,去寻找,去努力,也许这并不是一份干净的爱情追求,可能参合着虚荣心之类的,可是这又有什么错呢?她也没有故意去害别人,没有破坏别人的家庭,单单因为追求的物质了些,现实了些,就不对吗?
女主3和憨憨老公,是片中最让人舒服的一对爱情和婚姻。他们两个人相互支持,相互支撑,相互理解,已经走过半生,相信也会这样一如既往的走完一生,是真的让人羡慕和嫉妒的。
特别是憨憨老公,老实可靠,片中有几处剧情,虽然让人捧腹,但也的确让人感动。
关于女主3和她老公的婚姻故事,我只是觉得,我们在羡慕的同时,也要看到这种婚姻的乏味,这种一眼望头的婚姻,是不是你想要的。
生活里,我们很多人都在说,只想要一份朴实的爱情和朴素的婚姻,平平淡淡走一生就可以,可是真的实现了,又受不了,说没激情,没情趣,没感觉。太乏味,太枯燥,太闷,太无聊。
这部苏联时期的电影,是真的非常好看,它所表达的内涵,也非常的有高度。
有的人感动女主1,追逐半生,终于找到真爱。
我则认为,电影是向我们传达,追逐的脚步不能因为年龄而停下。
片中后面所提的一个局长,53岁还在寻找,我觉得可能就是前面的副局长,哈哈哈哈哈,如果是的话,你看,人家都53岁了,还是在努力啊,你又为什么轻易放弃呢。
结合目前我们社会里的剩男剩女这么多,结婚这么难,我觉得这个电影真的恰到好处。
晚一点又如何,如果迟早会相遇,那我愿意多等待。
别因为爱情的迟迟不来,天天困扰,天天抱怨,然后干脆躺平,不去奢望。还是要心怀希望,想着未来的某一天,终会遇到命里的Ta。
身体会老,心,永远不要老。
最后说说我最喜欢的片中另一个主题吧。
女主三人的闺蜜情,太好了,太让人喜欢了。
女3结婚时,听闻女主1的事情,憨憨老公来索吻,被敷衍的怼了一下嘴就完事。
女主1生子,需要身份,女主3“大方的”把自己老公“借”出去。
女主2也因为女主1受了伤害,自责,用自己的方式讨公道。
最感动的是,他们在女3老家门前的哼唱,
还有男主不见时,在女主1家,三人抱头痛哭。
人生多苦痛,但每一个受苦的灵魂,彼此相拥,就会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好神奇,或许,这也就是人生的魅力。
另:不要将小时代拿出来相提并论,它 不 配。
啊,补一个,今天是国庆节,真的很好运,能发现并观看了,这么一部轻松,好笑,有内涵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