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天启坦克”正式加入游戏!ST-II重型坦克小史

2019-06-14 17:30 作者:阿纳贝尔丶卡多  | 我要投稿

本专栏所有文章均为本人(笔名:夜莺)原创,同时也为坦克世界旗下公众号供稿。

全红警2最强悍的战车 天启坦克

玩过红色警戒2的车长们肯定对苏联的MVP兵种——天启坦克不陌生,这台造价仅次于基洛夫和无畏的陆上战神,两门粗壮的120mm主炮是它的标志性武器。一轮齐射就可以秒杀盟军的脆皮光棱坦克,不仅皮糙肉厚抗辐射,自己还能回血,更重要的是还自带防空!它除了跑得慢点之外,没什么别的缺点。

它现在叫做ST-I 02

而在我们的游戏中呢,其实早在2013年,WG公司就曾经提出要将一台苏联重型坦克ST-II加入,这台战车最大的卖点就是拥有双主炮!虽然之前已经存在一台“双管小怪兽”MTLS-1GI4,但它毕竟是个弱不禁风的3级小金币车,喜欢玩高级车的车长们对它是不屑一顾。ST-II长久以来只是个八字儿没一撇的噱头,直到昨天WG才让它正式亮相——不仅有着完善的主炮射击机制,同时也有着崭新的建模与高清化的贴图!

有点魔幻

WG的设计人员为ST-I 02设置了这样的射击工作机制:鼠标左右键各控制一门主炮(类似CS里T的双持伯莱塔92FS),可以一次齐射两发炮弹并在10-17秒内等待两发炮弹的长装填时间,或者可以当做普通的单发车使用。下面就给各位车长详细讲讲ST-I和ST-II的故事~

卫星落地!双管重坦ST-II来袭!

701工程样车

要说ST-I,那就要先从它大名鼎鼎的父亲——701工程说起。这个701工程其实就是我们熟悉的IS-4,1943年7月苏联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就已经开始了701工程的研发计划,要知道这时候德军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为了给负隅顽抗的法西斯匪徒们以致命一击,红军指战员们需要更强力的重型坦克!由于是战时,所以701工程上IS-2的影子非常重,基本就是把IS-2拿来把各方面都加强了一番,所以IS-4的技战术水平实在是比较差劲.....(您看看现在的10级IS-4混的有多差)。

ST-I与IS-4,父与子

虽然车里雅宾斯克的设计师们对701工程感觉还挺好,但是有两位工程师觉得701工程实际上还有许多地方可以改进,而不是简单的作为“IS-2 Plus”存在。这两位富有才气的工程师是V.A.加宁同志和他的助手A.S.恰索夫尼科夫,他们两人都曾在布尔什维克工厂工作过,1942-1945年加宁还在著名的第92工程工厂中央炮兵设计局(KB 格拉宾设计局)担任高级工程师,不过他实际上是个火箭专家.....

早期的ST-I建模

加宁在火炮、火箭和航空领域一共有62件作品,并且获得了24项技术专利,虽然隔行如隔山,你说我一个搞火箭的怎么搞起坦克来了呢?没办法,国难当头,火箭工程师也想为伟大的卫国战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算是个机械专家的加宁瞄准了在当时最为强悍的陆战兵器——坦克,他想运用自己的知识改进这些战车。下面是翻译的加宁报告书原文,技术内容比较多。

所以ST-I才会有一个巨大的炮塔

加宁和恰索夫尼科夫针对701工程所暴露出来的缺点,提出了以下建议:

  • ①大口径火炮(122mm D-25)的射速过慢(一分半才能打一发),极大的影响了战斗力,应当增加1名装填手。

  • ②火炮缺少自稳装置,如果坦克想在行进中射击,那会毫无精度可言。

  • ③701工程炮塔空间不足,使用大口径火炮会有诸多不便。

  • ④车长和炮手的座椅位置相对而言存在缺陷,火炮后座和重装时容易伤到乘员。

  • ⑤701工程炮塔上未设置强大的强压通风装置,也未在122mm主炮上增添抽烟装置,火炮发射时的烟雾会倒灌进战斗室,影响成员战斗力,这不利于长时间战斗。

  • ⑥701工程未设置炮塔旋转控制踏板,只能通过手轮操纵。

注意ST-I巨大的负重轮

根据战车机动性与行走机构的缺点,加宁和恰索夫尼科夫提出:①为了使战车拥有水下潜渡能力,应将战车炮塔与车体的连接处,以及火炮炮闩处做密封处理。②潜渡设备的可靠性存在问题,使用起来也非常的不方便,应当改进。③重型坦克的负重轮直径过小,在水下容易使履带滑落,为了提升水下通过性,应使用大尺寸的负重轮。

ST-I硕大的后脑勺

加宁不愧是高级工程师,虽然他并非专精车辆工程,但他把701工程样车的所有缺点全部点了出来,并且提供了改良方案。不过显然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的设计师们对这些缺点也是心知肚明,因此加宁提交上去的报告书被束之高阁,一去不复返。

ST-I炮塔设计图

既然提上去的报告被雪藏了,加宁和恰索夫尼科夫也实在没耐心等待回复,他们自己撸起袖子开始设计了....为了提高火炮射速,加宁把炮塔尾舱设计的特别大,并且增加了1个装填手座位,使战车的乘员数量提升至五人。炮塔尾舱增大的好处有很多,比如可以在炮塔内存放更多的弹药,装填手不用再俯身从脚下的地板里取出弹药,他只需要从近在咫尺的炮塔内壁弹药架上取出弹药并装入炮膛即可,这会大大提高装填速度。


在以前只有1个装填手的时代,由于122mm炮的弹药重量和尺寸都特别大,所以他只能先抱起炮弹塞入炮膛,再抱起发射药塞到炮弹后面,这不仅延长了装填时间,也会快速消耗装填手的体力(装填手:就特么我一个人,能装的快吗?)。ST-I的大型炮塔可以容纳2名装填手,分别站在火炮的两边,他们可以一个人塞炮弹,另一个人塞发射药,理论上可以减少40%-50%的装填时间。这样一来ST-I就拥有了一个能容纳4名乘员的超级大炮塔,上一个这么玩儿的还是152神教教主KV-2...不过这个炮塔的正面防御力非常强悍,加宁赋予了它高达250mm厚的装甲,在游戏中这个炮塔的头铁程度也非常惊人。然而加宁本来为ST-I的车长位置设置的是类似IS-7那样的扁平舱盖+潜望镜,WG公司为了所谓的“平衡”,强行给游戏中的ST-I增加了个高耸的指挥塔,换言之就是打上去掉不掉血的区别。加宁设计的这个舱盖还有自主旋转机构,即使炮塔旋转起来,这个舱盖上的潜望镜也会一直锁定在最初的方向上,车长的座椅也有一套联动的旋转机构。

低清模型时还有防空机枪

加宁认为,这种设计“为车长提供了最佳的能见度与工作环境”,而且他还为战车设计了一个“特殊的升力机构,可以自主稳定火炮系统”,各位车长眼熟吗?这个就是垂直稳定器啦!加宁还为ST-I设计了一个独特的高射机枪架,它上面有两块装甲护盾用以保护射击的装填手,而且由于存在两个装填手,所以不会影响战车的正常作战。

ST-II的绝唱

ST-II炮塔俯视图

1945年6月提出的ST-I计划并未受到重视,这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一是对德作战已经胜利,对日作战不需要如此强力的战车。二是701工程本身性能虽然比较差,但却是功勋的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设计生产的,因为拥有“权威性”。不甘心的加宁又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ST-II计划,以增加一门炮的方式将战车的火力倍增,也真是十足的简单粗暴。

我看见你了!

加宁是这么认为的:在同一辆战车上安装两门主炮,即使一发打偏了,炮手也可以立即再补上一发,这大大提高了战斗中的容错率。而且ST-I在60吨的时候只有一门炮,变成ST-II后重量不超65吨却拥有两门炮,这将极大的提升战车的使用效率。

ST-II的炮塔设计图

厚达300mm的炮盾

加宁的想法非常好,而且实际应用起来也并没什么技术瓶颈,然而此时富有苏联特色的一幕出现了:加宁并没有一个强大的靠山支持,而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却有着庞大的根系,加宁根本没有胜算。ST-II计划仅仅留下了几张加宁呕心沥血画出的设计图,还有他提出的27条701工程改进意见,这27条意见非常细致,甚至连炮塔换气扇的大小尺寸都有说明,足见加宁有多用心。

IS-7

虽然ST-I和ST-II的设计都没能被采纳,而701工程定型成为IS-4后也就生产了区区250辆,绝大多数都被部署在远东,埋在地里做固定火力点静静等着被时间摧毁。但是加宁对战车细节的补充建议却得到了重视,并最终应用在260工程-IS-7上,一定程度上来说,IS-7也算是加宁的“精神续作”吧。

喜欢的老爷们投个币吧~

“天启坦克”正式加入游戏!ST-II重型坦克小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