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高二(下)期末联合检测试卷数学试卷答案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1(数字1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料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评论的基本特点,梳理本文论述逻辑。
2.理解“工匠精神”内涵,把握其当代价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我在百度键入“工匠精神”进行搜索,获得的相关信息竟然高达1亿条!可见,“工匠精神”一词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热词。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对当下社会具有怎样的作用和意义呢?这节课,我们学习李斌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这篇新闻评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二、研读标题
拆解标题,提炼文章基本观点。新闻评论,需要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做
出旗帜鲜明的评价。一篇优秀的新闻评论,观点鲜明集中,直指要害。新闻评论的标题,往往就是作者的基本观点。它通常由若干概念组成,是一个具有特定逻辑关系的判断。文章正文,则是对此观点的具体阐发。因此研读标题能收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之效。
请同学们将标题拆解为若干词语,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并用你认为合适的图示呈现出来。
点拨:新闻评论属于实用文,实用文的阅读有两个关键路径:理解基本概念和把握基本判断。先把标题分解为若干问题,即本文的基本概念,然后进一步分析这些概念组织起来后所形成的基本判断,即本文的基本观点。
明确:本文标题包含两个思维层级。
1. 概念层级,包括“工匠精神”“时代品质”“雕琢”。
2. 观点层级,“工匠精神”为什么能够“雕琢”“时代品质”?如何“雕琢”?本文基本观点是工匠精神能够丰富或提升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内涵与境界。
三、梳理文脉
研读标题,固然能大体了解文章内容梗概,但要达到深度理解,还需细致分析文章,进一步厘清这些概念与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请思考以下问题:这些词语是怎样一步步丰富、逐渐形成如今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术语”的,这些含义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理解“工匠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
(一)“工匠”溯源
要理解“工匠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首先必须明确“工匠精神”的内涵,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什么是“工匠”。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所熟悉的工匠有哪些。
预设:建筑大师鲁班、机械专家马钧、铸剑能人欧冶子、纺织高手黄道婆、庄子笔下的“庖丁”……
以上这些都是工匠的典型人物。而要真正理解“工匠”的含义,还应该超越个体,从历史的视角来分析。
1.“工匠”前世。
阅读下面的补充资料,说一说“工匠”的最初含义,并给“工匠”下定义。
点拨:根据材料中的有关阐释,提炼“工匠”的若干基本特征,如“特定领域”“技艺高”“有追求”等。
明确:按《说文解字》的解释,工匠指的是有“技”之“巧人”,“百工”都是有“技”之“巧者”。古代的“工匠”,是指在某一领域技艺高超,并不断追求技艺精进的人物。
2.“工匠”今生。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3D技术、机器人在技艺上早已超越了人工技艺。那么,传统社会所孕育的工匠精神是否还有坚守的必要?
明确:非常有必要。作者明确指出,坚守工匠精神,因为工匠精神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追问:你的观点是什么?
示例:我认为,有必要。现代社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人类在技艺上已无法匹敌机械,但是“工匠”身上所积淀的“工匠精神”却超越了“手工技艺”层面,成为一种时代精神。“工匠精神”中包含了一些特别的东西,超越一般技艺、具有更高层级的精神性的东西。
(二)探究“工匠精神”的发展历程
“工匠精神”的内涵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请大家结合文本内容,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其发展的层级,并绘制“工匠精神”的发展历程图。
点拨:研读课文第2—4段,从时间维度提取整合文本信息,用最精准的词语进行概括。
明确:“工匠精神”的内涵是不断发展、丰富的,作者明确总结出三个不同的阶段。
初级阶段:较为原始的含义主要是指“专业技艺”。如课文第2段,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中级阶段:指“职业操守”,从“术”开始上升为“道”。如课文第2段,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第4段,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
高级阶段:“生命哲学”是“工匠精神”的最高境界。如课文第4段,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由此看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工匠精神”的第一阶段会被超越,但第二、第三阶段始终能够塑造我们的精神,影响我们的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