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MBTI八维中的Ti
一、基本概念
ti为内倾判断,对认知概念的精确定位。本质上就是建立最接近基础自然逻辑的内部世界观。
和以外界客观现实规律为文化理念的te不同,ti是以自身感官感知到的事物原始信息为基础,没有经过文化符号的标准化加工,因此一般被认为是主观的。不过在这种主观和个人化的信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却是模拟现实基础规律的完整世界观,代表着没有被社会文化所影响的基础自然规律。
二、主动意识功能:学习进化
说到ti这里,我们已经可以开始深入了解主动意识功能,也就是内倾功能了。主动意识的起源是什么?之前说过,是为了设定优先度对互相矛盾的信息进行处理,为达到最优先目标选择最有效信息,放弃与之矛盾的信息。
举个例子,当我们第一次学习骑自行车时,对于应该如何运用身体驾驭自行车并没有清晰的想法。
开始,我们只是学着别人的样子把手脚身体放到差不多的地方,学习别人的动作开始用力。当我们的动作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我们就会开始思考,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我们的双手双脚放在哪里都可以,但是只有放在适当的位置才能把自行车骑起来,因此ti就会主动寻找能够把自行车骑起来的肢体感觉信息se,抛弃其他无用的感觉信息。
这个过程需要经过多次的尝试,多次的失败。当我们终于找到合适的方式把自行车骑起来时,ti就会把这个合适的身体运作方式固定下来形成一个模块,以后需要时潜意识可以直接调用,不再需要重复ti的这个主动信息选择过程,无意识下就可以把自行车骑起来。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的有关自行车的多种se信息和概念,通过骑自行车这个模块彼此产生了联系,完善了自行车这个整体的概念。
有了对自行车的这些信息,我们不只可以骑自行车,还可以对它进行修理或者其他行为,需要的只是对这些信息进行新的取舍。
这时候,ti就会主动把不同概念联系起来,利用自己已有的规则,创造新的模式和概念。
因此,这个ti的主动信息选择过程,实际上就是对se感知到的信息一点一点进行计算取舍,把特定的信息联系起来,形成新的模式,并把结果进行保存。
在这个过程中,ti对se的计算会非常精细,任何微小的感受变化,都会暴露在意识的注意力探照灯之下。也就是说,ti对信息的精确区分要求非常高,它可以把每个信息赋予一个概念,对每个概念的空间结构进行精确划分,对每个概念的边界进行精确定位,并在概念之间创造联系,形成整体模式。只有这样,它才能从根本上创造新的模式和概念,改进我们的思考能力。
对各种信息的选择学习,会通过ti形成各种思维和行为模式,在se或ne上某个位置确定下来。当ti作为实现目的工具进行对外互动时,这些方案就会被应用以达到目的。
总之,主动意识微观信息水平上的选择,表现在宏观行为上就是一种学习和进化的能力。
在fe和te与外界的交互中,ni和si通过象征形式获取客观世界运行的理念规律形成自身观念来发展和进化自身功能,学习在社会中如何为人处事,使其能够在与外界资源的交互中占据主动和优势。
在se和ne与外界的交互中,学习的原则就是fi和ti,方式是对概念的分析组合计算,目标则是使自身获得控制目标概念的内在能力。
这些学习能力的直接表现,就是大脑对模式和分类的偏好。
三、功能内部特征
回到ti这里。
ti的基础是什么?是大脑对se和ne信息的精确计算,包括对各种基础信息的定位和区分。因为对计算结果的精确性有要求,所以对各种因素的精确性要求也很高,原始信息要求最接近自然客观实在物体。但是这种原始信息始终是以自身的感官为基础获得的,所以它是主观的。
ti计算的依据是什么?是自然物质之间最基础的联系,与te代表的被外界所定义的客观规律不同的是,ti代表的是以自身se ne感知到的基本信息为单位的自然基本规律。
ti的目标是什么?是对自然规律的学习和总结,最终形成包含世间自然规律的一套完整规则,在自己的内部世界内进行模拟。
这个规则仍然是主观的,它受到信息的获取方式se和ne的制约。
ti这种思维方式使它处理物体概念时非常有效,因为它是真正以目标概念为中心进行思考,而不是外界强加的意义。ti能够分析出目标的过去和未来,物理和精神结构,从根本上将概念解析。
更进一步,将少量信息逐渐累积形成更高一级的概念,是学习进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果一个人不能将事物的各项基本特征综合起来,形成整体概念并进行归类,那么他对事物的了解是支离破碎的。这种整体概念是通过内部各单位共同合作得来的。合作需要对各单位的统一协调,而se更倾向于重点关注某个概念的细节,ne则会平等对待多个概念。因此se下的ti会更侧重单一概念的具体细节特征,外在表现是对身边具体物质细节的强大洞察和控制力;ne下的ti则会向更高层更抽象的概念出发,外在表现是对自身和世界规律的绝对理性认知。
ti并不是万能的,当涉及到个人感情信息时,ti会把这种感情分析为一种冲动,不理性,从而放弃它。因为自然规律代表着一种稳定的精确固定结构,而感情是不稳定的模糊可变结构。感情会破坏ti所代表的自然规律的理性的优先级,给稳定的结构带来混乱。事实上ti能够理性处理除了感情之外的一切信息,因为感情是被fi加工过的。对情绪也是如此,ti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情绪,只要它不被fi进一步加工。
因此,ti的自我抛弃了感情的干扰,达到了理性。
然而实际上,这种理性仍然是在感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为ti对概念准确性的偏好,对情绪化的不信任,都来自于情绪上的喜好,这种对ti的偏好是天生的,是人的感情本能的一种,根源在人的身体当中,在进化史中通过对人身体的一种工具性应用发展而来。因此,这种偏好在我看来起源于fi,最终又区别于fi。
四、深层能力:建立有规则的内部世界
通过创造模式,精确概念,个体对世界的理解更进一步。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世界观才可能会被建立起来。
se和ne所吸收到的空间和概念信息会投射到大脑中形成现实世界的投影,这个投影会模拟现实世界的运行,构成世界观。
这些信息并不是直接建立世界观,表面行为的模拟就像是没有意识的程序机器一般的拙劣模仿。建立世界观,需要的是对世界内部结构各个概念和概念之间联系的认知,也就是知道它的原因结果,将会做什么,未来发展怎么样,简单来说就是让概念具有自主性,并且和其他概念联系到一起。
因此,建立世界观所需要的,正是ti和fi所创造的大量概念群。
只有ti或者fi占据主动意识的绝对优势时,这个内部世界才会被建立起来。
通过ti所建立起的内部世界,就像现实一样,占据一定空间,随时间在发展。并且通过se和ne不断吸收现实世界信息,内部世界逐渐完善自身,最终构建出最接近现实的完整逻辑世界。
这个内部世界就是ti的自我所在,是ti的目标和追求,包含了所有ti创造出的模式和概念,是ti的最终结果。
se下ti建立的世界观充满与自身五感直接相关的细节,五感达不到的地方没有概念,因此这个世界显得小而直接,充满丰富多彩的细节。
ne下ti建立的世界观遍布各式各样的粗略概念,越是接近世界中心概念越清晰,而且构成一层层系统,因此这个世界显得广阔而复杂。
不管怎样,在ti的世界中自身的概念虽然占据了重要空间,但是它始终处在世界规则的限制之下。在这个世界中,意识突破了自身概念限制,达到了规则的层面。
因此,在ti的世界观中,能够理性看待自身和他物之间的关系,虽然是按照规则处理自身事务,但是并不会主动损害自身利益。
一切按照世界的规则进行,是ti思维和行为最大的特点。
不像ni的忽视自我以外界价值观为中心的主观形式,也不像si过于看重自我对周围环境的主观感受,ti的主观形式是以内部规则为核心,自我也受到规则制约,因为ti放弃了自身的主观情绪,所以其思考过程非常理性平衡,自身也同样受到规则限制,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最深刻。其中se和ne分别对应两种不同的方向,se的方向是自身可触及的具体细节规律,ne的方向是自身可理解的抽象规律。在ti的规则制约下,se和ne的对立关系有所缓和,两者各有侧重但并不排斥。一切都被ti定下的的规则所限制。
当然,强大的ti经常会过于强调世界观的完整和协调,无视客观现实,导致其构建的世界观偏离现实世界。因为人不可能完全认知整个现实世界,必然会有偏差,若是对照现实,其内部世界必然残缺,不过这对ti来说是无法容忍的。就像外倾型对外界需求有强迫症一样,内倾型对内部世界也有强迫症。
因此ti虽然看上去理性清醒独立,实际上仍然是执着于自己内心的幻想。他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也就是说,表面上是脱离了fi的干扰,实际上越是强大的ti越是需要fi的支持。
五、作为工具性功能的整体表现。
和能够直接与外界互动的te不同,ti的能力只针对内在世界。将ti应用到现实世界则需要用到se或ne的能力。
因为ti获得的是针对现实中没有经过文化符号加工过的原始信息的最基本的自然规律。文化符号无法来到ti这里。
这种特点导致ti在现实中没有政治意识,社会行动力欠缺,缺少提高社会资源的意愿,只求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需求。它只对能够发展自己ti,能够学习到更多模式的信息感兴趣。
因此ti不会因为掌握社会资源的高低不同而对人们有不同的看法,不会对富有的人崇拜或仇恨,也不会对贫穷的人轻视或亲近,连对ti来说,连接这些概念之间的应该是自己内心的规则,也就是自然规律。ti看中的是自身拥有的掌握的自然规律的多少,在se上体现的是肢体操作技术,在ne上体现的是思维逻辑能力。
不过,即使ti会看重他人身上的某些能力,但是ti仍然不会表现出对他人的任何主观情绪偏向,ti的规则里没有这些,它把这个能力交给了fi。
包括对自身的情绪,也是fi的领域。
他们就像一对永不见面的兄弟,互相需要又无法共处,都在默默关心对方。
在现实中,人无法完全隔离自己的情绪喜好,尤其是se和ne提供了大量情绪原材料。因此,即使ti占据第一功能位置,也无法阻止fi的出现。ti会暂时让出自己的位置,让注意力把fi放出来,满足自身的情绪需求。
这是一种主动性的fi表现,是在ti的保护下出现的,只会在ti认为不存在危险时出现。这时的fi只会运行在已有模式下,很少会突破边界进行学习进步,因此并不会表现出任何负面因素。
一旦这个fi遭受挫折,一般情况下,它并不会开始学习进化,而是退回意识深处让ti站出来处理挫折,借此保护自己。
只有当自身遭受外界持续不断的fi友好诉求时,被保护的fi才会重新出现,在此时得到发展的机会。
正如ti的起源一样,它是一种保护自我的工具,一般人无法穿越这道保护见到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