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翻译】正宗白鸟《登山之趣》

2021-08-18 05:08 作者:读书八卦吃零食  | 我要投稿


 日本虽是个四面环海的国家,却没有什么关于海洋的文学,没有描写海上生活的杰作。但是,关于山岳的文章似乎在明治以后也会出现。 

 我喜欢山。这是因为山上的空气是不同于山下的清爽。虽说喜欢山,但因为身体羸弱,也几乎没有登过高山。去的最多的是故乡的后山,从年少直到现在老了,住在故乡的时候,差不多每天都要去那里登山。尽管这是三十分钟就可以爬到顶的小山坡,远不能及豪杰之士攀登的中央山脉、喜马拉雅之类的大山,我的登山趣味也自在其中了。浅间山、阿苏山和维苏威这样三座活火山,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和山下的全然不同的清爽空气。要是在再高的山上,说不定空气太稀薄,就呼吸困难了,但所见的世界无疑极其美丽。高达两万尺的青藏高原,极目远眺的宏伟与丰富美丽的色彩,都是世所罕见的。我常常想象这种感觉:因为清澈的空气,沙砾遍布、没有树木的寂寥荒芜景色,也会呈现人间乐园的景象吧。

 登山者深田久弥氏说:“我们只是喜欢山。下了山又登山,看到摄人心魄的美景就满足了。虽然毫无功利的收获,简单地漫步山中,眼中所见,必然是贮蓄了生命的宝藏。”

 这种态度不错。而这正是深田氏最近刊出的登山记录集《我的群山》清新有趣的原因。太过专业的登山者对我们来说,竟没意思了。他还说:“欣赏风景的内行人,逐渐喜欢上质朴平静的风景。”他与尼采同感,引用尼采的话:“从日内瓦看勃朗峰的景色很无聊。只有观念上的知识在安慰着罢了。”不过要我自己说,从日内瓦看去,勃朗峰的景色也是天下绝胜,使人印象深刻。

 瑞士的湖水,阿尔卑斯的群山,近年来,似乎被视作寻常之物了。登山者们将热情赋予喜马拉雅山的连绵群峰。但在我们的登山记录中,至今也还是关于瑞士的最富有趣味。在日本人执笔的这些文章中,辻村伊助的《瑞士日记》是最好的。这是登山记中的神作。听说被卷入阿尔卑斯山的雪崩中,体验了危在旦夕终于获救的作者,在十多年后的大地震时,遇上了箱根的山崩,和他的家一起,被山石吞没了。


初出:1935年


深田久弥(1903.3.11—1971.3.21)主要成就在于山岳游记。早年是第十次《新思潮》同人,后来从小说家转型为山岳研究者、游记作家。研究喜马拉雅,著有一系列相关作品。登山途中猝死。

辻村伊助(1886.4.22—1923.9.1)登山者,园艺家.。1913年远渡欧洲,考察英国、瑞士。下山途中遭遇雪崩,负伤住院,与医院护士结婚。1921年归国,1923年在关东大地震时不幸遇难。作品《瑞士日记》《高地》

正宗白鸟(1879.3.3—1962.10.28)小说家、评论家。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代表作《到何处去》《港湾一带》。评论家白鸟的观点犀利独到,之前有看到我在《芥川龙之介论》后附的相关内容,想必有所领教。

大概率以后会更多尝试白鸟老师的文章,所以对他的介绍应该会更加完善。


文中引用尼采的句子出处是《人性的,过于人性的》中的《漂泊者及其影子》。找到了英译本(来源:古登堡文库https://www.gutenberg.org/files/37841/37841-h/37841-h.html)

False Renown.—I hate those so-called natural beauties which really have significance only through science, especially geographical science, but are insignificant in an æsthetic sense: for example, the view of Mont Blanc from Geneva. This is an insignificant thing without the auxiliary mental joy of science: the nearer mountains are all more beautiful and fuller of expression, but “not nearly so high,” adds that absurd depreciatory science. The eye here contradicts science: how can it truly rejoice in the contradiction?

不知道那么多轮译过来会不会失真。

原文——https://www.aozora.gr.jp/cards/001581/files/59412_71942.html


【翻译】正宗白鸟《登山之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