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钱理群讲鲁迅(七)

2023-06-16 22:40 作者:贞子她大哥-  | 我要投稿

《孔乙己》(一):鲁迅最满意的小说作品 鲁迅怎么写? ——欣赏鲁迅的六个作品: 小说《孔乙己》、《铸剑》 杂文《推》、《现代史》 散文诗《雪》、《颓败线的颤动》 鲁迅对自己的代表性作品反省:给《新潮》杂志社致信,讲到《狂人日记》幼稚,太逼迫,照艺术上是不应该的;与学生谈话中表示《药》这个小说有些气急,不够从容 鲁迅最满意的一篇:《孔乙己》原因是写的从容不迫 美学观念:追求从容的美 “我以为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作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 ——《两地书》 必须从容,留有余地 “人们到了失去余裕心,或不自觉地满抱了不留余地心时,这民族的将来恐怕就可虑。” ——《忽然想到》 较好的中国书和西洋书,每本前后总有一两张空白的副页,上下的天地头也很宽。而近来中国的排印的新书则大抵没有副页,天地头又都很短,想要写上一点意见或别的什么,也无地可容,翻开书来,满本是密密层层的黑字;加以油臭扑鼻,使人发生一种压迫和窘促之感,不特很少“读书之乐”,且觉得仿佛人生已没有“余裕”,“不留余地”了。   或者也许以这样的为质朴罢。但质朴是开始的“陋”,精力弥满,不惜物力的。现在的却是复归于陋,而质朴的精神已失,所以只能算窳败,算堕落,也就是常谈之所谓“因陋就简”。在这样“不留余地”空气的围绕里,人们的精神大抵要被挤小的。 外国的平易地讲述学术文艺的书,往往夹杂些闲话或笑谈,使文章增添活气,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不易于疲倦。但中国的有些译本,却将这些删去,单留下艰难的讲学语,使他复近于教科书。这正如折花者;除尽枝叶,单留花朵,折花固然是折花,然而花枝的活气却灭尽了。人们到了失去余裕心,或不自觉地满抱了不留余地心时,这民族的将来恐怕就可虑。 ——《忽然想到》 《孔乙己》 创作于1919年3月 收入小说集《呐喊》 思考:孔乙己的故事该由谁讲述? 选择小伙计的独特安排: “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⑵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孔乙己》 最重要的情节——孔乙己被丁举人吊起来打 血淋淋揭示爬上高位的丁举人对仍处在社会底层的孔乙己的无情

鲁迅讲述方式:放置于酒店这个大的众人议论的背景下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⑺,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孔乙己》 鲁迅显然关注的不是孔乙己遭受迫害的本身,更关注的是

人们对于孔乙己不幸的态度。

掌柜:就像听有趣的故事,不断追问怎么样了,没有半点同情 酒客:轻描淡写地讲述于己无关的新闻,不忘谴责孔乙己发昏以显示自己高明 实际上没有人关注孔乙己的生和死。 ——“看客”的角色 把孔乙己被吊打当作一出戏来看,

孔乙己的悲剧只是看客眼中的一出戏。

孔乙己的不幸的血腥味就在看客的冷漠议论中消解了。

“看”与“被看”的描写模式:

1.众人如何看孔乙己:

小说从头至尾贯穿一个“笑”字: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一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孔乙己》 孔乙己已经失去了人应该有的独立的价值,在人们心目中他是可有可无的,唯一的价值就是成为人们无聊生活中的笑料。

2.孔乙己如何看自己:

“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唯一一个人” 长衫:知识分子身份的标志 强调自己是有身份的人,国家社会不可缺少的君子 孔乙己的自我评价vs孔乙己的实际地位/别人对他的评价 强烈反差 ——孔乙己悲剧的更深层面 ——知识分子自身的实际地位和自我评价之间的巨大反差 本集要点: “孔乙己失去了人应该有的独立的价值,在人们心目中可有可无,他生命唯一的价值就是成为人们无聊生活中的笑点和谈资,这是他的不幸,也是鲁迅对孔乙己悲剧的把握和认识。” ——钱理群 本集篇目: 《华盖集·忽然想到(二)》 《呐喊·孔乙己》

钱理群讲鲁迅(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