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了历史的鼠疫: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大瘟疫”,改变了历史的走向,罗马从此黯淡
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大瘟疫,每一次瘟疫的发生都造成了沉重的灾难,有的大瘟疫甚至可以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走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发生在公元6世纪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大瘟疫”。
旧罗马的荣光
公元536年12月,东哥特王国罗马城的教皇和居民献城投降,东罗马帝国名将贝利撒留率领军队入城。
望着昔日古罗马帝国的旧都,望着昔日辉煌的古罗马建筑,贝利撒留感慨万千。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末代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被废黜,象征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蛮族东哥特人在西罗马帝国的领土上建立了东哥特王国。
但以君士坦丁堡(古称拜占庭,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依然存在,又称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是个伟大的皇帝,他毕生最大的野望就是赶走蛮族,恢复古罗马帝国的旧疆域。
为此他励精图治,训练军队,提拔将领,四处征战。这些将领之中最优秀的就是贝利撒留。
贝利撒留是个军事天才,他不负查士丁尼皇帝的重托,率领军队在公元534年攻入北非,消灭了汪达尔王国,将北非纳入了东罗马帝国的版图之中。
接到贝利撒留收复罗马的捷报,查士丁尼皇帝大喜过望,他向西望去,似乎感觉到恢复古罗马帝国的昔日的荣光指日可待!
贝利撒留则乘胜进攻,于公元540年攻入东哥特王国首都拉文那,俘虏东哥特国王,东哥特王国灭亡。

至此,古罗马帝国的大部分领土都已经在拜占庭帝国的版图之内。
如果不出意外,查士丁尼皇帝恐怕会成为古罗马帝国的中兴圣主。

但历史是个喜欢作弄人的小妖精。
就在拜占庭帝国举国欢庆贝利撒留灭亡东哥特王国的时候,一场大瘟疫在不为人知的时候悄然而至,在今后的半个世纪里掀起来可怕的的大灾难,让查士丁尼的复兴大业毁于一旦,也深刻地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重创帝国的大瘟疫
公元541年,拜占庭帝国统治下的埃及地中海港口培琉喜阿姆(位于今埃及塞得港东南部)像往日一样繁华热闹。
培琉喜阿姆的亚洲进入埃及的门户城市,也是一座繁华的港口,每天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希腊人、波斯人、叙利亚人等涌入这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货物进行交易。
就在人们讨教还价的喧嚣声和琳琅满目的货物中,瘟疫在这里悄然产生。
几天后,培琉喜阿姆的瘟疫随着人流又传播到埃及著名的亚历山大港,又通过亚历山大港的航船传播到了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随后传播到了整个拜占庭帝国!

灾难的亲历者,《圣徒传》的作者、历史学家约翰详细记录里瘟疫时期君士坦丁堡的可怕景象!
一开始,君士坦丁堡的居民突然发高烧,然后眼睛充血,喉咙不适,面部肿胀,很快全身出现肿胀,通常是在腋窝、腹股沟、双腿、耳朵旁。
一些人开始昏迷,再也没有醒过来。一些人神志不清,开始说胡话。
连查士丁尼皇帝都被传染,不过幸好最后痊愈。
几天后,许多人腹股沟肿块破裂,脓水流出,痛苦呻吟两三天后死去,
有的人则会康复,待随即又会再次遭到感染而死去。
后世医学家根据当时人们的记载,推测这种疾病很可能是鼠疫。
开始的时候,政府官员还在街头清点死亡人数。当但他们清点到了20多万之后,发现尸体越来越多,就放弃了清点。
所有的尸体都拉出城去,埋到墓地中。但尸体越来越多,城外的墓地已经不够用了。
查士丁尼下令,挖掘了一个巨大的犹如深渊般大坑,足以容纳7万具尸体,将男女老少的尸体全部抛到坑中埋葬。
随着疫情的恶化,尸体越来越多,政府官员也束手无策,因为实在找不到可以埋葬尸体的土地了,而且也找不到健康的掘墓人,只好把这些尸体随意丢弃。
君士坦丁堡城内的街道上,庭院中,教堂里,尸体叠着尸体,整座城市散发着令人作呕的尸臭,仿佛一副世界末日来临的景象。
这些尸体高度腐烂,眼睛通红,双手高举,腹部肿胀,张开的嘴和裂开的腹部涌出脓水,散发着死亡的气息。


由于尸体太多了,政府官员索性直接把尸体抛到大海中。
海滩上堆满了尸体,海面上漂浮着尸体,还有一艘艘的大船驶入大海,把船上的尸体全部倾倒到海中……
据约翰记载,当时君士坦丁堡每天大约有5000到7000人,最高时甚至达到一万人。
这场大瘟疫在君士坦丁堡持续了4个月,其中最严重的阶段有3个月。

瘟疫不仅摧毁了城市,也摧毁了乡村。
约翰逃离了君士坦丁堡,逃到乡村,但瘟疫如影随形一样的跟着他。
他看到乡村中十室九空,少有人烟。田野里挺立的农作物早已成熟,但却无人收割和贮藏。而那些家畜牛、羊、猪等四处游荡,无人管理,简直成了野生动物。
黑暗时代的降临
这场被称为“查士丁尼大瘟疫”的疫情总共爆发了五次:公元541-544、557-558、572-574、590及599。其中第一次爆发最严重。
据历史学家估计,查士丁尼大瘟疫使拜占庭帝国丧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人口数由约4000万下降到2600万。其中首都君士坦丁堡有半数的居民病死。
在公元6世纪,君士坦丁堡是世界上最辉煌最伟大的城市之一,但经过这次大瘟疫的重创,它彻底衰落了。直到几百年后,才逐渐恢复了元气。
据估计,这场瘟疫使全世界供2500万人病死。
祸不单行,547-548年又爆发了了牲畜瘟疫,拜占庭帝国畜牧业受到致命打击。
拜占庭帝国的国势也从鼎盛的巅峰迅速坠落下来。
查士丁尼大瘟疫对拜占庭帝国的打击是致命的。
查士丁尼的伟业即将完成,恢复旧罗马帝国的荣光近在眼前,然而一场大瘟疫,让他所有的奋斗成果化为乌有。

查士丁尼大帝
雄心勃勃的查士丁尼大帝被瘟疫摧毁了斗志,变得无比消沉,终日不理政事。也因为丧失了大量的人口,再也无法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所以他放弃了恢复罗马昔日的荣光的野望,成为一个虔诚的教徒,沉迷在宗教之中。
在查士丁尼的影响下,幸存的拜占庭人也纷纷陷入了宗教狂热之中,整个帝国弥漫着浓厚的宗教气息,甚至连拜占庭的货币上都铸有宗教符号。
基督教最终完全控制力欧洲人的思想。

查士丁尼大帝和群臣
由于丧失了大量的人口,使得拜占庭帝国的国防空虚,许多地方根本无力防守。
阿拉伯人高举伊斯兰教的大旗,从阿拉伯半岛出击,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地中海东岸的大片土地,又挺进北非,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建立了辽阔的阿拉伯帝国。他们还曾三次大规模进攻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险些亡国。
而在西方,拜占庭帝国在意大利的领土全部丧失,再次落入蛮族手中。
本来可以阻止蛮族入侵的拜占庭帝国遭到瘟疫的重创,再也无力收复旧疆土,罗马文明对西欧文明的影响力彻底丧失。
西欧就在蛮族王国的统治下,度过了长达一千年的漫长的黑暗中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