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申论大作文要怎么写(21)——保证大作文审题不会跑偏

2022-07-13 16:00 作者:最后的遥远  | 我要投稿

如果对申论大作文审题始终没有信心,,总是怕「审题不到位」甚至「跑题」,不妨试试下面这个基础技巧,即:

首先确定申论大作文写作的角度是「个人」还是「集体」,然后尽量往「正能量」上「靠」,并记忆相关表述,根据实际情况代入即可。

这样分析的原因很简单——申论大作文的要求都是通用的,基本都长这个样子:

请根据你对某句话(可能直接概述给定资料,或者划横线)的理解,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1000~1200字。

这些内容中,「观点明确……字数1000~1200字」的审题没有任何争议,也没有任何难度。而「对某句话的理解,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则看似没有固定要求,实际上是有的。

——说白了,「审题」的过程,就是理解「某句话(可能直接概述给定资料,或者划横线)」的字面大概意思后,再尽量从「正能量*」的角度阐述即可。

*这里说的「正能量」是党媒,尤其是央媒在比较重要的版面、时段所发布的信息中体现的气质,大家可以多看看人民日报的头版、二版,自行琢磨体会。

申论大作文其实就两类,一类偏向于从「个人」的角度写,一类偏向于从「集体」的角度写。

1.「个人」角度的例子

此类大作文需要解读的话往往强调针对「个体」。

2019国考:跟着时代的大潮往前走,尽到我所有的力量,做好我要做的事情。

这句话显然是要求考生将自己代入进去,围绕应当怎样「跟着时代的大潮往前走」来展开论述,所以是「个人」角度。

2021联考: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的前面还是道路。

这句话出自海子的诗,无论是海子在写诗时的感悟,还是原文给定资料中「小李的创业心声」,都是「个人」角度。

2.「集体」角度的例子

这里的「集体」一般是广义上的「执政者」,经常需要代入某个部门或者某个城市的角度。

2020联考:城市的温度

显然我们论述的重点是「如何让城市更有温度(例如富有人情味,综合治安水平高,社区氛围友好等)」,这就必须站在城市执政者的角度来分析。

2020联考: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经营管理只是企业的骨架,文化才是一个企业的血脉,灵魂。

「企业文化很重要」这七个字明晃晃地摆出来了,论述重点不言而喻。

3.「个人」「集体」角度都可以的例子

2017国考:以水为师

无论是题干还是给定资料,都没有说本文重点是「个人应当以水为师,提升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还是「国家、集体应当以水为师,创建和谐社会,发展综合国力」,因此这两个角度都是可以的。

如果是涉及个人的大作文,我们就往下面4个角度靠就行:

①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担当
核心词:责任,如:国与家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担责任才能谋发展。

②个人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国梦而奋斗
核心词:奋斗。如:勤能补拙;奋斗是人类进步永恒的主题。

③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核心词:标准。如:不同时代优秀青年的标准;我们应当怎样顺应时代潮流,响应时代呼唤。

④新时代塑造新青年,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
核心词:理想。申论大作文和「个人」有关的材料基本都能套上这个框架,要高度重视。

如果是涉及集体(企业、城市、地方政府直到国家)的大作文,其实就更简单了。

无论是企业发展、城市建设、基层治理,还是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注重创新、生态环境建设等,其核心都是「中国如何更好发展」,只不过展开的角度不同。

因此我们可以记忆一些通用的「正能量」表述,并且在写作中,把这些表述向记忆的好词好句上面「靠」即可。这里特别推荐大家多看《人民日报》的「评论」版,哪怕每天只能记住两句「正能量」的话,记忆一个月来写作「申论大作文」也足够了。

需要强调的是,大家最好多学、多记,让那些好词好句和考试的角度完全一致最好;如果不太一致,就千万不要强行套用,而是尽量让两者有所相关,引用时较为自然,必要时做适当改写最好。

总结:

这种审题方式只适合应急使用,并不能保证大家拿高分,但至少能保证「不跑题」。原理非常简单:申论,一定要「主旋律」。

如果从「个人」的角度说,一定是怎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怎样用积极的心态投身时代大潮……如果从「集体」的角度说,那就是坚持创新引领、化解社会矛盾、做好基层治理、统筹城乡发展……只有这样,才符合申论的基本要求。

能否抒发内心愤懑、抨击社会不公,或者从负面的角度来论述一些事情?能,但不要在申论大作文中这样写,否则不会有什么好分数。

同理,我们在大作文中体现的「正能量」也要纯洁、真诚,不要盲目堆砌词汇,即使是引用央媒的原文,也要尽量做到符合题意,这样才能打动阅卷老师。


申论大作文要怎么写(21)——保证大作文审题不会跑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