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专家答疑丨这些抑郁症的常见用药误区,你中招了吗?

2023-05-26 10:54 作者:曼朗mindfront  | 我要投稿




近几年以来,随着精神心理疾病不断被提及和科普,大家越来越了解抑郁症,也开始摘掉对抑郁症的有色眼镜,然而,抑郁症治疗的一把好手——抗抑郁药,却总是遭到误解,被人“指指点点”。
在这些想法的加成下,患者很容易对药物产生抵触情绪,事实上这是进入了用药的误区。


今天要说的关于抑郁症的五个误区,就被很多人当成了“常识”,一起来看看都是哪些误区。



误区1:得了抑郁症,一定要吃药


得了抑郁症,是否需要服药是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的。


比如抑郁症的类型、严重程度、持续的时间、对于正常社会生活的影响、目前的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是否健全等,这些都是我们考虑是否进行药物治疗的因素。


如果一个人既往有良好、规律的生活,有运动的习惯,兴趣爱好广泛,社会支持系统良好,近期没有明显的压力环境,有规律优质的咨询,抑郁症状对于这个人的生活影响较小,我们可以暂时不进行药物治疗,但是,需要定期随访病情变化(1-3个月)。


如果抑郁症状已经明显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或者有自伤、自杀的倾向或行为,这个时候是必须进行药物治疗的。



误区2:服用抗抑郁药,会让我开心起来


抗抑郁药物可以改善抑郁症状,帮助调整情绪状态,让人恢复相对稳定、正常范围内的情绪,同时,让人对于压力事件等不至于过度敏感,或做出过度反应,但并不会让人无缘无故开心,也不会提高正常人的情绪。 有一部分人群,可能一直以来都比较内向、不擅长社交、情绪的正常阈值在较低水平,这种情况可能是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对于这部分人格特征表现的人群来说,服药可能只是让他们回到既往的水平状态,并不会让人得到本来就没有的开心。 药物没有办法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比如人格特征、日常压力事件的应对方式、思维认知习惯等。



误区3:抗抑郁药让人发胖


目前,“多动症”作为“ADHD”的旧称,仍然被大家延用。一般来说,儿童在小学期间的好动、不服从、冲动及攻击行为,带来的风险更高,也更容易被人注意到,这部分人群的确诊率也会更高,而在这部分人群中所占比例较高的是男孩。


绝大多数的抗抑郁药是不会让人发胖的,因为抗抑郁药不含有“激素”之类的影响体重的成分,所以一般不会对体重有影响。


有极少数的抗抑郁药物确实存在让人发胖的副作用,如米氮平,有一些患者服药后出现了体重的明显上升,有可能与脂肪代谢紊乱有关,停药后一般都可以恢复正常。


如果对于药物发胖的副作用比较在意,可以在看诊时向医生提出这方面的顾虑,医生会在选择药物时予以规避。



误区4:抗抑郁药副作用大,吃了会“变傻”


抗抑郁药的确有很多副作用,比如恶心、食欲下降、头晕、头痛、心慌、出汗、手抖等。但是,并不是每个服药的人都会出现说明书上描述的副反应,有的人可能会出现一些副反应,有一些人服药期间不会有什么不适。


一般来说,服药的不适在1-2周内可逐渐缓解。
 有些人服用抗抑郁药时确实可能会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下降、思维反应迟钝等影响认知功能的副作用,也就是感觉好像”变傻“,但这种副作用随着减药或者停药、换药就会缓解,这种”变傻“是短暂的可调节的。 另一方面,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反应迟钝等认知功能受损的情况,这是因为大脑受到损伤,这种“变傻”反而可能会持续存在。


抗抑郁药在改善情绪的同时反而会保护大脑不受抑郁症持续伤害而”变傻“。但对认知功能有高需求的人群,可以让医生在治疗时选用对认知功能影响小的药物,平衡好药物作用与副作用。  抑郁症本身是会影响到大脑的正常功能的,而抗抑郁药是帮助我们的大脑逐渐恢复正常功能的。



误区5:抗抑郁药物会上瘾


抗抑郁药是没有成瘾性的,所以不存在吃多会上瘾这样的说法。 一般来说,抗抑郁药物治疗是需要每天规律服用药物的。有的患者,在服药后感到病情好转、或基本恢复正常,觉得不用服药了,可能会有自己减量或停药的情况。


这个时候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躯体不适或症状反复,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上瘾,而是出现了停药反应,甚至可能是病情波动反复。 如果打算减量或停药,建议在与医生讨论后进行,要逐渐减少服药的剂量,让我们的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避免血药浓度突然下降带来的不适。一般情况下,按照正规的减药流程来做,是不会有非常明显的不适的。 还有些人感觉一不吃药状态就不好了,就认为是依赖药物了,其实只是还没恢复到可以停药的时机。



在患者群体中,除了心理科药物吃还是不吃的疑虑,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孰优孰劣也是争论的主题之一。

主张心理治疗的患者不时会流露出一些自豪和骄傲,他们认为,治疗抑郁症完全依赖药物,不够强大。而主张药物治疗的患者则会反驳,心理治疗不会像药物治疗那样效果明显,往往花了大价钱还不见好转。
事实上,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完全可以同步或交替进行。
一项针对11,910位成年抑郁症患者的研究,通过6-12月长期随访的效果来看,联合治疗的有效率不仅显著优于单用药物治疗,也显著优于单用心理治疗。
药物与心理治疗合用,更有利于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这是效率显著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临床抗抑郁药治疗中,40% ~ 70%的患者未依从医师治疗方案,且随着治疗时间越长,患者依从性比例呈递减趋势,抑郁症治疗脱落率高达 50% ~ 70%。不依从行为包括患者自行减少药物剂量或提前中断治疗等。这些因素导致使用药物治疗复发率居高不下。
除此以外,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合用更有利于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以及预后和预防复发,也更有利于抑郁症患者的人格成熟。



总而言之,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说,抗抑郁药物的确不是十全十美的,但也没那么可怕。消除对使用药物的误解,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帮助到更多的人。

References:

Corina Benjet,,Yesica C. Albor,,Elizabeth S. Bocanegra,... & Maria Elena Medina-Mora.(2020).Incidence and recurrence of depression from adolescence to early adulthood: A longitudinal follow-up of the Mexican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Survey.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doi:.

Beesley Vanessa L,,Hughes Maria Celia B,,Smithers B Mark,... & Green Adèle C.(2020).Anxiety and depression after diagnosis of high-risk primary cutaneous melanoma: a 4-year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cancer survivorship : research and practice(),. doi:.



Medical Review:Mindfront Psychiatrist Cheng Zhu

专家答疑丨这些抑郁症的常见用药误区,你中招了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