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第一代DNA鉴定师:从业20年,拆穿无数个谎言

2023-05-26 10:54 作者:We我们工作室  | 我要投稿


“这孩子是我亲生的吗?”


这道看似简单的是非题,邓亚军回答过无数次。作为中国第一代DNA鉴定师,她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20多年,曾参与鉴定及签批复核超10万份报告,最高时28%的结果是“排除血缘关系”。这也意味着,平均每5个来做鉴定的孩子,至少有一个是非亲生。


“人间闹剧”几乎每天都在鉴定所上演:准女婿是亲儿子、双胞胎的父亲不是同一个人、孙子是爷爷的亲生儿子,领养的孩子是丈夫的私生子……


见过人世百态,邓亚军却能始终保持理性。这与她多年前从事的法医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曾做过法医、破过大案、参与过非典试剂盒研发,还担任过印尼海啸遇难者身份鉴定的专家领队。


为了将这份初心延续,2020年,邓亚军在快手开通了账号,发布法医与鉴定相关的科普视频。除了鉴定师的身份,她现在还是快手上数十万粉丝喜欢的邓姐,她希望拉近和大众的距离,让更多人了解DNA鉴定。


鉴定亲子关系,也鉴定人性的善恶。对于邓亚军来说,揭开真相是使命,她还有一个素朴的愿望,“少一些播种悲剧种子的人”。


寻求真相的人

“天呐,完了,真是我的儿子”。


与其他男人的反应不同,这个50多岁的男子,看见鉴定报告上“支持”的结果,竟痛苦得跺脚大喊。


邓亚军回忆,男人是拿着半截烟头和一根头发来做的鉴定,但头发缺少毛囊,只能采用烟头。心急如焚的他,一直在走廊徘徊,等加急结果。他告诉鉴定师,烟头是他偷摸拿来的,就想看看那个人是不是自己亲儿子。多次沟通后,男人才支支吾吾地说,烟头的主人,是女儿刚带回家的准女婿。


作为北京中正司法鉴定所的负责人,邓亚军见过太多颠覆三观的案例,用最先进的技术,鉴定出来的却是一个不堪的结果。


“两滴黄豆粒大的血,就能确定是不是你的孩子”。鉴定师正在和委托人沟通采血流程。在中正鉴定所这座不太起眼的灰色小楼里,有超过10个大冰柜,保存了上万个DNA检测样本。除了血痕、毛发、口腔拭子等常规样本阴干后可常温保存,羊水绒毛、人体组织等,都需要零下20度左右的低温冻存。


“只有它们才能说真话”,邓亚军非常重视这些样本,按规定做完检测后留样3个月即可,她一般会保留至少3年。“DNA存放越久,其降解的程度也越大,超过3年,检测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若不是复杂情况,只需两根头发、或两滴血,就能用价值近200万的毛细管测序仪,在鉴定师的专业操作下,最快5个小时得出结果。然而,这份只回答“是”或“不是”的报告,对有些家庭而言,却要用一生来承受。

鉴定所三楼朝阳的会议室,常聚集着来鉴定的委托人,也常会出现失控的场面。一个40多岁的女人,刚给小三付完鉴定费,转头就冲向没有防护栏的窗口。幸好女人的儿子眼疾手快,一把将她拽了下来。


从女人的哭诉中,邓亚军大概知道了原委。女人辛苦在外打拼,赚钱养家,可老公竟然出轨又养了小三。如今,她还得用自己赚的血汗钱,去证明这是老公和小三的孩子。


当小三洋洋得意的嘴脸和老公无所谓的表情,叠加在眼前时,女人瞬间崩溃,那一刻,她只想跳下去,一死了之。冷静下来的女人,也没等结果出来,一个人落寞地离开了。


情绪失控,几乎成了这里的常态。有些委托人甚至不顾及隐私和体面,在大庭广众互撕伤疤,大打出手。


“我有钱,就不给你”,一个满脸讥笑的男人掏出钱夹,露出银行卡、现金,在女人面前晃动。女人一把抢过来,直接扔出了窗外。


来做亲子鉴定的男人,通常分几种:或是迷茫木讷;或是紧张担忧;或是怒气冲天;或是无所畏惧。很显然,男人属于最后一种。


一身名牌的他,带着3、4个朋友,春风满面地开着豪车来做鉴定。女人则领着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满眼憔悴。


刚采完血,便出现了扔钱夹的一幕。女人崩溃大哭,骂男人白眼狼。十多年前,男人一穷二白,女人陪他创业,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因为又穷又忙,两人拖着没办婚礼,也没登记。可男人事业有成了,却不肯与女人结婚,甚至对外宣称单身,女伴也是换了一个又一个。


“他明明知道,这就是他的亲生女儿,连500块钱抚养费也不愿意给”。不得已,女人只能带着孩子来做鉴定,要跟男人打官司。


男人推搡、谩骂女人,女人也不甘示弱地回骂。小女孩坐在会议室最后边的角落,一声不吭,低着头看书,却一直没翻页。


除了失控的场面,鉴定所偶尔也会一片“和谐”。一位怀孕16周的年轻女子,带着四个男人来做鉴定,男人们站在一旁热络尬聊,让见多识广的鉴定师也目瞪口呆。据说,女孩是富二代,只要找到孩子父亲,她的父母还会奖励男方一台车。


还有一个漂亮的90后女孩,先后带来6个男人的样本,才得到“支持”的结果。而样本里的男人有60后、70后、80后,还有90后。寻找“真相”的女孩,也无非想弄明白,该向谁讨要抚养费。


如今,已进入生育年龄的90后,也成了中正鉴定所的主流人群,占比达到鉴定人数的30%。而中正司法鉴定所,每年甚至还会接到10例以上00后的委托案例。一对18、9岁的校园情侣,生了孩子,无力抚养,父母带着来做鉴定,结果出来后,由男方父母负责领养孩子。


邓亚军直言,中国人对血脉关系的执念,以及“我不能养别人孩子”的底线,让任何一个年龄段的男人都执着地要一个真相,而DNA亲子鉴定,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DNA检测常规用21个基因座,如果有超过3个基因座不匹配,一般情况下就可以判定结果。中正司法鉴定所对涉及近亲属关系的,会增加检测基因座,最多可达到48个,而且还有双人复核及样本比对等多重纠错机制,准确率百分之百。


可即使这样,仍然有人不认可最终结果。而这不认可的背后,就是为了维系一个又一个谎言。


被戳破的谎言       


“做个假的鉴定报告又能怎样?”


事不关己的朋友,甚至也会“开导”邓亚军,别为了追求真相,让一个家庭破裂。起初,她还会辩解几句,“被欺骗的人,有权知道真相”,“追求真相就是我们的职业准则”。


日子久了,她也就听听罢了,并不会影响心情。1996年,从西安交通大学法医系毕业,留在家乡西安的邓亚军,成了那个年代少见的女法医,她解剖过尸体,也参与侦破过大案要案,但始终铭记专业第一课,老师掷地有声地说,“你们将为出具的报告终身负责”。


为了提升自己,她去考研又读博。2000年,读研的邓亚军有机会参与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从此一脚踏入了DNA鉴定行业。2003年,她成为一家鉴定机构负责人,10年后自己创立了北京中正司法鉴定所。

20多年的从业经历,她亲自鉴定或签批复核的报告超10万例。但有一例委托,她始终忘不了,因为这个匪夷所思的当事人,到现在都让她很费解。


“别紧张,等结果出来就能还您清白了”,工作人员安慰着从湖北赶来的老人。这个朴实、谨慎的老人,背着大包、小包,言行举止有礼有节,一看就是全家的主心骨。


“这些年,我被村里人冤枉惨了”,老人小心翼翼地跟鉴定师咨询鉴定流程,并讲述起自己的不幸遭遇。因为贫穷,老人娶了智力残缺的女人,或许是遗传原因,两人的儿子也有智力缺陷。而儿子又娶了一个头脑不太灵光的媳妇。幸运的是,小孙子出生后,机灵又聪明。村里便传出了风言风语,说这是老人跟儿媳的孩子。


老人气不过,便带着老伴、儿子、儿媳、孙子来到北京,想找个专业的机构,还他个清白。一周之后,结果出来了,令人震惊的是,这个所谓的孙子就是老人的亲儿子。


当电话告知他结果时,老人的表现却异常冷静。之前那番自圆其说,且毫无痕迹的生动表演,让邓亚军想不明白,明明一早就知道结果,为什么还要带着一家子人,大费周章来到北京。


一开始邓亚军还会对委托人有怜悯之心,但见多了荒唐事,心也慢慢“硬”了,“总得有人,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


比起这些荒唐事,邓亚军和鉴定师们最不能接受的行为就是道德绑架。曾有个女人出轨初恋情人,丈夫一直蒙在鼓里。一次酒后听朋友说,孩子跟他长得不像,便怀疑孩子不是亲生。心虚的女人提前做了鉴定,结果显示,孩子确实非老公亲生,而是情人的。


之后,女人连续4、5天,往鉴定所打电话,每次都哭得凄凄惨惨,乞求给她更改结果,理由是不想家庭破裂。


邓亚军回绝了女人的要求。她便愤怒地指责,“你们就是拆撒别人家庭的罪魁祸首”,“你们就是婚姻粉碎机”。有鉴定师气不过,回怼“错的是谁呢,肯定不是我们”。


其实,这样的事情并非孤例。去年,邓亚军也在快手上分享过类似的案例,尽管真相只有一个,但是人们想要掩盖真相的谎言却是千奇百怪。


甚至有人企图用“直接”的方式篡改结果,往接案室的抽屉塞一沓钱,被果断拒绝了。邓亚军对鉴定所出具的结果很有信心,也不担心会出现违规行为。“不偏不倚,正直、正道”,是“中正”的含义,也是亲子鉴定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违规一次,将终身禁业的高压线,没人敢去触碰。


谁是“弱势群体”     


“男人是亲子鉴定的弱势群体”。


邓亚军认可这个观点,但直言,发明亲子鉴定这项技术的初衷,绝不是为了质疑女性是否出轨,而是为了保护女性,确定强奸犯犯罪嫌疑人或意外身亡人员的身份。


从2002年开始,DNA亲子鉴定逐步走上商业化道路。男人成了鉴定所的主流人群,理由很简单,怀疑孩子不是亲生。但也有女人主张鉴定,是为了证明清白。

从来只相信证据的邓亚军,很少去共情任何一方。“无论男人、女人,他们都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现实,承担应该承担的部分”。她最心疼的,是那些无辜的孩子。


她常有种冲动,想抱住那些来鉴定的孩子,告诉他们,这都是大人的错,与你们无关。“他们年纪虽小,可一看眼神就知道,真的什么都明白”。那是一种通透背后的无力与害怕。


前几年,有个女人带着丈夫和孩子来做鉴定,孩子窝在女人的怀里,乖巧可爱,但眼神却空洞、茫然。


孩子是丈夫抱回家,让老婆照看的。他说,工友出事,孩子没人管,太可怜了。心软的女人,将孩子视如己出。可过了几年,大家都说孩子跟男人越来越像,见实在瞒不下去了,男人才说了实话,这是他和小三生的孩子,孩子出生没多久,母亲便失踪了。


女人没哭也没闹,但坚持要求丈夫带孩子来做鉴定,还承诺无论孩子是不是丈夫亲生的,她都会抚养长大。邓亚军无法知晓女人的心路历程,可这个孩子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婚姻里的背叛,尤其还是个活生生的,能跑会跳的“证据”。未来,孩子将是什么样的命运,她不敢想象。


看似理性、淡漠,实则重情重义的邓亚军,还曾因为一个孩子,甚至第一次动了这样的念头,“希望鉴定结果是我错了。”


那是一个5岁的男孩儿,穿着破旧、暗沉的衣服,一直躲在大伯的背后,目光闪躲、不安。孩子走了几里地的山路,来派出所取样做鉴定,连早饭也没顾上吃。大伯从兜子里掏出一小袋膨化食品递给他,男孩拎在手上,却不敢打开。


这个可怜的孩子,母亲在他出生没多久就失联了,男人又当爹又当妈,把孩子拉扯到两岁。可附近的人总欺负儿子,还叫他“野种”,男人气不过,把人打成重伤,进了监狱。孩子也交给生活并不宽裕的伯父抚养。眼看快要到上学的年纪,必须落户口,当地派出所便联系鉴定机构,想给父子做个亲子鉴定。


那是2004年,按照北京户籍管理规定,非婚生子女落户,必须要有亲子鉴定报告。自2014年5月1日起,按照国家政策,新生儿落户必须要有《出生医学证明》,否则就必须提交法定鉴定机构出具的亲子鉴定证明。


邓亚军先提取了孩子的血液样本,再去监狱采集父亲样本。听说要给孩子落户做鉴定,监狱里的男人,眼睛一亮。


可7天之后,却得到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男孩和父亲的DNA数据并不匹配,两人之间没有血缘关系。


邓亚军知道,这个结果不会错,可还是让同事对两份样本做了复核,最终结果仍是“排除”。她把鉴定报告交给民警,甚至不敢再问,孩子怎么样了?也不敢打听监狱里男人的状况。采样时,男人眼中的那一点微光,她知道,那是人生残存的希望。


作为一名DNA鉴定师,这是邓亚军最无奈的地方,鉴定技术只能提供结果,却无法解决问题。她在快手上分享这些鉴定故事,尽管有些粉丝是抱着好奇心来了解,但在她看来,让大家多了解总是好的,看多了总会有感触。


记得有个委托案例,是一对夫妻带着龙凤胎来做鉴定,结果也是让所有人大跌眼镜。报告显示,只有女儿是父亲亲生的。这说明,女人在12小时内,还和另外一个男人发生了关系。


邓亚军不知道这两个孩子以后要如何相处,这个父亲又将如何面对另一个非亲生的双胞胎儿子。很多带着孩子来做鉴定的父亲,起初还对孩子嘘寒问暖,结果出来后,若是非亲生,便立马甩开孩子的手,任凭孩子哭着喊爸爸,也不再回应。


德国将这些不知道父亲是谁的孩子,称为布谷鸟的孩子。自己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而是依赖其他鸟完成繁殖后代的任务,俗称布谷鸟的杜鹃,就是典型代表。


与大多数来做鉴定的女人,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不同,有个来做鉴定的孕妇很笃定,肚子里的孩子就是老公的。


十几年前,产前DNA鉴定技术尚未应用,对孕妇只能抽羊水做亲子鉴定,这样的方式,有可能会导致胎儿流产,可一个怀孕四个月的女人,非常决绝,坚持要抽羊水做鉴定。


她的丈夫是一个少精症患者,结婚后,两人一直没孩子。几年之后,女人突然怀孕,可换来的却不是惊喜,而是一家人无边无际的质疑。婆婆和丈夫都怀疑她是出轨才怀孕,这让女人哭到崩溃,无论如何也要证明自己的清白。


邓亚军和女人的丈夫,陪她去医院抽羊水,手术台上的女人一直在哭,肚子紧绷绷的,医生抽了两次也没抽出来。抽取失败,医生出来跟家属沟通,邓亚军都很心疼女人,可一旁的丈夫却冷漠的一句话也不说。直到第三次抽出羊水,做了鉴定,结果证明,孩子就是男人的。


虽然没再打听两个人的后续,但邓亚军依稀感觉,依着女人刚烈的性格,这个婚姻也许很难再维系了。


鉴定报告就像一把潘多拉魔盒的钥匙,一旦打开,精心编造的谎言被拆穿,人性的欲望与阴暗也暴露出来。可即便得到“是”的结果,夫妻之间的信任也随之坍塌。


大多数非亲生的鉴定结果出来后,男人都会选择将真相公布,并立马离婚,但也有人愿意守住这个善意的谎言。


那是一个中年男子,儿子16岁了,因为孩子跟他长得不像,便总是心存疑惑。鉴定结果出来后,果真如他所料:儿子确实非亲生。


那天,这位父亲坐在接待室,一直盯着那张薄薄的鉴定报告发呆。许久之后,他决定把结果永远封存。“等我死了,如果儿子愿意,可以来查数据”。原来,男人的妻子生下孩子没几年就去世了,他是想要一个真相,但不想孩子受到伤害。


见过了人性欲望和阴暗的邓亚军,也被男人的善良感动了。年过50的她,愈发的感性、包容。她依然深耕在DNA鉴定领域,与她而言,亲子鉴定除了为深陷迷境的人,提供些许帮助,未来还将解决更多难题。


时过境迁,邓亚军依然清晰记得刚入行时青涩的自己。是那份不甘心的执拗让她走到今天,她也毫不掩饰想要做到最好的决心。除了分享案例和科普,邓亚军也会偶尔在快手上袒露真情,在铁面无私的鉴定师背后,还有柔情的一面。

无论是法医,还是DNA鉴定师,在邓亚军看来,都是为了追寻真相,也都需要绝对的敬畏之心。做事不将就、喜欢较劲是她对自己的评价,鉴定这条路上,她还要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未来,她还希望能用DNA鉴定技术与警方深度合作,做更多有意义的事,“现在的我,一定比当年的邓法医更专业”。


一个叫We的工作室出品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作者:小未

编辑:丑橘

图片:邓姐与鉴定的三二事(快手ID:DNAevidence)


中国第一代DNA鉴定师:从业20年,拆穿无数个谎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