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sulfo-Cy7-PEG-NHS,关于荧光染料CY7以及荧光的产生原理

2023-05-23 10:51 作者:瑞禧生物08  | 我要投稿


sulfo-Cy7-PEG-NHS,关于荧光染料CY7以及荧光的产生原理

今天小编整理并分享关于关于荧光染料CY7以及荧光的产生原理

荧光的产生:

荧光产生的过程图

荧光,又作“萤光”,是指自然界中的一种光致发光的冷发光现象。当某种物质经某一特定波长的入射光照射后,便会发射出强度和颜色不同的光,而且一旦停止入射光的照射,发光现象也随之立即消失,这种发光现象被称为荧光。荧光的产生这个过程是一种光电效应,是分子吸收光能后被激发,从第一激发单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立即返回至基态能级时而出射的光。

荧光的产生过程如所示,通常情况下,荧光分子都处于基态,吸收光能后,荧光分子的电子因被激发而处于激发态,基态与激发态都有单重态和三重态两种类型。其中,S表示单线态,T表示三线态,So,S,S……,表示基态,第一,第二……,激发单重态,能量由低到高。在室温下,荧光染料分子大部分处于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当受到光的照射或其他能量激发后,吸收了与它所具有特征的频率相同的能量后,分子中电子就由原来的基态能级跃迁至Si激发态或者是Sz激发态中各个不同的振动能级。而当分子受到激发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后,通常可以通过两种不同途径来释放激发态能量回到基态。第一种途径是有着伴随光子放出的辐射跃迁,这类包括磷光(Phos)和荧光(FI)两个过程。第二种途径为非辐射跃迁,它发生是没有光子的放出,能量的释放是通过其它形

式耗散,包括振动弛豫(VT)、系间窜跃(ISC)、内转换(IC)等。通常一般情况下,分子被激发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后,分子会通过内转换、振动弛豫等不同的方式快速地从第一电子激发态(St)降落到最低振动能级。再从最低振动能回落到基态(S)的振动能级时,并辐射出光子释放出能量,发设出荧光。

因此,荧光染料在光照和其他能量激发后的衰变过程,正是以辐射衰变并释放出光子的形式回到基态的过程。由于荧光产生过程是荧光分子被激发后电子从处于第一激发态的最低能级跃迁并回落至基态(S0),而与荧光分子中的电子被外界激发而导致的跃迁能级无关,所以荧光分子激发光的波长与荧光分子的发射光谱的波长并无直接关系,而是取决于荧光分子基态中不同能级分布的情况,因此荧光发射光谱与吸收光谱非常相似,并呈现镜像对称。

此外荧光发射之前其部分能量会通过了内转换等形式被消耗,所以其发射光的能量就会比吸收光要小,因此往往荧光的特征发射波长比其吸收光的波长要长。荧光分子在被激发时,电子虽然可以由基态跃迁至不同的激发态,但是荧光发射时只能是从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落至基态,因此荧光发射光谱一般也只有一个特定的荧光带,而与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不同,后者可以有几个吸收带。

cy7荧光染料:

Cy7 (Cyanine 7) 是一种近红外花青素荧光染料,磺化Cy7(Sulfo-Cy7)是它的水溶型,常常统称为Cy7。由于它的荧光波长(em:~770 nm)恰好处于肌体近红外窗口 I 的区域(肌体的血液,体液和在此区域背景荧光弱,并且长波长光子的穿透性较强),所以Cy7常常应用于小动物活体体内成像中。

Cy7荧光肉眼不可见,所以在显微镜头下观察时需要借助CCD相机在成像软件中显示。另外近红外滤片较少见,很多荧光显微镜(包括共聚焦显微镜)并不配备,但是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常常配备有Cy7滤片组,IVIS等小动物成像系统、Odyssey近红外荧光扫描仪等设备也配备有。Cy7是常用荧光染料,Cy7可以用来标记核酸,蛋白,抗体,多肽,纳米粒等,它是常见的小动物显影剂之一。

以上来源于文献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L2023.5。




sulfo-Cy7-PEG-NHS,关于荧光染料CY7以及荧光的产生原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