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天下如若一张卷,满朝文武皆中原”,来看明朝南北榜案!

2023-06-14 16:00 作者:淮下书生  | 我要投稿

       从明朝的南北榜案,来看现在全国高考一张卷可行吗?

       高考这几天你是否刷到这样的视频,或者这样的评论。他们要表达的是,希望全国高考用同一张试卷,统一录取分数线。

相关视频和留言

       全国一张卷到底可不可行,这个结论我不下,留给大家探讨。今天我们主要讲一讲明初的南北榜案,或许能给你一点与之相关的启发。

刘三吾画像

       洪武三十年科举会试,明廷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为考官,录取五十一名学子,经三月殿试后,以陈䢿﹑尹昌隆、刘仕谔为前三名,是为春榜。因所录五十一人全是南方人,故又称南榜。

南榜

       这个结果本来没什么,历史上北方饱受战乱,文化层面不如南方,再加上南方气候水源更利于农业发展,农业发展好了,经济也就好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条件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舒适安定的学习环境。同时,南方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以及教育覆盖的深度和广度,也要高于北方。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因此,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北方学子成绩不如南方学子也不足为奇。

       然而,南榜的结果有两个问题。

       一个是北方一个录取的都没有,这是历次科考从未出现过的。大家都知道北方考不过南方很正常,但一个都没有,那就不正常了。另外一个是考官刘三吾等人也都是南方人。

南榜的结果有两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让北方学子感觉受到了不公平对待,他们联名上书,跑到礼部鸣冤,状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甚至有数十名考生在南京街头喊冤,拦住官员轿子上访告状。朝堂上也先后有十多名监察御史上书,要求彻查。

学子到礼部鸣冤

       老朱很生气,成立了12人“调查小组”,重新批阅落第考卷,增录北方人入仕。

       调查小组经过仔细复核,上呈了部分考卷。然而这些考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之语。这证明之前所录51人是真才实学,并没有弄虚作假。

12人“调查小组”

       然而北方学子仍然无法接受,朝中许多北方籍官员也是纷纷声援,要求换人再次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

       结果老朱大怒,下诏称刘三吾和白信蹈等人为“蓝玉余党”。并将刘三吾发配西北,原定状元陈䢿车裂,张信凌迟,其余涉案诸人或杀或发配。只有戴彝、尹昌隆二人免罪。

状元、榜眼、探花

       当年六月,老朱亲自策问,钦点韩克忠为状元﹑王恕为榜眼,焦胜为探花,是为夏榜。因所录六十一人全是北方人,故又称北榜。

北榜

       我之前说明初几大案都不冤,但是这个南北榜案却是个彻头彻尾的冤案。

       首先,刘三吾是当世大儒,清正廉洁,且已是85岁高龄。史书评价:“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自号‘坦坦翁’。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这样的人去舞弊,可能性不大。

史书评价刘三吾

       其次,12人“调查小组”里的张信是老朱的侍读,他是洪武二十七年甲戌科的状元,他一开始也质疑录取结果。当复核时,有同僚提出换几名北方学子,以迎合老朱;但张信阅卷后,发现原录取是真实水平的展现,并没有作弊,因此维持原来的录取。这也说明了,原结果是可信的。

       最后,老朱的行事风格这些臣子是知道的,既然老朱要求增加一些北方人,如果考卷质量大差不差,他们应该能照办,毕竟胡蓝之狱摆在前面,但这些人经过复卷后,还是坚持不录北方学子,那结果只有一个,就是考卷质量确实不行,甚至差距很大。

胡蓝之狱剧照

       那么老朱知道这个案子是冤案吗?必然是知道的。刘三吾和白信蹈如果真有舞弊现象,直接以科场舞弊罪来处理就行,为什么要弄出个“蓝玉余党”呢?而老朱牺牲掉无辜的涉案人员,       我觉得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为了缓解地域矛盾。元朝时南人地位低,北方看不起南方,明朝北伐成功,南方渐渐强大起来,又出现了南方看不起北方的情况。

       第二,北方是面对蒙元的前沿阵地,需要维稳。北方稳定的重要性不比南方低,笼络北方学子,也是政治稳定、国家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

       第三,为了打击南方利益集团。南方经济好,官员比例高,南方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士绅利益集团。这样的利益集团一方面威胁皇权,一方面在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会向南方倾斜,会导致国家社稷的不稳定。

三个目的

       南北榜案后,科举考试不再以全国统一的形式录取,而是南北分开,或南北中分开,各录一定比例,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地域公平。这种取仕方式也从此延续了下来。

北中南三榜比例

       而刘三吾等人道德人品层面绝对是问心无愧的,但他们太公正反而不懂政治,不懂国家稳定的重要性,也是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那么,通过南北榜案,你又如何看全国高考一张卷的?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

从“天下如若一张卷,满朝文武皆中原”,来看明朝南北榜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