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的“天赋”和学习潜力
在学习上,人是各有不同的。有些人进清北如履平地,有些人则考个高中都难。几十年来各种教育工作者研究,但是悲哀的发现该教不会的还是教不会。现在高中生的学力,并没有超过上世纪90年代高中生的水平。于是大家说,学习是有天赋的,人生下来就注定了这孩子能不能学好。 但是这个“天赋决定论”既否定了家长老师学生的努力,也不能解释很多现象。例如钱伟长数学5分上清华,后来却成为力学泰斗。 我把这种能让孩子学习成绩好的能力称为“学习潜力”。目前的考核标准很难真正测试出学习潜力。可以想见,钱伟长虽然考5分,但是他的数学学习潜力一定很好。 学习潜力到底是什么决定的? 第一,一定是专注力。专注的人类是很可怕的,以人类婴儿的理解力学习语言,效率比成人更高,一定是可怕的执着和专注。 第二,记忆能力。简单易懂,有的人背书就是背的快。 第三,文字阅读能力。读的快慢,读的多少,读的准确与否,浏览之后留下印象深浅等等 第四,见识面。教一个完全封闭的原始部落小孩知识,是极其困难的事情。而一个从小玩地球仪到大的小孩和完全没接触的小孩一起学地理,谁进展快可想而知。 第五,各学科不同的思维能力。(八大智能学说) 但是潜力不是能力,不会直接体现在成绩上,有潜力也不一定能兑现。最后,这潜力通过努力释放,最终形成学习能力。于是,就有了钱伟长童第周这种逆袭者。 这些能力都可以后天锻炼的。但是要注意效率,同时锻炼多例如魏书生老师推荐的专注力训练法,能有效锻炼专注力和记忆力,那就是好办法。例如阅读感兴趣的报纸杂志,能有效锻炼阅读和见识,也是好办法。例如手机短视频不能提供有效锻炼,要尽力避免。 当今中小学各科老师,迫于成绩压力,一般只锻炼第五项能力,甚至只教知识点,让学生长期熬夜、不看课外书、取消兴趣班来杀鸡取卵。所以会有3年级学生断崖式下降(专注力不足),5年级学生断崖式下降(阅读能力不足),7年级学生断崖式下降(见识面不足)。 特别说下学奥数的问题。人人都说学奥数没用,但是又好像阴云驱之不散。实际上,学奥数是兑现潜力的过程,学不学不重要,但是能不能学(有没有潜力)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