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长安县出土西周吴虎鼎
陕西长安县出土西周吴虎鼎
《考古与文物》 1998年03期 穆晓军(长安县文管会)
1992年,长安县黑河引水工地出土一件铜鼎。闻讯后,县文管会即派人追回。鼎现存长安县文管会办公室。
一、出土情况
吴虎鼎出土于县城南约2公里的申店乡徐家寨村南。徐家寨村西为神禾原,东为少陵原,滴河从南而来,在村南折而西流。黑河引水工程从其南穿过。吴虎鼎在工地被推土机推出,破环严重,出土情况不详。
二、器物形制
吴虎鼎为立耳,小平沿,半球形深腹,蹄足。口沿下饰窃曲纹带(封底)。窃曲纹为变形夔凤纹,中间有目,下衬一道弦纹(图一)。腹底三足间有三组弦纹,每组两道。鼎通高41、口径40、耳高7.9、耳宽9.5、足高18、足径4、壁厚0.5厘米。总重15.4公斤。
鼎一足脱裂,但早年即经焊补,清理铭文时,其焊补铜片尚存。口沿下有一处断裂,长度共计24厘米。鼎底有一层厚厚的烟怠,字口及纹饰也有烟炭痕迹,说明鼎曾作为实用器使用。
三、铭文
1997年,库房清査文物,剔除土锈时,发现其内铭文。铭文在腹内壁(图二),共计16行,每行10至11字,共计164字。文字基本能够释读,现依原行隶定如下:
隹(惟)十又(有)八年十又
(有)三月既
生霸丙戌,王才(在)周康宫徘
(夷)宫,口□右吴虎,王令(命)
善(膳)夫
豐生、船(司)工殖敍,船(申)刺(厉)王令(命),□吴壷(?)旧疆,
付笑成.,早(厥)北穏涵人沃結.字《厥〉东積官人(?)联植.拳《厭)南做毕人取綾.牛西礎殳口妾楮牛(M)4(俱)履弄
生.孃妆,白衝(地)旳(芮)勧《司》上(绽)寺
C il,昊成搓(弁)讀(惜}首,天(子〕休,宾
夫登生章(璋)、马匹,宾白(司)上(佐)宝
检章"韋)、鸟匹,宾内(芮)幻
《可)上(佳)寺亲
尹友守(?)支西'京《府)(.□□□)虎撞《拜)手髒(稽}首,敢对狮(扬)夫于不《不)願*休,用乍《作)朕直且,祖),考展盂円成,其子孙永宝。
旧疆",并记录下了疆界四至。“吴葢旧疆'‘即镐京以东,毕、官、涵等区域之间,也就是今长安县西北、西安西郊一带。
四、吴虎鼎的时代
吴虎鼎形制及纹饰均具有西周晚期特征。铭文首句“惟十又八年十又三月既生霸丙戌,王在周康宫很宫",很,唐兰先生在《商攸从鼎》中释为夷,即指周夷王,因此周康宫很宫就是夷王之庙。又铭文中提及,'申剌王命”,剌王指周厉王,能够重申厉王之命者,唯有宣王。宣王之后,幽王在位不足十八年,平王时既已东迁,所以吴虎鼎当为宣王时器。这无疑又为西周铜器断代问题提供了一件可靠的标准器,为西周历日推算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本篇铭文的释读得到李学勤先生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谨致谢意。
吴虎鼎铭录
1998年元月17日,我们将新发现的吴虎鼎铭文拓片送给李学勤先生,当时除锈工作尚未结束,拓本自然不够清晰。逾一日,李先生便将《吴虎鼎初释》交给我们。现该鼎已除锈。昨日,李自智、王辉、张懋铭、曹玮已共同目验鼎铭,证明一字不缺。遵李先生嘱,隶定如下。个别有疑之字加。号,并试加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