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知识详解】2/10 基础篇(下)
一、 曝光三角
对于同一环境,当快门速度、光圈的平方、ISO三者乘积相同时,画面的亮度相同,且这三者乘积翻倍时,称为“增加一档曝光”,即+1EV。例如同一环境中,乘积为4相对1为+2EV。
在拍摄RAW时,若提亮的亮度对应的ISO不会跨越基准ISO,则几乎仅有进光量即快门速度与光圈的平方影响成片画质(只有SONY近几年的CIS和Canon 1DX3、EOS R5、R6的CIS有这一特性,称为ISO-less)。例如对于基准ISO为100(绝大多数相机的基准ISO之一为100)和640的相机,快门1s,光圈F/2.8,使用ISO640和6400时,暗部细节基本是相同的,但640能显著保留更多高光细节。虽然使用更高的ISO时噪声会略小一些,同时因为14bit的限制,在ISO差距过大时,提亮与在拍摄时直接使用高ISO的画质有可见差距,但相比对高光部分的损失则微乎其微。因此在必然存在过曝部分的高光的暗光环境下,例如有路灯的夜景中拍摄RAW时,在光圈和快门都开到可接受的最大值后,同档位的ISO越低越好。而如果画面中不会出现过曝的部分,则拉高ISO至刚好不过曝即可。

曝光时间与光圈相同;提高曝光至亮度相同后高光-100
二、白平衡(色温)
白平衡即对白色的还原,白色在不同光源下会呈现不同的颜色。例如路两旁的路灯发出橙色的光,则白色就会呈现橙色,属于低色温。低色温表现为画面偏橙红色,高色温表现为画面偏蓝。后期可以调,一般拍摄时白平衡自动(AWB)即可。在相机内,设置对应色温为将这一色温的画面还原回正常色温。

三、动态范围简介
相机的动态范围是不过曝的最大亮度与读取噪声的比值。即CIS在纯黑环境中进行曝光程序,本身也会产生噪声。例如一张照片,亮部是1000,暗部是1.1,读取噪声都是1,别的不算。那么暗部提亮后,噪点就会非常明显。因此动态范围越高,保持最高亮度部分不变,能有效记录到的暗部信息就越暗。换个角度,就是高动态范围能拍摄明暗差距更明显的环境。一般地,CIS尺寸越大,单张成像的动态范围越高。

四、单像素尺寸
像素长宽比一般都为1:1,其尺寸用传感器边长除以该边像素数即可。其它条件相同时,单个像素尺寸越大,相同像素构成的画面噪声越少,本质上和传感器面积的影响是一样的。对于总面积相同的两传感器,总体上单位像素面积小的成像画质大于等于单位像素面积大的(在缩图至相同分辨率后),光线越暗两者画质越接近。也就是说,手机厂商所谓的“单个像素尺寸更大,暗光拍摄画质更佳”是存在一定误导的,但从结果上并不是错的,其原因见下一篇文章。
五、视频方面
1.码率:每秒所需的存储空间,8Mbps即每秒视频需要1MB的存储空间。码率过高会对存储及后期造成压力,码率过低会导致画质下降。
2.帧率:每秒拍摄的画面数。
3.格式:一般都用MP4,编码方式有H.264和H.265,后者需要的存储空间较小,但播放或后期时对多数设备的性能有要求。
六、后期常见可调整参数
曝光: 调整整体的亮度
对比度:调整明暗间的差距
阴影: 调整较暗的部分
高光: 调节较亮的部分
黑色: 调节很黑的地方,即阴影中的阴影
白色: 调节很亮的部分,即高光中的高光
饱和度:调节色彩的鲜艳程度
自然饱和度:提高饱和度时,低饱和度的部分多提高,高饱和度的部分少提高。反之亦然



我不是专门学这个的,这些知识都是我在购买相机前,以及个人兴趣从网上的文章中学的,结合自己的理解写的这一系列的文章。或因为原文章本身有误,或因为我的记忆或理解出现差错,不能保证文章的内容都是正确的。如果文章中有错误,可以在评论区指出或私信与我讨论。

传送门:
CV9177067 前言
CV9266076 基础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