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那么多人,多幸运我遇见了你们|志青春

本期导读:用镜头记载大事小情,用声音传达所悟所思。百变的是音画,不变的是我们记录青春的初心。《志青春》栏目以朗读、视频的形式,讲述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的志愿故事。志青春,愿常在。
作者:贾德婷,合肥工业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剑河分队志愿者,现服务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城关第五小学,任二(1)班数学老师、中队辅导员。

不知不觉,时间又来到了六月,我来到黔东南这所小学已经十月有余,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也仅剩一个月。还记得去年夏天我离开家,经过动车、火车、客车多次中转,跨越了1300公里,第一次踏上黔东南这片土地的时候,虽然身体很疲惫,但心情却像那个夏天一样火热。
序幕
开学前,我和队友们在学校旁边的易地移民搬迁社区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暑期多彩课堂活动,每天带着社区的孩子做游戏、画画……孩子们每天都喊我“贾老师”,但那时我更多的是以一个大姐姐的身份和他们相处,这个称呼此时也并没有让我将自己和教师这个职业画上等号。直到开学那天,校园里一个个佩戴着红领巾的学生们看到我时都会在我面前站定,一边敬礼一边说“老师好”,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真的已经成为了一名支教老师。


我们的第一次见面
第一次见到这群孩子,是在去年的8月30日。从得知我被分到二年级(1)班担任数学老师的时候,我就开始期待着和他们的第一次相遇,一边激动又一边紧张,一边想象着七八岁的孩子们会有多可爱,一边又担心万一他们不喜欢我这个新老师该怎么办……在这种期待又紧张的心情中,我终于见到了这群孩子们。从教室门口走上讲台这短短的几步路,却让我的心情神奇地平复下来。看着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一双双亮闪闪的眼睛,我的担心和紧张全都变成了满满的喜爱。


初为人师
在正式上课后,才发现真正的教学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二年级的知识对于我来说易如反掌,但怎样讲解才够清楚,如何授课才能让孩子们听懂,却成了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开学第一个月,孩子们的作业情况很不理想,他们的错题往往让我感觉很费解。在与其他老师交流讨论后,我找到了答案,不能以成年人的思维去理解孩子。我开始不时地和孩子们交流最近学习过的知识,错误率高的题先听他们的思路,再进行讲解、纠正。慢慢地,我找到了上课的节奏,孩子们也逐步地适应了我的节奏,教学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他们变成了我的“小尾巴”
时间慢慢过去,孩子们和我也熟悉了起来,他们一个个都变成了“小问号”,每天追着我问各种问题,从“老师,你家离这里有多远?”到各种脑筋急转弯,他们的奇思妙想,有时让我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他们很喜欢体育课,总是会拉着我参与他们的游戏,乐此不疲地把手绢丢在我身后等着我起身去抓他们,又或是把我当成终点线比着谁能最快跑到我面前……


“老师,我爱您”
他们毫不吝啬地表达着对我的喜爱和不舍。教师节堆满讲桌的小礼物,偷偷夹在我课本里的小纸条,上面用稚嫩的话语写着“老师,谢谢您!”“老师,我爱您!”“老师,你走了我们一定会想你的!”……我把这些纸条贴在了记事本里,也刻进了我的心里。寒假前最后一天,孩子们的“老师再见”变成了“老师,下学期你还来不来?你一定要来哦~”“老师再见,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我一边故作镇定催促着他们上车,一边强忍着内心的感动不让眼泪落下来:“下学期我还来,你们假期在家一定要听话哦!”记得那天天很冷,但是好像又不是那么冷了……


转眼又到夏天,从初遇的夏天到离别的夏天,这一个完整的四季里有温暖,有感动,有不舍,对这群孩子,对这所学校,也对这片土地。支教一年,自教一生,这一年将成为我无比珍贵的记忆。
可爱的孩子们,老师希望你们能够一直善良、诚实、正直,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这世界那么多人,多幸运我遇见了你们。

End
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投稿
编辑:宁 静(复旦大学)、龚婧岚(苏州大学)
制图:李 伟(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朗读者:孟芸熙(天津传媒学院)
插画:千库网
责编:王倩倩
校审:盖奕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