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口气看完哥舒翰,高适贵人,大唐战神却晚节不保:北斗七星高

2023-07-19 08:10 作者:聪明的一xiu哥  | 我要投稿

一口气看完哥舒翰


他是誉满天下的大唐战神,是“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至今吐蕃族的牧马只敢远望,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的吐蕃克星,连李白都夸他:“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浩荡深谋喷江海,纵横逸气走风雷。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君是国家天赐的英雄良将,城府深深,计谋如同江海不竭,源源而出;意气飘逸,如风如雷。大丈夫就应该像你这样,登高一呼,三军披靡。卫青与白起只是小意思而已。)”,却因一场战役失败而晚节不保。本期文章让我们一口气看完哥舒翰的一生,哥舒翰,复姓哥舒,突骑施人,生于704年,哥舒翰的家世很好,背景强大,他祖上早早开始做了唐王朝的官员,到了他老爹的时候,已经做到了正四品的安西副都护,他老妈又是西域于阗王的公主,小哥舒翰成长在一个有钱有势的家庭,老爹老妈的强大背景,让哥舒翰想什么有什么,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有了一身纨绔气,他一生的前40年都是花天酒地,没有什么志向和抱负,长年累月的不良习惯也让他的身体受到了很大的损伤,导致老年了就比较虚,大家看《长安三万里》的哥舒翰就是他一生比较虚的时候,等到老爹翘了辫子,离开老家闯荡的哥舒翰受到长安当地人的排挤,这才知道江湖不好混,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出人头地,虽然哥舒翰起步比较晚,但他马力十足,后面升迁的速度堪比火箭,也可能是基因的强大力量,让他成为一个骁勇善战的名将。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哥舒翰从军不久,就开始管理大部队了,并且他做的很不错,在军队里很有威信,将士们都愿意听他的指挥,过了四年,哥舒翰遇上了自己的伯乐,新上任的节度使王忠嗣对他非常欣赏,并且花了很大力气提拔哥舒翰,天宝六年(公元747年),王忠嗣多次拒绝了玄宗攻打石堡城的命令,又被小人攻击,差点性命都保不住了,还好有哥舒翰坚持不懈地在皇帝面前求情、说话,最后把唐玄宗给感动了,王忠嗣才能被罚得轻一点,这下,哥舒翰拥有了仗义人设,军队里的将领和士兵们也更加拥戴他,恩公被贬后,哥舒翰接任陇右节度使,手里从此把握着地方军政大权,王忠嗣被贬,让哥舒翰明白,只有拿下军功才能不被唐玄宗踢下马,同年,他收到上面的指示,出兵征讨吐蕃,大获全胜,这这次出兵也让吐蕃人见识到了哥舒翰的威风,据说,当时他手中的长枪被劈成了两半,他仍然冲锋陷阵,带领军队获得胜利。

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十二月,哥舒翰建设了一支名叫神威军的部队,驻扎在青海边境,并且击败了吐蕃的军队,在旧唐书的记载中,建城的时候出现了白龙,所以把这座城叫做应龙城,自此,吐蕃只敢在边境观望而不敢向前挑战唐军的部队。哥舒翰战斗力拉满,到了第二年,他就拿下了石堡成,尽管兵力损失也很惨重,但是这座皇甫惟明,王忠嗣都没能打下来的城,他居然只用了十几天就搞定了,这让唐玄宗感觉捡到宝,立刻给他升职,加工资,甚至还给他儿子封了个官,哥舒翰他们家这一脉相承的“拼爹”属性令人不得不服。哥舒翰成为当之无愧的吐蕃克星,当时唐朝的文人都对他十分推崇,西鄙人写下壮阔的《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很高,哥舒翰夜带宝刀勇猛守边。至今吐蕃的牧马只敢远望,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哥舒翰成为了名满天下的大唐名将,连迷弟李白都专门发了朋友圈夸他:“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浩荡深谋喷江海,纵横意气走风雷。丈夫立身有如此,一乎三军皆披靡。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解释见前文)”。连大将军卫青、战神白起在他面前都是小弟,李白真不愧是浪漫主义诗人,直接把哥舒翰吹上了天。

大约也是在这一时期,哥舒翰在河西遇到了高适,年轻时爱读《左氏春秋》《汉书》的哥舒翰,是个非常惜才、爱才的人,他和高适对上了眼,于是举荐高适做了左骁卫兵曹,来自己府上做掌书记,也就是他的私人秘书,哥舒翰是个非常实诚的人,他帮人帮到底,每天上班,参加party都带着高适,还到处推销高适的才华,大肆赞扬高适的能力,天天在达官贵人们面前刷脸的高适很快获得了升迁,高适是个直接的打工人,有什么说什么,这样的性格很受玄宗的喜爱,很快玄宗就将高适升了职,哥舒翰真不愧是高适的贵人,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哥舒翰派自己的亲信王难得攻打吐蕃,拿下了五桥,拿下了树郭城,还俘虏了吐谷浑王子,天宝十一年到天宝十三年,哥舒翰连连升职,唐王朝也处在一个相对太平安定的环境下,这样安逸的生活让哥舒翰天天去唱k、按摩,不加节制,到了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哥舒翰突然醉酒后跌倒中风,行动不便,回到了京城休养,故事如果停在这里,那哥舒翰的一生还是很完美的,青年时无忧无虑,晚年也算比较安逸,但命运之神又怎么会写一个如此单调的剧本,它冷笑了几声,同年11月,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了,由于缺少军事经验,又有奸臣谗言,唐玄宗一下子杀死了两员大将,高仙芝、封常清,这下,只能让还在养病的哥舒翰赶紧上班报到,哥舒翰出兵镇守潼关,高适也跟着一起去了,本来,哥舒翰想要借着潼关有利的地势先守不攻,况且当时的状况也不适合直接进攻,唐军还没有整顿好,士气也比不上安禄山的军队,可是有唐玄宗这个猪队友,这场仗注定没法成功,国舅杨国忠吹鼻子瞪眼,教唆玄宗催促哥舒翰出兵,唐玄宗派了一波又一波的使臣,就像后来的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催岳飞一样,让哥舒翰麻溜出关揍安禄山,据说,当时夸张到前面一个使者刚走后,后面一个使者就紧跟着进去,哥舒翰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出兵,这场仗一打,把哥舒翰的20万士兵打得只剩下8000,哥舒翰只好放弃战斗,他本来打算返回京城,却在回去的路上被手下火拔归仁给绑了,并且逼他投降安禄山,哥舒翰被绑着送到洛阳,唯一的指望没了,这下唐玄宗坐不住了,开启了逃跑模式,这边哥舒翰被押到安禄山面前,两个冤家见面,若是放在以前,哥舒翰高低也要讽刺安禄山几句,但这次面对安禄山,不知怎的,他却说出: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从前没能见识到您有帝王之气,这话把安禄山一下子给干懵了,毕竟以前,哥舒翰是那个光明正大怼他的人,没想到竟然怂得这么快,哥舒翰表明自己投降的态度后,竟然还说要去劝自己以前的部下投降,他的这个举动可以说把大家也给整懵了,也难怪他们回信时说出“你怎么不守节去死呢”这种狠话,除了他没人答应投降,很快,他对于安禄山来说就没有价值了,被关了起来,因为投降敌人,哥舒翰的人设出现了逆转,曾经的迷弟们又纷纷写诗怼他,杜甫在《潼关吏》告诫后代的戍边将士们,请嘱边关将,慎勿学哥舒!这时候高适跳了出来,他快马加鞭地赶到唐玄宗的身边,把潼关战败的原因用PPT讲清楚,并且诚恳的表达了哥舒翰对于唐王朝的忠诚,只是因为身体太虚无能为力,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军收复了洛阳,不久,哥舒翰被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在狱中秘密处死,可怜一代战神竟死得如此潦草,相对于民间对哥舒翰的恨铁不成钢,唐王朝反而显得更有温情,追赠哥舒翰为太尉,谥号为武愍,武字代表战功,愍字代表对于他晚年遭遇的同情,唐德宗还盛赞哥舒翰,对着哥舒翰儿子哥舒耀这样评价:尔父在开元时,朝廷无西忧,哥舒翰是唐王朝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战神。

哥舒翰这一生,前半生风光无限,后半生却潦草收场,无数人批评他的投降之举,却少有人关心他失败的原因,在这点上,高适算得上是他的知心人了,高适在《九曲词三首》中写他:“许国从来彻苗堂,连年不为在疆场。将军天上封侯印,御史台上异姓王(将军以身许国一直为朝廷所依赖,连年无不因为报答朝廷奋战疆场。天子已为将军颁发封侯印,御史台上又加封异姓王)。这算是高适对那些“键盘侠”喷哥舒翰的回击,他的成功,是天降神力的骁勇善战,却也是穷途末路的绝地反击,试想如果哥舒翰家中一直顺当,他是否还会从军?又怎么会立下赫赫战功?但是命运给他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码,他因军功笑傲沙场,也因兵败被命运折了腰,曾经闪耀的北斗七星其实也只是历史的夜空中一刹那闪耀。

一口气看完哥舒翰,高适贵人,大唐战神却晚节不保:北斗七星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