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对于VIVY的极主观评价
这个评价是随着番剧更新一步步改的,觉得我是跟风喷一下的,或是自己嘴上说着允许不同观点,实际上觉得别人观点都不合常理,容纳不了任何异见的,或是就为了喷几句以发泄情绪的家伙,慢走不送。
作画:10/10 无可挑剔。
视觉设计:9/10。(是不是应该归类到作画?)
科学设定:4/10。 科幻党实在看不下去了,尤其是世纪名场面E=mc^2。AI设定完全是泛的,啥魔法元素都能往里面塞。如果还觉得这科幻很“硬”,且说的不是原作小说的话,建议一转隔壁哥斯拉寄点观摩下啥才是“硬”(虽然堆这么多公式确实反而影响了哥斯拉观感,还可能造成“外行看不懂,内行看笑话”的结果)。这个主题,有攻壳珠玉在前我已经很难降低自己的标准了。
音乐:9.5/10 神前晓牛逼,ed的伏笔加0.5。
剧情:剧情的节奏把控非常出色,如中二台所言(然后后悔了哈哈哈),在你开始对科学设定感到迷惑前,迅速插入一段高水平打戏。或是对人物动机感到不解时,适时煽点情,再配一首出色的曲子,还有谁顾着挑剔呢?我挑出来的毛病都是观看时爽完一整集,事后才发现不对味。这种节奏把控说实话在业界里难能可贵,甚至可以起到“一俊遮百丑”的效果,直到最后一集。。。以及有个很好(huai)的设计,就是总是在结尾神转折吊人胃口,直到最后一集...等等,最后一集你还要个锤子的神转折?毕竟平稳落地就算成功。
因为是单元剧形式,因此分别给出各章的评价。
1-2:7/10。 让我直接入坑的最大动力,剧情直到结尾都很套路,但是结尾直接升华,没开玩笑地说。
3-4: 8/10。 还是很传统,给这么高分出于个人喜好。泻药人刚下旭日旅馆,Esemble for Polaris已经循环很久了,知道我为什么圈名是空野巡吗?
5-6: 6.5/10。 关于使命冲突的讨论是该单元的主线,很好的处理了各种伏笔。但是,没有逻辑的的失控表现和给格蕾丝的结局定论十分生硬有点迷惑。
补充:我突然发现一个绝妙的致敬!剧中的AI,是因为被赋予了复数的使命发生冲突而出错,而这个设定大概率是致敬了《2001太空漫游》的HAL9000。
至于《2001太空漫游》,应该没有比这部作品更“硬”的科幻作品了,这部1968年的惊世之作,不仅超前、准确地预言了许多现在广为人知的技术,硬史的里程碑,奠定了之后许多科幻电影的风格基调,其中,对于HAL9000的描写算是后来科幻片中人工智能形象的奠基。我第一次看完这部作品时觉得没有怎么出彩(除了开头、结尾的意识流和古典配乐),后来发现,正是因为看起来里面许多设定在科幻电影中好像都很稀松平常,譬如一个蛋生的鸡生的几十个蛋,看起来和第一个蛋相似那样。
(作为一个复古未来主义者,好想看看那个科幻三巨头尚在人世的时代啊...)
我明白5-6集究竟缺失了什么逻辑链条了,就是格蕾丝的视角。如果让vivy在作战中,或者从接待机器人那儿读取格蕾丝的数据,然后插叙她在被改造后的意识or记忆残留(包括对为什么会播放那首歌的解释),那么这两集就能直接封神!我个人会给10/10的评分,因为这设定致敬了最优秀的科幻电影,啊不,是最优秀的电影。
7-9: 6/10。 不太行。前两集还行,“kono安东尼奥哒!”又贡献了一个世纪名场面。第九集作画很好,人物动机很迷惑,结尾很仓促。除了松本、vivy和diva人设丰富了,其他退场的配角全都莫名其妙地gg了(diva啊,你一边说垣谷也是你的观众,一边鲨了他算什么事啊?虽然说垣谷这人确实是铁fw,我很不满意这人的塑造),工具人也有尊严的啊。
10-13:5/10 不满意。12集我差点以为会变成vivy唱歌然后archive和人类互相理解这种套路...不过就算没这么发展我也不满意。我早就料到会如此结尾,但本以为至少对剧中各种矛盾有点暴论之类的解释,就算逻辑经不起推敲都没问题。然而最后把ai和人类的矛盾所在啊,ai的使命冲突啊,这种卖的关子全都轻描淡写地带过了,明明这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很大一个因素。托瓦克温和派只会尬说着人与ai能够和平共处之类的话,没有道理支撑,事后也无法改变什么。ai没有脱出既定的框架,没有触及到对矛盾根本的讨论,以后人类如果没有彻底消灭ai 迟早还会有这种矛盾。也就是说,vivy中vivy作为角色故事结束了,但vivy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结尾。这和格局什么的毫无关系,就是单纯的提出矛盾-解决矛盾而已(而对于部分矛盾,找到其根本或是提出新的理解也可以算是过程中的解)。
泛式拿了女仆咖啡厅作类比,可是问题在于,一开始女仆也是卖点啊,不是说因为是个咖啡厅所以只要咖啡做得好,女仆咖啡厅里的女仆就无关紧要了,是吧?
底下贴一点我对ai的迷思(和番剧评价无关)。
-------------
其实到现在为止,没有几个讨论ai题材的作品,我会对其中心主题给出很高评价。一是也许我看得不够多,二是作品本身的讨论太伪善。是满足人泛滥的怜悯心和刻奇心理,以及自己的性凝视而已。
许多角色用比较冒犯性的说法就是,不过是一个满足屏幕前观众欲望的奴隶罢了,还可以完美规避良心之类的超我,怎么玩弄都不会受到道德的谴责。
而抛开性的凝视,我应该对许多AI角色感到恐慌吧——因为表现出的性质,足以让我在三次元跌落恐怖谷。
比如攻壳中被塔奇克马几个逻辑悖论就搞到宕机的机器人啊,什么一生只能遵循被人类设定的目标和机器人三原则的机器人啊,没有保护机制,思维能够被随意更改的机器人等等。而往往这些机器人最容易出现问题,也往往是各种ai题材中矛盾的爆发点。面对这种模糊生物与非生物,智能与非智能的造物,难道不应感到不适?
但是也许,许多人反而会对此感到满意吧,一个不会僭越人类,自己能够宣泄欲望与伪善的奴隶再好不过了,时而要求服从主人,时而又慈悲地大谈权利与人性,这种东西人类在自己身上都玩过。
如果三次元真的出现那种,类似于既定的程序所模拟的,或者其他不能够被称为是拥有完全的“意识”的造物,我大概会绝不承认它们有所谓权利,并对这种人类为了一己私利去僭越生命而感到愤慨吧。
我其实一直在期待一部ai反抗伪善的人类的作品——不是那种披着ai的皮实际上在讲人类的反抗故事,而是ai对于人类对ai的不合理的观念与界定作出反叛。到现在为止我还没见到这种作品。
而我对人工智能这种概念还是有很多疑虑,以至于其实我是反对人类在对自身的智能完全了解之前 去创造所谓人工智能的(不过也许可以靠研究人工智能来反向促进对意识的研究?不过这挺危险的)——恰恰是因为我认为人工智能会模糊智能与非智能的界限,打破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人类中心基础,以此带来非常多的社会权利问题。
首先,有这些问题:什么是“智能的”?是指和人类相同的思考方式吗,所有智能的生物都会遵循人类的思维模型吗,还是不遵循就不被承认为是智能?人类的思维模型(下文我还是统称“意识”吧)真的可能被人工完全模拟吗?大脑真的是人的意识的全部吗?(这里涉及本体论的讨论,那种心脑同一的常识,却往往是机械唯物的观点)。
其次,毫无疑问,不同的人,自身意识也不同,但是这些不同并不影响我们将其归类进“人类”范畴,如果说人类仅仅是指其生物上的性质,那么一个安装了电子脑的人类,和一个安装了人脑的机械,算是人类吗?如果根据意识来确定人类范畴,那有什么特点可以概括人类整体所拥有的意识的性质?意识在多大的差异范围内,可以容许人工智能也从属于人类,以维持人类中心?
第三,如果破除人类中心,放弃将人工智能容纳进人类的尝试,那么既然思维模式不同,那我们社会真的能够容纳“异类”吗?它们应该被赋予和人类一样的权利吗?我们能够进行交流并互相理解吗?(这点疑问基于,不同智慧对于相同信息的理解存在不同,这点在人与人之间尚且存在,扩大到物种之间则更甚)。
而对于造物主与造物的共存问题,我向来是认为,人该和人工智能共同演化。如果创造出远超人类能力的人工智能个体,毫无疑问是极其不稳定的因素——甚至可以说,就算ai性本善,人类对于力量的恐惧,也会将其推向对立面。然后,由于人工智能的生产力远超人类,人类也会作为落后生产力,被社会规律慢慢淘汰。也许不会出现流血冲突,而是更可能在人工智能做啥事都做得比人类好的情况下(别说不可能,在广阔的意识之海面前扯皮所谓感情、创造能力,无疑是过家家的问题),人类慢慢地在人工智能的看护中“老死”。这才是自然界所谓残酷的种间竞争——那些流血的捕食寄生关系,反而得相互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