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吗”?

近日,一名男子在感染奥密克戎康复后,讲述了三点后遗症:头痛、体力不支,最严重的是康复一个月后仍无味觉。这则消息一出,马上冲上热搜,引起大家热议。再次将奥密克戎推上了风口浪尖。
能成为热搜意味着不少人的认知改变了很多。确实,奥密克戎可不是简单的用传染率和死亡率来定义,并且被说是“大号流感”这种类比了。今天就来和大家说说这件事吧。

01,传染病,不只是生与死

对于传染病,致死率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粗暴的标准,但是传染病绝对不是这样一个简单标准。
相信不少20岁以上的人,还应该知道曾经有一种非常严重的病毒感染,叫脊髓灰质炎,民间一般叫“小儿麻痹(后遗症)”。这种疾病就是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会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造成身体各种肌群发育受损,而由于这种病毒主要伤害1-6岁儿童,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结果就是造就了大量的肢体残疾出现。
事实上,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的肢体残疾人群主要是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引发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没有造成死亡却导致了严重后遗症的。其他像麻风之类的也类似。
可以说,我们并不能用简单指标来形容。
关于新冠,一样如此,绝对不是单纯的生死,还有一系列新冠长期症状(Long COVID-19或者Long-term impact of COVID-19)
具体定义就贴BMJ(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定义吧
“Long covid” is a term being used to describe illness in people who have either recovered from covid-19 but are still report lasting effects of the infection or have had the usual symptoms for far longer than would be expected.

02,个例vs统计

可能不少人会说,这是个例,没太大意义。
这的确是个有意思的观点,不过,科研领域当然没这么随意任性了,事实上,从新冠伊始,对新冠带来的长期症状就开始了研究,采用了统计学工具来证实。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nature以加速预览方式发表的新冠损伤大脑的研究,我们来看看统计学结果。

这里面,他们研究了785例人,其中401例感染了新冠,于是就形成了401vs384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接下来,对他们的大脑成像进行比较,发现感染新冠后,大脑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请注意,这里的统计学细节就体现了。
1,对照和新冠组都是老人,都在持续经历岁月的侵袭,所以时间对大家是公平的。
2,在这段时间里,感染新冠的老人,大脑衰退的更严重,认知衰退的更严重,这就是统计学的结果。
详细的内容在我另一篇文章里,感兴趣的我可以提供资料。类似的目前大家看到的关于新冠的后遗症研究,基本上都是采用相同的办法,那就是,和正常人群进行统计学比较,论证他们到底有多大变化。
具体的内容,就用BDJ In Pract的一个内容来介绍下
The most commonly reported ongoing symptoms were fatigue (98%), muscle ache (88%), shortness of breath (87%), and headache (83%). There was evidence of mild organ impairment in the heart (32%), lungs (33%), kidneys (12%), liver (10%), pancreas (17%) and spleen (6%). Two thirds (66%) of the participants had impairment in one or more organ systems and a quarter (25%) showed evidence of multiorgan impairment
大概是,
疲劳 (98%)、肌肉酸痛 (88%)、气短 (87%) 和头痛 (83%)。有证据表明心脏(32%)、肺(33%)、肾脏(12%)、肝脏(10%)、胰腺(17%)和脾脏(6%)存在轻度器官损伤。三分之二 (66%)的参与者有一个或多个器官系统受损,四分之一 (25%) 显示出多器官受损的证据
当然,还有一些合并症状比较难以研究,比如基础病、慢性病患者本身疾病加重,这要不要算进新冠里?

03,单纯是渲染紧张嘛?当然不是

其实我是不太喜欢危言耸听的。我认为,对待新冠,要小心求证。如果你只看到了上面提到的,就觉得十分恐慌,那大可不必。
因为,我们需要研究的是:
1,这些新冠长期症状,到底持续多久?
目前不少研究都在追踪,包括国内钟南山院士团队也在开展相应的追踪调查。不过现实中有一些难度,毕竟新冠随访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还需要当事人配合。
但是庆幸的是,不少新冠症状,还是可以被时间来恢复,比如疲劳、味觉消失等,不少在经历几个月后就得到了恢复。
这也说明新冠并没有那么绝望。但是也有一些损伤并没有逆转,比如老人的脑损伤问题等。
2,这些症状,能够用多大的经济社会成本来应对?
这两个问题在我看来才是关键,当然,其实归根还是经济社会成本问题。当然这方面,不是我的专长,只能用我朴实的理解,以及学习的一些知识来理解,所以就键政了,我姑妄言之,大家姑妄听之。
还是极端的例子,又要用罗老师的紧急避险万能道理了,快要饿死了吃保护动物行不?
其实一样道理。就像很多人牺牲健康去工作(或者像高中冲刺那种睡眠不足损害健康),一样是这个道理,因为人人都在权衡。

04,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所以,对于新冠,我们也是如此。
目前,我们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1,新冠长期症状,覆盖多大范围?持续多久?
这两个都是有很大的范围的。
比如,疲惫和脑损伤是两个严重程度不同的。持续一个月和几年甚至终生,这也是不同的。
2,新冠这些症状反馈到社会层面上的总和是多少?
这就涉及到了健康层面的核酸了,毕竟如果人群中某些疾病的提前发生,总体上会对医保等的需求改变。
3,社会层面防治新冠的社会经济得失。
这一部分,相信一定有专业人士来进行研究,我不熟悉,就不多说了。

总体上,我对新冠的看法是,这是个传染病,它来了,我们不可能想着一切就像从前一样没有任何损失。
但是,我们也应该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应对它,同时根据疫情的发展来动态调整,这样才能让从个人到社会的损失降低。
最后,我是做进化的,所以很多时候是从时间层面来研究,像新冠这类的病毒,目前来看,并不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考验,因此,我坚信我们能够熬过去。
Bradbury, S. 'Long COVID-19'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dental profession.BDJ In Pract34,24–26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404-021-06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