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物配给制-劳动义务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物配给制-劳动义务制
实物配给制
在交换方面,政府实行最小限度的商品交易和最大限度的国家分配。1918年11月,决定取消私人商业,由国营商业和合作社组织供应。随着产品日渐缺乏和物价不断上涨,政府实行凭证供应。根据阶级和年龄的差别,规定不同口粮标准。后来对儿童和全体工人职员免费供应面包和日用品。货币依然存在,但其作用受到极大限制。
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一度称消费公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但其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需要。1920年,开始逐渐改为免费供应,使工资实物化,货币工资失去实际意义。
劳动义务制
实行普及于一切阶级的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要求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必须参加劳动,并强迫剥削阶级分子参加体力劳动。同时,强制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政府可以招募公民,完成不同的社会工作,而不论其担任何种经常性工作。本文由101教育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