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初识政治学——一点总结
政治学确实很迷人,不过阅读门槛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参考了豆瓣众多读书攻略后,我选择从包刚升老师的《政治学通识》开始。
于是,我啃了几个星期的政治学通识,同时开始写笔记,基本是读后再记,努力把书中语言(实际上原书结构性已经很不错了,不然我甚至做不了笔记)转化为结构性更强的笔记语言,这个过程有点累但是很充实。然而我最大的收获却不是书中介绍的常识性概念,而是积累了阅读相对小说而言非通俗读物的经验。

虽然我这么说,但我的政治学启蒙读物却不是《政治学通识》,而是《文化政治与中国道路》。这是张旭东教授——一个比较文学研究学者的著作,书中对《合法性危机》的解析、对“合法性”这个概念的解析、对“中国道路”的思考与展望深深吸引了我。在校图书馆推荐书书架上看见它,打开它,阅读它,都是偶然中的偶然,要知道从高中开始,困在学业里的我就不再对阅读怀有初恋般的热忱。
没办法解释,选书的老师为什么就这样巧的把它放到了书架上。它实在太不起眼了。连名字也取得不迷人,不如刘擎教授蹭了“人间清醒”热度(玩笑,玩笑)的《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更抓人眼球;它的封面设计也寡淡得如同凉白开,但是在那个奇妙的时刻,我终究被它打动了。是中国这个词语。中国,中国道路,那究竟是怎样的一幅图景呢?这是去年冬天的事,我终究没能读完这本“初恋”,虽然我实在很爱它。不得不承认,因为长期缺少训练,那时的我对政治学文本的耐受程度实在太低,读书半途而废是自然而然的事。
寒假,在一次和网友的互动中,我羞愧地承认了自己身为政治文盲的尴尬处境。阅读因而成了迫在眉睫的事。在这里我需要感谢那两位网友,包容别人的无知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总之,我就这样开启了我在政治学海洋里的航行。
《政治学通识》前半部分我读得相当仔细,后半部分因为开学只是匆匆一览,印象并不深刻。尽管如此仓促,它仍然为我近来的阅读顺利打下了坚实基础。上周我读了两本历史学著作:《历史的回归和梦想的终结》和《历史的运用和滥用》。说是历史学著作,但其实我根本不知该如何定义它们。所以大家不要以为它们是纯粹的历史书,比如易中天系列或是二十四史。

就实际的阅读体验来看,与其说它们是纯粹的历史书,不如说是从历史视角出发写就的政治评论。尤其是前者,毕竟罗伯特·卡根虽然是历史学博士,但同时也是如假包换的新保守主义政客。我特别推荐大家读他的《历史的回归与梦想的终结》,甚至你都不必读完全书,只消看看他在书中《中国的崛起》这篇文章里对中国的理解,都会受益良多。一句话总结就是卡根非常擅长从中国的视角理解中国,因此你非常容易就能从这篇文章中找到共鸣,并解决自己的某些疑惑——比如西方民主阵营是如何看待中国的。
玛格丽特的《历史的运用和滥用》同样惊艳,甚至更让我惊艳——刺激效果差不多是目睹美人出浴的程度。

如果像我一样对近现代战争完全一头雾水(比如伊拉克一百年来的战争史,南斯拉夫的分类,苏联到俄罗斯的转变),又暂时对严肃的历史百科全书没有兴趣的话,这本书完全可以满足你的好奇心。即使是对历史如数家珍的专业人士,也不妨看看这本书——它用一系列观点把多如繁星的历史事件联系到一起,相当具有说服力。
还要提到的是《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这本书我只读了几篇文章,但是我的魂儿已经完全被它吸走了。毫无疑问地,我以后会为它写一篇书评。
现在请允许我用豆瓣的梗来表达我的心情吧,“我超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