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你不是唯一不想上班的人…

2021-02-20 15:02 作者:曼朗mindfront  | 我要投稿



开工头几天,你不是唯一不想上班的人。


毕竟过年七天乐转眼结束,灵魂还囿于温暖的被窝,身躯早已诚实地坐在工位上,强颜欢笑。


面对一堆待办事项,毫无工作激情不说,满脑子都是假期未完成的遗憾。强打精神之后的效率奇低,需要推进的工作事项感觉无从下手,仿佛是第一天上班什么都不会。情绪不稳定、莫名烦躁,连老板说话的样子也变得不顺眼起来。


很多人都会在返工/返校后感到:厌倦、注意力难以集中、效率低下,焦虑、失眠,甚至可能出现恶心、眩晕等躯体症状。


这可能就是过年除了脂肪以外,给你留下的另一个包袱,假期综合症。




可以躺尸24h的假期随着鞭炮声离去,返工996的日子一天天逼近,想到工作之后的一地鸡毛,满脑子只有不!想!上!班!以及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无力、懒惰、紧张”的不适感,还可能伴随着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失眠等情况。


这也是我们俗称的“节后综合征”(post-holiday syndrome),一种由节律变化引起的适应障碍。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假期综合症实际上并不是指某种具体的疾病,而是“身体不舒服”的一种状态,常见于当代社会。


毕竟节前,大部分人都处于年终紧张的工作状态,不是冲KPI就是评OKR,好不容易熬到假期有长时间休整,能喘口气,节后就又要回到忙碌的工作中,没有办法立刻适应好“紧张-放松-紧张”的节律变化,就不免出现身心失调的情况。


这种身心失调也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生理上的失眠嗜睡、食欲不振以及查无原因的头晕恶心等,以及心理上的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情绪焦虑不稳定等,也都会被算进“节后综合征”的范畴。


据调查,长假过后,70%以上员工都存在假期综合症,甚至有超过5%员工会选择直接跳槽来解决不愿面对工作的强烈不适感,学生也是高发人群之一。


所以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




动力定型指人长期生活、劳动、反复重演某种活动时,逐渐在大脑皮质高级神经系统中建立的固定的条件反射活动模式,是习惯的生理基础。


因为有了各种习惯,人常常不用花费多少精力就可以把很多活动维持下去,如早晨起床洗脸刷牙,或是网络上频繁出现的“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都是依靠了动力定型。


而短时间的节律变化与连续几日睡眠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的节日放纵,足以破坏原来工作与学习产生的“动力定型”。


动力定型的破坏很容易引起人的消极情绪反应,例如,睡惯午觉的人偶尔不睡,就会觉得不舒服。


而高度兴奋、热闹的节假日过后,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时,前面被破坏了的“动力定型”也需要被恢复或是重新建立。


动力定型的建立过程中,也需要消耗相当多的神经能量,就很容易产生诸如抵触、烦躁、分心、跟不上工作节奏的节后综合征。


当我们面对节后综合征,进行调整的时候,情绪也会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不适应是难免的。要预防这种现象就要注意心理的平稳过渡,避免“急刹车”和“突然拔电源”咬咬牙的心态,暴力硬抗不可取。




既然假期综合症是很多打工人的共同烦恼,那么要如何击退“节后综合征”,满血复活投入到原本热爱的工作中去呢?


与建立“动力定型”一样,恢复原来的“动力定型”也需要一定时间。


在这期间做一些身心调整,可以有效改善不适应的症状,缓解节后综合征,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状态。


| 接纳情绪


假期过后,对于自己的负面情绪,要意识到这是节律恢复中的正常反应,一味抗拒只会让自己陷入情绪中难以摆脱。


实际上,轻度的负面情绪能够帮助工作,比如,轻度焦虑能够让你工作时更专注。这样的负面情绪,接纳即可。


但如果这些负面情绪过强,长期影响到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且无法自我缓解,那就需要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 调整状态


假期和非假期是两种心理和生活状态,节假日期间,吃喝玩乐都会提高我们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导致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当假期结束,意味着要重新回到“条理、紧张、挑战”的工作或学习状态。


所以,收假前一天应“静下来”,避免高强度活动,适度与游戏、追剧等活动断舍离,睡前听些轻音乐舒缓心情,早早入眠。


从生活内容到作息时间都作出相应的调整,合理安排起居,让自己的生活有规律,静下心调整到学习或工作状态上。


| 逐步恢复工作强度


假期一结束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计划中会增加焦虑感,加剧节后综合征的症状。所以刚上班工作效率肯定不高,不必强求自己马上进入最佳状态。


状态不好的情况下,先找到工作节奏,安排相对轻松的工作,给自己一个缓冲期,慢慢来也许会比较快。


| 充分运动


放纵的假期,缺乏运动同样让人变得懒散。如果可以的话,假期也不要一直躺着,保持适度的运动锻炼,可以帮助你更好地适应假期复工后的节奏。


假期结束后,可以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以帮助自己从休闲的状态中调整回来,回到工作状态。



有时候,无需把这种放长假的失控感当成问题,允许自己从正常状态下走出来,不从内心指责自己无所事事,把度过假期的自己看作全新的一种状态,让自己飘浮在这个失衡的状态中。


保持积极放松的心态,慢慢行动起来,也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


返工第N天,不祝你愉快,祝你坚强~


你不是唯一不想上班的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