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跑偏的摆摊之旅

大四心血来潮,圣诞节摆摊卖平安果。
火急火燎地买了苹果,包装纸,拉着行李箱,带着小台灯,充电宝,小音箱,就开张了。
为了烘托氛围,我斟酌出十来首优质的歌曲,《遇见》呀,《一直很安静》呀,《Stop Standing There》呀,等等。摆开摊子,《A Thousand Years》声音慢慢托出,人群熙攘,爱而不得的孤独感瞬间弥漫。歌听着舒服,但往来的人群对果子似乎不感兴趣。
对面也有卖的,拉着横幅,摆着小桌子,看起来挺精致。女主人笑容可掬地吆喝,反观我和死党,两个瘦高个,插着兜,平安果摆在脚下,我们看都不看一眼。
慢慢有生意了。一个女同学神色匆匆,没怎么问价格,选了一个果子就着急地走了。估计要送心上人,但这么一想让我有些神伤:“平安夜都快过了才鼓起勇气送人家果子,唉。”
后面又来了几个同学,蹲下仔细地挑。我没怎么说话,看他们认真地挑其实还挺享受。王婆卖瓜那一套言语我实在说不出口,这些果子在我眼里都差不多,选哪个由他们去吧。
自己马大哈,花钱毛手毛脚,卖东西也粗枝大叶。一开始加五块卖,想体验下“暴利”的感觉。到后面只加一块卖。一个小哥问我多少钱,我说六块,还在挑果子的一个女生回过头来:“你刚刚不是跟我说七块吗?”我不知道该怎么说,笑了出来。
摆开摊子,无所事事地看人来人往。这才发现大家都不鸟你,人群不会想这小子用心选了什么好听的歌,苹果从哪儿买的,包装纸好不好看。可能这小子更想和你聊聊放的音乐,苹果卖不卖得了都没关系。但人群只远远看到你摆摊,弄两个果子牟利,自己没有买的需要,匆匆走过便是。自己平日也是如此,担心被冒犯,给每个人固定角色,有共鸣也不敢去交流,像个龟孙。
卖了两个多小时,小台灯光线昏暗,充电宝没电了,手机要自动关机了,歌再放该腻味了,得收摊了。
回去路上,东西没卖完,但自己心情还不错:“这次卖果子放的歌,选的真他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