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核动力战舰介绍(二)班布里奇号
班布里奇号是美国海军装备的第三艘核动力水面战舰,属于莱希级驱逐领舰的核动力版本,1975年美国海军重新修订并简化了整套船级标准后,该舰与其他排水量超过8000吨的驱逐领舰一道升格为了巡洋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因法拉古特级驱逐舰吨位较小,续航力较差,未来在远洋伴随航母编队执行作战任务时显然会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在开建了10艘法拉古特级的同时,美国海军又向六家造船厂订购了10艘体型更大、防空能力更强的导弹驱逐领舰,即莱希级。

根据之前的舰船使用经验,莱希级对舰体进行了一些改良, 舰首、中部干舷提高,减小了在风浪中航行时甲板的浸湿性,舰首尖如刀刃,首柱在水线附近呈锐削状,首部水线以下装有球鼻首声纳的导流罩,球鼻首与舰体结合成一个整体,这种结构对减小波浪冲击、减小船体纵摇和振动都十分有利,前后共设有两根桅杆,全部架设在烟囱上以提高强度,舰艇及上层建筑为全钢结构,满载排水量达到了8200吨,两台总输出功率60000马力的蒸汽轮机和新舰型使得该级舰依旧拥有33节的高航速。

由于设计之初是作为一种防空驱逐舰,莱希级的主要任务就是担负航母编队的雷达哨戒,主营防空、兼具反潜、不承担反舰任务,所以未设计任何舰炮,不过后来服役时还是加装了两座双联装MK33型76毫米防空炮,前后甲板各有一座Mk10型通用发射架,防空导弹继续选用3T导弹之一的小猎犬,甲板下第一层是再装填装置,下面三层是导弹库,每层各放置20枚导弹,共备弹120枚,反潜武装为一部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架、两座Mk32三联装鱼雷发射管与AN/SQS-23船壳雷达的组合。

班布里奇同莱希相比,在舰型、结构、武器装备及电子系统上基本完全一致,区别仅在于采用了核动力。常规动力的莱希级在20节经济航速下续航力达到了8000海里,同航速下核动力的班布里奇则拥有90000海里的续航力。

1959年12月3日,莱希级首舰在巴斯钢铁厂开工,采用核动力的班布里奇号则在更早之前1959年5月5日开工。



1962年10月6日,班布里奇号服役,编制舰员470人,其中军官34人,满载排水量8580吨(现代化改造后升至9100吨),是世界上最小的核动力水面战舰。



1964,由企业号、长滩号和班布里奇号三艘核动力战舰组成的第一特混编队开始了环球航行。

海轨行动结束后,班布里奇号也没有闲着。从1965年起,该舰被派往越南海域,从事搜救和防空护航任务。

1974-1979年间,美国海军对班布里奇号的防空武器进行了现代化改造,两座双联装MK33被拆除,加装了战术数据系统(NTDS)和鱼叉反舰导弹。

1983年-1985年,该舰又增加了两套密集阵近防系统和四套MK36雷达干扰箔条发射装置,同时更新了雷达、ESM等电子设备,舰空导弹也从小猎犬升级为了标准2ER。改造结束之后该舰被派往地中海,参加了1986年空袭利比亚的黄金峡谷行动。



1994年,该舰还在巴尔干地区参与了北约针对南斯拉夫内战的武器禁运与禁飞区行动。1996年,班布里奇号正式退出现役,服役期与长滩号相同,整整34年。1999年,该舰的核反应堆被移除无害化处理,之后被售卖拆解。

基本性能
舰员编制:470
标准排水量:7600吨
满载排水量:8580吨
舰艇尺寸:172m×17.7m×8.8m
动力系统:两座D2G加压水型反应堆,两台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70000马力,双轴推进
续航力:90000海里/20节
航速:33节
武备
两座MK-10双臂发射器(备有小猎犬舰空导弹120枚)
两座MK-33双联装76毫米高炮(射速50发/分钟)
一座MK-112八联装反潜导弹发射器(阿斯洛克8枚)
两座MK-32双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
一部AN/SQS-23船壳雷达
两部AN/SPG-55A照射雷达
一部AN/SPS-67对海搜索雷达
一部AN/SPS-39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
后期加装
两座NK-15 六管20毫米密集阵近防炮
两座MK-141 四联装反舰导弹发射器(鱼叉8枚)
一套AN/SLQ-32电子战系统
4套MK36雷达干扰箔条发射装置
一套AN/SLQ-25型鱼雷诱饵系统
一部AN/SPS-48C对空搜索雷达

上期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