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艺考生注意:2024校考将是重大机遇!

2023-08-21 13:36 作者:中影人教育网  | 我要投稿

2024届艺考生似乎很难,这是很多人的第一感觉。

其实,细心分析2021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你会发现对众多艺考生而言并非如此,甚至反而是机遇!

#01.2024艺考生面临4大变革  

整体而言,2021年教育部的艺考改革内容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一是继续扩大省级统考范围,到2024年基本实现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全覆盖。从各省发布的实施方案来看,全国艺术类考试统一为美术与设计类、音乐类、舞蹈类、播音与主持类、表(导)演类、书法类、戏曲类七大类,除戏曲外,其他六类都需要进行各省统考。

二是严控校考范围和规模:在校考范围方面,从2024年起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所有高校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均在学校所在地组织。在校考规模方面:鼓励高校采取线上考试或使用省级统考成绩进行初选等方式,严格控制现场校考人数,原则上不超过相关专业招生计划的6-8倍。

三是推进分类考试、分类录取:主要体现在2024年起艺术类专业将分为三类进行录取,分别是:

1.不需要参加专业考试的艺术类专业,直接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2.使用省级统考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的艺术类专业,根据高考文化课成绩和省级统考成绩按比例合成的综合成绩进行平行志愿择优录取;

3.少数组织校考的艺术类专业,学校依据考生校考成绩择优录取。

四是文化课成绩进一步提高,提出在现有要求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划定、逐步提高艺术类各专业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舞蹈学类、表演专业可适当降低要求),逐步扭转部分高校艺术专业人才选拔“重专业轻文化”倾向。

#02.加强省统考但校考仍存在  

统考是大势所趋,这是艺考改革多年来已形成的共识,此次艺考新政则是进一步强化了省级统考。《意见》中明确指出:

各省(区、市)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扩大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范围,到2024年基本实现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全覆盖。对于生源极少或考试组织确有困难的个别专业,可通过省际间联合组织或“考评分离”等方式实施。

强化省级统考由来已久,早在2010年就开始大规模推行省级统考,之后各省逐年都加大了省级统考力度,尤其是教育部2018年底颁布新一轮艺考新政后,省级统考进一步加强。

从2020年起,除教育部批准的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含参照院校)外,其他高校的美术学类和设计学类专业已不再组织校考,直接使用省级统考成绩。余下的音乐学类、舞蹈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的省级统考,已分别覆盖了29个省份、26个省份和24个省份。

如今提出“到2024年,要基本实现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全覆盖”,哪怕是组织省级统考有困难的专业,通过省际间联合组织等方式实施,力度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到2024年基本实现省级统考全覆盖不等于校考退出历史舞台。因为《意见》明确指出:

艺术专业能力考试包括省级统考和高校校考,根据不同艺术专业人才选拔培养要求实行分类考试。

对于少数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艺术院校,对考生艺术天赋、专业技能或基本功有较高要求的高水平艺术类专业,可按程序申请在省级统考基础上组织校考。

“少数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艺术院校”是哪些艺术院校呢?虽然《意见》中没有明说,但我们可以肯定,应该是教育部批准的部分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含参照执行院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0+18”中的院校。

对于想考这些“少数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艺术院校”的艺考生而言,除了要认真对待省级统考外,仍得认真备战校考。

#03.校考将是考生的重大机遇  

仍保留了校考,对“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艺术院校和专业优势特别明显的考生来说都是好事,可以进一步彰显自己的特色。

但《意见》中明确指出的“严格控制校考范围和规模”,让不少人理解为校考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了,其实不然,而是校考更容易了。

一是限定了校考院校和专业。

在2018年教育部对美术与设计类作出限制,仅教育部批准的独立设置艺术本科院校(含参照院校)可以校考,而2021年则更全面,校考院校和专业仅限于“少数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艺术院校”和“对考生艺术天赋、专业技能或基本功有较高要求的高水平艺术类专业”。

二是减少校考地点,让校考点更集中。

《意见》指出,“2024年起,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所有高校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均在学校所在地组织”。为什么要从2018年“校外考点数量最多不得超过5个”变化到“2024年起,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所有高校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均在学校所在地组织”呢?校考考点多,不是更方便各地考生备考吗?

其实不然,在改革之前每到校考之时,我们都能看到带着各种器材日夜奔波于全国各地、横跨大江南北的艺考生们疲惫的身影(欢迎关注 艺考界)。“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所有高校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均在学校所在地组织”的规定,自然会阻挡了由于离学校远、交通不便等考生(欢迎关注 艺考 界),不仅让考点更集中,对于拥有校考资格院校众多的省份的考生来说,也是非常有利的。

三是校考人数进一步减少。

之前对校考未作出限制时,据统计全国组织校考的院校曾多达300余所,校考考点众多,每年参加校考的考生人数更是多达160万人次。

而如今“现场校考人数,原则上不超过相关专业招生计划的6—8倍”的规定从总量上让校考人数锐减,而在此前校考人数是招生计划数的20倍、30倍的院校比比皆是。

四是负担更小,考试宽严更统一。

在以前对校考未做限制的时候,去全国各省参加校考不仅给艺考生家庭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也给考生们的备考、应考带来较重负担,众多考点的存在,把关宽严不一。如今改革后,考生的负担更小,考试招生的公平性、科学性有了进一步提高。

总体来看,在招生人数一定的情况下,以前同一专业的考生要面临来自全国各地无数考生的竞争,而改革后竞争人数明显减少、各种负担更小,更利于备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相信,对能参加校考的考生来说,校考也更容易,是重大机遇。

#04.分类考试有难有易  

此次艺考变革提出了分类考试,分类录取,较之前更有明晰,将整个艺考各专业分为三大类:

一是不需要参加专业考试的艺术类专业,直接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比如艺术史论、戏剧影视文学等专业。

二是使用省级统考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的艺术类专业,根据高考文化课成绩和省级统考成绩按比例合成的综合成绩进行平行志愿择优录取。但前提是(欢迎关注 艺 考界),文化课成绩和省级统考成绩均达到所在省(区、市)艺术类专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基础上,且高考文化课成绩所占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此前,按综合成绩进行录取已然存在,但文化课成绩和包括省级统考成绩在内的专业成绩之间的比例各省份各专业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二八比例的,有三七比例的,有四六比例的,也有五五比例的,也有按专业与文化两者成绩之和的。

如今规定“高考文化课成绩所占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对各地的考生而言,其考试难度就有升有降,对文化课成绩占优势的考生而言是利好。

三是少数组织校考的艺术类专业,学校依据考生校考成绩择优录取,但前提是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所在省(区、市)普通类专业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省级统考成绩合格且达到学校划定的最低成绩要求基础上。

这个规定清晰明了,避免了此前规则模糊带来的弊端。大家都知道,教育部批准的部分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含参照院校)拥有自划线的特权。如2018年底颁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规定:“自划线原则上不得低于生源省份艺术类同科类本科专业录取控制分数线。”

“原则上不低于……”这样的模糊规定,在具体执行时就容易出现偏差。比如2020年北京舞蹈学院在江西的自划线就低于江西省的省划线就出现问题。一复读女生,校考成绩为北舞全国第二名,文化课成绩也超过了北舞的自划线,但低于江西省的省划线,结果该生没被省招办投档而与北舞失之交臂,还为此状告省教育考试院。

#05.破格录取不埋没特别优秀者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为2020年江西省那位考北京舞蹈学院的复读女生感到可惜,专业特别优秀,就吃亏在文化成绩过低。难道这种专业特别优秀者就被埋没了吗?

不会!

因为此次艺考改革明确提出了“探索建立破格录取机制”,规定:

在组织校考的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中,对于极少数省级统考和校考成绩均特别优异或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高考文化课成绩破格录取办法。

不过要注意的是,要能被破格录取还得经过层层把关审核

首先,高校破格录取办法须经学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并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提前在招生章程中向社会公布;

其次,高校破格录取考生名单须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报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予以录取,并在学校招生网站进行公示。

艺考生注意:2024校考将是重大机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