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摘抄_办好学校的策略(第7-10章)

2022-03-14 22:20 作者:董一點點er  | 我要投稿
  • 读书摘抄_办好学校的策略(第7-10章)

编辑切换为居中

https://er.szlib.org.cn/rwt/324/http/GEZC6MBPGEZDALSSGM7DRMBRGA/Usp?pid=usp.search&wd=%E5%8A%9E%E5%A5%BD%E5%AD%A6%E6%A0%A1%E7%9A%84%E7%AD%96%E7%95%A5&cult=CN&db=dlib&dt=EBook&url=

  • 第七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 第一节

  • 据此,我们可以对课堂教学效率作如此界定:课堂教学效率是对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而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互动,协调发挥能力与水平的程度的反映,是对学生在课堂内受到有效教育的臣不敢赌的揭示。


编辑切换为居中


  • 科学性 自主性 互动性 开放性 情境性 创新性 和谐性 人文性

编辑切换为居中




  • 第二节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不少课堂里充满责骂和惩罚,令学生望而生畏

  • 学生主体地位缺乏,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发挥

  • 师生交流贫乏,课堂教学暮气沉沉

  • 强调知识教育、听话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得不到重视

  • 教学模式封闭,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

  • 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 忽视对学生非治理因素的培养,学生的人格不健全


  • 二、影响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

  • 教师方面的因素 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正确 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全面 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缺少创新 教师缺乏必然的人格魅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不科学

  • 学生方面的因素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生学习方法不正确 学校问题意识的确实 学生不敢张扬个性,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兴趣狭窄,经验贫乏

  • 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因素 教学常规检查行于形式 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不合理 管理制度不合理,缺乏民主气氛 没有形成在行动中进行校本教研的气氛

  • 教学环境方面的因素 学校本身的教学设施不齐全 学校的育人环境差



  • 第三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 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 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首先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 有血有肉的人

  • 然而,我们既不是裁缝,不是理发师,也不是牙医,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儿童的外部,不是装饰儿童,而是改变儿童自身。

  •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

  • 再次,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和教材观。


  • 二、 提高教师素质,拓展教师教学能力

  • (一)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能力

  • (二)准确地分析、掌握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能力

  • (三)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特级教师宁鸿彬曾经说过:“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极为重要。 设计得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简与繁、难与易、顺畅与阻塞、生动与枯燥。简言之,就是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教师必须具备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力。

  • (四)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的能力

  • (五)生动、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

  • (六)适当选择和综合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 (七)成功进行课堂组织管理的能力

  • (八)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能力


  • 三、 加强教学反思,转变教学行为

  • (一)加强教学反思 教学是日复一日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永无止境的探索的过程。

  • (二)发扬教学民主

  • (三)搞好行动研究

  • (四)优化教学过程


  • 四、加强学法指导,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 (一)正确的学习观是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基础 主动学习 快乐学习 创造性地学习

  •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关键

  • (三)加强分层教学和指导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有效途径


  • 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 (一)鼓励学生质疑


编辑切换为居中



  • (二)引导学生思考 以问引思 以理导思 以变发思 以情激思

  • (三)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 (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六、注重情意教育,引导学生心智和谐发展

  • (1)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2)注重创设生动的情境。(3)注重磨炼学生的意志。(4)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 七、着眼教师发展,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 (1)确立以尊重、信任教师和激励教师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人本思想。

  • (2)努力构建一系列易于操作、鼓励创新的教学管理制度。

  • (3)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 第八章 校本课程开发

  • 第一节  校本课程开发概述

  •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与基本理念

  • (一)校本课程开发概念的厘定

  • “真正的思想和科学的洞见,只有通过概念所作的劳动才能获得。”


编辑切换为居中


  • (1)民主性、开放性、参与性、合作性。

  • (2)适应性、尊重差异性。

  • (3)发挥主体性。

  • (4)过程性、系统性、整体性。

  • (5)变革性、革“心”性。




  •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功能与价值

  • 1 对学生而言


编辑切换为居中



  • 2 对教师而言


编辑切换为居中



  • 3 对学校而言

  • 4 对课程本身而言


编辑切换为居中




  •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 1 最广泛的合作

  • 2 以行动研究为基础

  • 3 注重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

  • 4 依循共同原则



  • 第二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域与程序

  •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域

  •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 三、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情景

  • 1 对需求的评估分析——需要什么

  • 2 对资源的评估分析——能提供什么

  • 3 对教育系统的分析——条件与限制



  • 第三节 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 一、校本课程的实施

  • 二、校本课程评价


  • 第四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展望 校本课程开发是新生事物,在其起步阶段必然会遇到重重阻力。

  • 一、校本课程开发进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 1 观念能否先行

  • 2 教育政策能否整体和一贯

  • 3 避免校本课程开发流于形式

  • 4 如何获得专家的指导

  • 5 教师的知识能力与时间

  • 6 班级管理问题

  • 7 学生 家长 社区人士如何参与


  • 二、展望——可行的方法与建议

  • 1 观念先行——使参与者有充分的准备

  • 2 责权明确——厘清各机构职责权限

  • 3 变则通——学校,从自我做起


编辑切换为居中






  • 第九章 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 第一节 学校、家庭和社区概述

  • 一、学校教育概述

  • 二、家庭教育概述

  • 家庭教育的环境是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的家庭;施教者是父母或家庭中的年长者;受教育者是未成年子女和其他年幼者;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帮助未成年人社会化和形成健全的人格,使之适应社会的发展。

  • 早期性 连续性和继承性 针对性 权威性 丰富性 灵活性

  • 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那样,一般没有什么固定的“程式”,它不受时间、地点、场合、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相机而教。家庭教育既可以在家务、闲谈和娱乐中进行,也可以在参观旅游中进行。灵活性的教育要求家长具有丰富的家庭教育知识,时观察子女的言行,进行灵活的教育,收到防微杜渐、长善救失的效果。总之,只要适合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易于为他们接受,方法可以很灵活。



  • 第二节  学校与家庭、社区合作的必要性 首先,学校和家庭之间传统的单向关系(家长是教育的接受者,是教育服务的顾客)应转变为双向关系(家长是传播教育服务的协同工作者)。家庭理所当然的需要学校,需要学校的教育和学校的支持,然而如今学校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家庭成为其教育的协同者和同盟。其次,学校教育是社区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也是家庭和社会各界的义务和责任。

  • 第三节 学校与家庭、社区合作的目的

  • 公民教育涉及知识、情感、技能和行为四个方面。① 知识:主要指公民知识,即作为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包括政治、历史、经济、法律、伦理道德等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是形成公民意识、养成公民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基础。②情感:主要指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自身角色以及价值理想的认知,包括对自己在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权利和义务的认同。③技能:对于技能这一问题,人们的看法正趋于一致。这些技能大致如下:很强的抽象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运用这种抽象思维能力来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包括那些必须用科技知识来解决的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是非标准的,可作多种解释,而且不止一个正确答案,因为工作随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而变化;在交流技能变得至关重要的环境里有效发挥作用的能力———在工作小组里,要使用需要真正掌握书面英语的计算机系统,并要阅读必定需要很强阅读能力和很高技术技能的技术操作手册;与别人融洽共事的能力,解决与同事发生的冲突所需的技能,以及无需太多指导就能承担并做好工作的能力。④行为:主要指公民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行为。它是公民意识的外部表现。①

  • 公民的思想教育主要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公民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是对世界的一种根本认识,也是一种根本的评价和情感认同。人通过世界观与这个世界的人、世界建立联系,继而对所生存的世界产生家园感。而人生观是属于世界观的一部分,是世界观的落脚点。世界观不仅为人生提供一个熟悉的背景,而且透过人生观、价值观也提供直接的行动依据。由于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对公民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其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使环境保护成为公民的自觉的行为规范。


  • 第四节 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方式


  • 第十章 校园环境对学生侵害的预防


编辑






读书摘抄_办好学校的策略(第7-10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