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繁华的九曲黄河第一镇|碛口古镇之西湾
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逝去繁华的九曲黄河第一镇|碛口古镇之西湾
有着“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镇”美誉的山西西部小镇碛口,从清代乾隆年间兴起至民国年间的200余年,碛口一直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商贸重镇。当年的碛口古渡商贸兴旺,也辐射到周边广大地区,带动了周边一大批村落的崛起。这些村落里的商人依托碛口发家,致富后又不遗余力地建设自己的家园,为后人留下了西湾、李家山、寨子山等一批保存相对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

西湾村是碛口鼎盛时期经济辐射所及的村庄之一,位于碛口古镇北1公里处,走走路就到了。
西湾村的历史大致可追溯到明朝。西湾陈氏始祖陈先谟,明朝末期从方山县迁居于此经商。随后生意越做越大,特别是清初第四代陈三锡是碛口商贸举足轻重的人物。鼎盛时期,碛口有半条街的买卖属于陈家。经商发达后,陈家大兴土木,建设豪宅,西湾村成为陈氏家族的生活和仓储区。


西湾村历经陈氏数代上百年的建设始才成今日所见豪宅大院,所以西湾又有“陈家大院”之称。但可以肯定的是,其格局其实早在始建之初就已经初步确定了。


陈三锡还是碛口镇的创始人。碛口镇的规划思想与建筑理念,都极为明显地沿袭了西湾村的风格,只是在规模与功能上有些不同之处。此外碛口镇的地形更为复杂,因而建筑布局更富于变化,建筑形式更加多样。



西湾民居以明清建筑为主,选址极为讲究,座西北面东南,避风向阳,背靠石山,面临湫水,属上乘风水。建筑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建筑群整体依山而建,主体部分位于两座石山之间,占据长250米,宽约120米的地带,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两山之中为 30 度斜坡,民居建筑群坐落其上,层层叠置,空间和平面布局丰富多彩,最高处可达六层。现保存基本完好的有40几处院落。


村庄由2米多高的村墙封围(现残缺),形成城堡式空间,防御功能很明显。村内有东西向两条横街,南北向金木水火土五条竖巷,把全村的院落有序地串联起来。设计布局严谨合理,巷道兼有排洪作用,防洪排水畅通无阻。


每个巷口均彻有石碹拱门,石门内侧留有封闭巷门的石臼。石拱门里的各个院落中都有极为隐蔽的小门与邻院相通。也就是说,只要进入石拱门内的任一院落,便可游遍全村,可谓“村是一座院,院是一山村”。这样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村内的横向交通,更有利于突发事件下的快速转移和集体防御。对外排斥,对内聚敛,居安思危,重视防御的设计思想,在山西古建群中随处可见。


古村昔日的富庶不仅体现在坚固耐久、宏伟气派的建筑上,同时也体现在村政建设中。西湾村拥有着一套完善的、高标准的道路网络和排水系统,而且它们至今依然发挥着作用,这是值得留意的地方。



西湾村还建有两座祠堂。在城镇化的今天,很多老旧房缺乏维护修缮已成危房,一些人修修补补仍坚守在自己的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