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请读童话

2019-08-20 23:08 作者:电者如棍大者如果  | 我要投稿

最近阅读了哥舒意的《古典童话》系列,所以我想谈一谈童话。但一提到童话,超市里那种5元10块一本的劣质书籍的彩影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我知道这是你)。不得不说,这是“童话”这一类型的文学作品的创作缺失导致了人们的固化思维,而哥舒意的《古典童话》系列是我认为最适合将原本的“童话”重新呈上殿堂的媒介。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人的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这是百度百科对“童话”这一词条的的解释,然而从更加文学的角度上来看,“童话”似乎从一开始就跑题了。

从“童话”的鼻祖夏尔·佩洛所创作的《鹅妈妈的故事》开始,这一文学类型就不能单纯地统一为“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这样“儿童化”的格式,王子和公主双宿双飞的结局前,往往充斥着各种各样令人瞠目结舌的冰冷与野蛮。这一特点在《格林童话》中被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勇士也会被丑陋的女巫变成石像,推进深窟;下贱的侏儒会用令人作呕的手段囚禁公主和王子来满足私欲······种种设定完全不考虑对儿童造成的心灵创伤。至于受众最广的《安徒生童话》,则是用美好的气氛来掩饰“主人公做什么都没用”的绝望(《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

综上所述,“童话”并不单一地为儿童而作,他们只是用儿童天真烂漫的乐观和天马星空的想象暗戳戳地表达了作者的幻想,或者某种隐喻。假如现在的你再读一读儿时读过的童话,刻入你脑海的就不仅仅是那些幼稚的比喻和滑稽的描写,糖衣下的炮弹,说不定会在你的脑海里炸出巨响(同样的,现在看《海绵宝宝》、《哆啦A梦》所产生的细思极恐也是这个道理)。

而《古典童话》中的“古典”,并非字面意思上的“古旧的”或“典雅”的,而是作者对童话人物和情节的复古。把文明拉回蛮荒。因此,哥舒意的《古典童话》,在我看来,是比传统童话更直白,更血淋淋的童话,血腥到简直像一篇篇的悲歌(我绝对没有用什么夸张手法!!!)。而正是这种看似“非主流”的内容安排,才能使“童话”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重新被人们,而非儿童,发掘。

但《古典童话》也并非是刽子手尖刀上的残忍。哥舒意的文笔是轻灵的,轻灵到镜子中的每一次风花雪月;他的文笔又是温柔的,温柔到让每一次死亡与苏生都充满了玄幻的美感。他写生命的诞生,写命运的传递,也写使命的继承。哥舒意的构思会让人忍不住惊叹,十几篇童话环环相扣,通读完毕,竟没有一处设定是无用之言(其实我根本没看完,因为有几篇找不到QAQ)。而凄婉的故事中透露出的对“矛盾”和“文明”的思考,又让人感到戏谑而讽刺。

但······为了防止剧透,我实在不能多说了。自己去欣赏吧。虽然我现在看起来像一只舔狗,但是,我相信你们看完也会跟我一样吹爆!啊,哥舒意大大的文风简直太好了QAQ,我醉的像条狗QAQ。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A2MzAyMA==&mid=211661456&idx=1&sn=438e13c152869a9833fa2665329cf17b&scene=0#rd

这应该是刊登的第一篇


请读童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