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秋考|探索,不仅仅为了好奇
【23上海秋考】
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这篇文章本身其实难度并不是非常的复杂,我们在这次押题过程中其实同学结果还是非常不错的,这篇文章很难写偏,而在文章的内容中来看,很多地方都是可以被准备过的。
对于文章审题第一步,我们要对于题目本身所具有的内容结构进行梳理,其中一个技巧是寻找对于文本中一些绝对化的表达,证伪绝对化的表达是一种相对比较重要的做题策略。
那我们来看一下题目:
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这篇文章的言外之意是对于好奇作为探索世界的动力是必要条件这样一种判断我们要进行证伪。
正常写作,根据仅仅这个限制词语进行批判,可以得到这样结论:
除了好奇之外,应该会有别的变量同样作为探索世界的动力,我们要批判单一化的用好奇作为唯一价值变量的认知,追求多样化价值的兑现。
但是多样两个字容易导致文章写作相对比较空,因为多样两个字不是具体的行为。
所以在这里建议用我们押题班中提到过的内容对于文章概念进行进一步的深化——
首先,是我们要对于文章进行形而上的升级,这样对于文章的构建来说比较具有帮助,而从形而上的升级来看,为什么好奇能够让我们乐于去探索世界?
其实逻辑上来说很简单,好奇去探索世界的核心原因,是在于好奇能够让我们对于客观世界被解释,从而获得一定的可控性。
当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时候,人对于客观世界几乎是没有任何解释能力的,比如说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我们感到饿的时候只会哭,而哭了妈妈就会给我们食物来解决我们生存的需要。
但是作为婴儿的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哭和生存资料的供给能够形成必然关系,所以我们对于这个世界就会具有非常强大的不安全感——我们不知道客观反馈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我们没有办法对于自己行动的结果可控。
这个时候好奇就产生了作用——好奇让我们行动和结果之间形成解释,让我们在做事情之前能够对于行为结果做到可控,这样能够让我们在这样一种不可控的世界中获得安全感,而这个就是好奇所具有的意义。
那么接下来写起来就比较简单了,为什么好奇心不能成为唯一的探索动机?因为从实用主义的立场上来说,单纯的了解世界是不够的。
我们在押题班中曾经在讲义中给过一个概念的解释——我们在这个世界中,认知世界本身没有太大的价值,因为认知世界是不能给我们带来赋能的,而重要的是用自己有限的认知来尽可能的对于世界进行改造。
这个是一种源自于实用主义价值观的自省,而同样,在这里也是有用的——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只能够帮助我们解释世界,但是更加重要的,应该是对于客观世界的改变。
于是我们就可以用杜威所说的黑暗森林的例子对于文章进行解释——杜威在黑暗森林理论中曾经说过这样的解释-我们认识世界本身,目标是为了找到相对最优的策略,正如当我们生活在充满危险和不确定的黑暗森林之中时,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的所有探索以及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目的不是为了让我们认识世界,而是为了让我们获得走出森林的方法。
也因此,好奇作为动力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做的是用好奇解释来为我们找到针对当下的相对最优解。
随后文章构建本体论,理性人应该让好奇赋能,那么如何赋能呢?
我们在押题班中说过两个概念,一个叫做本质因和表面因,一个叫做第二事实冲突,这两个概念都能够很好的解释文章,而这两个概念在文章中协作的时候,也是非常具有比较优势的,所以对于文章的整体推荐写作攻略就大体产生了——
首先辩证:确实好奇是具有合理性的,因为好奇能够让我们对于单独的现象进行解释,而当我们能够被解释,我们能够让我们和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更加稳定。因为单词行为本身可能具有偶然性,而生活在偶然性之中,不能获得是合适自己的生存环境。
在这里可以用工具黑箱理论去论证,也可以用现象界和物自体之间差异去论证,基本都能够对于文章进行改进。
随后批判:如果单一化得用好奇作为我们行动的唯一依据是非理性的。因为结果被解释虽然能够给我们带来一定的稳定,但是客观来说,我们单纯的认知提升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实质的收益,因为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将自己的认知和客观世界进行结合。
随后用上文的杜威的实用主义和本质主义去说,来说出单纯的被解释本身,并不能带来意义,而用认知带来的有限理性来改造世界,才会给我们带来价值。
然后写本体论:好奇是有用的,我们也认为好奇能够帮助我们认知世界,但是好奇之外,我们还需要的是让好奇带来的感知来为这个世界进行赋能。在这里我们可以用黑格尔的第二事实去说——
黑格尔将我们后天对于世界的认知所感受到的判断称之为第二事实,而同时黑格尔告诉我们,任何第二事实都是存在客观谬误的,这些认知会和现实世界具有本质特点产生偏差,但是正是这种具有偏差的认知,会让我们对于原来共识性的“第二事实”产生冲突,而这个冲突过程正是一个人认知螺旋上升的过程——借由冲突,我们不断的将一些相对正确的观念取代客观谬误,而在这样一种取代过程中,我们可以改变对于世界的客观偏误,从而让因为好奇而探索到的客观认知,成为人类集体认知蜕变的可能性。
这个才是好奇认知之外,其他动力的可能性,也才是对于将探索动力局限于好奇者最好的解决方案。
这个就是这篇文章本体论的论证,随后最后再写建设性意见就行了。
那么大致对于这篇文章我们构建逻辑就是这样了,基本上今年高考的东西还是比较简单的,不容易写偏,但是想要写出比较优势还是需要一定的在智识上的质量区别,所以这次考试之后,小朋友的反馈还是可喜的,很期待他们在高考中成绩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