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5月27日【常识午餐】

2022-05-27 11:59 作者:公考李梦娇  | 我要投稿

1.(单选)《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   )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A.楚国靳尚

B.楚国屈原

C.楚国宋玉

D.楚国毛遂

【答案】B

【三级知识点】人文科技-人文历史-文学常识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共计十六篇,定名为《楚辞》。是为总集之祖。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分别是:《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这个十七篇的篇章结构,遂成为后世通行本。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靳尚,芈姓,靳氏,名尚,郢都(今湖北江陵纪南城)人,战国时期楚国大臣。楚怀王十八年(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派张仪诱使怀王绝齐,怀王发觉受骗,欲杀张仪。他接受张仪厚赂,通过怀王宠姬郑袖进言,张仪得以释归。他自请监视张仪,随同去秦。途中被魏人张旄杀死。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宋玉,字子渊,宋国公族后裔,楚国文人,辞赋作家,楚国士大夫。曾事楚顷襄王。宋玉与唐勒、景差齐名。《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辩》、《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因他而来。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毛遂年轻时游赵国,为赵国公子平原君赵胜门下的食客,在平原君门下三年没有名声,不被人所知。典故:毛遂自荐、脱颖而出。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2.(单选)(   ),清政府正式宣布:“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至此,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最终结束。

A.1901年

B.1905年

C.1909年

D.1911年

【答案】B

【三级知识点】人文科技-人文历史-中国历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科举制度始于隋,兴于唐,于宋、元之际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明、清两朝因袭。然而,随着清朝文字狱的兴起,科举考试内容逐渐僵化,成为统治者禁锢士人思想、规范士人伦理的工具。1905年清廷颁布谕旨:“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在中国实行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最终废止。

因此,选择B选项。

 

3.(单选)这场兵变,没有喋血宫门,伏尸遍野,更没有烽烟四起,兵连祸结,几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这场兵变指的是:

A.大同兵变

B.陈桥兵变

C.泾原兵变

D.宁远兵变

【答案】B

【三级知识点】人文科技-人文历史-中国历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陈桥兵变是公元960年2月3日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公元960年恭帝年幼政局不稳,赵匡胤假借抗敌为名率大军出城。行军至陈桥驿赵匡胤煽动士兵发起兵变。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胁迫周恭帝禅位,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这场兵变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大同兵变是明嘉靖年间兵变之一。嘉靖三年(1524),大同巡抚张文锦为加强战备,命镇卒戍守城北五堡,参将资鉴催督甚急,激起众怒。镇卒郭鉴、柳忠等起而暴动,击杀张文锦、贾鉴。朝廷以蔡天佑为大同巡抚,桂勇为总兵官,前往安抚。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泾原兵变,是唐代中期的兵变事件。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地方士兵兵变,变军攻陷帝都长安;唐德宗仓皇出逃至奉天(今陕西乾县),更引发皇帝被变军包围一月馀,史称奉天之难。自此事件后朝廷威严扫地,唐朝皇帝又开始重用宦官。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宁远兵变,又称十三营兵变,是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辽东的一场兵变,后为袁崇焕平定。崇祯元年,宁远十三营的蜀、楚士卒,以张正朝、张思顺为首,歃血为盟,欲讨回欠发的四个月薪饷,他们攻入幕府,捉了巡抚毕自肃、总兵朱梅等,向两人索钱。毕自肃表示无力支应,事实上在此之前,毕自肃曾经九次向朝廷申报欠饷,朝廷都不理会。其实毕自肃亲兄毕自严是户部尚书,主管财政,因为财政吃紧,也只能不闻不问。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4.(单选)(   )在位晚年,多遭兵败,阶级矛盾日益加深,关东流民达二百万,农民起义频繁。宫廷发生“巫蛊之祸”,导致太子刘据自杀。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文帝

D.汉景帝

【答案】B

【三级知识点】人文科技-人文历史-中国历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汉武帝刘彻在位晚年,多遭兵败,阶级矛盾日益加深,关东流民达二百万,农民起义频繁。宫廷发生“巫蛊之祸”,导致太子刘据自杀。征和四年(前89年)下轮台诏,拒绝桑弘羊募民屯田轮台的建议。后元二年(前87年)去世,临终前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247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丰邑人,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开拓者之一。他初仕秦朝,授沛县泗水亭长,陈胜起义之后,率兵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其接受秦王子婴投降,灭亡秦朝,后赢得楚汉之争,建立西汉。公元前195年6月1日,刘邦驾崩,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汉文帝(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第四子,母薄姬,出生于长安,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前196年被封为代王。前180年太尉周勃、丞相陈平迎立代王刘恒入京,是为汉文帝。其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刘恒登基三月后(文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刘启为皇太子,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死后葬于霸陵,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汉景帝(公元前188年3月4日-公元前141年3月9日),名刘启,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是汉文帝刘恒的长子,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刘启在位期间,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发展生产。他统治时期与其父汉文帝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并为其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基础,完成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谥号孝景皇帝,无庙号,终年48岁。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5.(单选)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三级知识点】人文科技-人文历史-中国历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北京条约》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于1860年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包含《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条约包含了开放商埠、割让领土、允许外国设立领事馆和允许华工出国等内容。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B项:《天津条约》是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条约包含了开设通商口岸、允许传教、协定关税、赔偿赔款等,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了。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辛丑条约》,是指1901年9月7日奕劻、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英、美、日、俄、法、德、意、奥、比、西、荷十一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共有12款,另加19个附件。该条约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失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6.(单选)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并利用前清废皇帝(   )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导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进入抗日战争的局部战争阶段。

A.溥仪

B.载沣

C.载湉

D.溥杰

【答案】A

【三级知识点】人文科技-人文历史-中国历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曜之,号浩然,出生于北京醇亲王府(现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44号),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清朝末代皇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溥仪于同年十一月在日本驻屯军司令官土肥原贤二的帮助下从天津潜赴旅顺,不久到奉天。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三月一日,日本扶持溥仪在满洲地区建立伪满洲国。九月与日本签订了《日满议定书》,日本政府正式承认伪满洲国,而伪满洲国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溥仪自是年三月一日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二月二十八日任伪满洲国执政,建年号为“大同”。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国号为伪“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元“康德”。三月一日登基。还兼任伪“满洲帝国”陆海空军大元帅、伪“满洲帝国”协和会名誉总裁。溥仪作为当时亚洲一个政治人物两次登上《时代》周刊,特别是该周刊有关“解决远东危机的四个人”的画像中。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爱新觉罗·载沣(载静云,1883年2月12日-1951年2月3日),字伯涵,号静云,晚年自号书癖,生于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清宣宗道光帝之孙,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第五子,光绪帝载湉异母弟,宣统帝溥仪生父,清朝宗室。1908年11月其子溥仪继位,其成为清廷掌权者。之后他罢黜袁世凯,并开始军事改革和组阁立宪,但因其亲贵揽权而被人民排斥。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他将军政大权拱让与袁世凯,并于次年同意溥仪退位,之后回关内居住。1951年初,病故。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爱新觉罗·载湉(光绪帝,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出生于北京醇王府,醇亲王奕譞之子,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年号“光绪”。载湉1875年1月被立为皇帝,在位期间历经甲午战争失败,后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保守派的反对,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1908年载湉驾崩,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爱新觉罗·溥杰(1907.4-1994.2),清皇室成员,乳名“誉格”,字“俊之”,号“秉藩”,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同母弟。溥杰生于北京清皇室醇亲王府,溥杰的祖父为道光帝七子、咸丰帝之弟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伯父为光绪帝,其父醇亲王载沣是光绪帝载湉之五弟,为清末监国摄政王,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是正白旗瓜尔佳氏荣禄(即戊戌变法中的朝廷重臣荣禄)之女。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5月27日【常识午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