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严谨地胡逼瞎扯一下 Doctor Love【《孤星》文学讨论】

聊到 Doctor Love 可以预料有一些老读者已经按捺不住要甩出那张截图了:
旁观者们对你一无所知,他们又想成为你,通过你去满足他们低俗的愿望。
先别急,在考虑第四面墙内外方面,隔热服什么时候落后过?但是,只停留在最直白的隐喻和道德指控是无趣的。
娜斯提说得好:“线性的语言约束了大部分人的想象力,想要抵达某个未来的话,你首先得与终点建立对话,而不是强行去规划它的路线。”
被骂了就要强行回避吃桃的想象吗?显然不必。我们“变形者集群”,也就是读者,的终点是追求有趣、新鲜的东西、未曾设想的东西。我们没理由反对吃桃,只是觉得单纯地意淫不够有趣,那是十年前就玩腻了的东西,现在想要潜得更深。
放下对“平衡”的执着,拥抱“失衡”,这样我们能潜得更深。下面开始正文。
缪尔赛思
DL (doctor love)战神缪尔赛思横空出世,整个DL期货交易市场瞬间失去了意义。
所谓“四女友”本来就是和博士不对等的关系,动心的原因不过是博士俯下身来的、长辈般的关心,戏内的博士至今看不出有任何回应她们的可能。只不过一直以来官方一直放着没说,而且被“主动”追求的感觉却是让人浮想联翩,所以这个名头就传播开来了。
而如今,缪尔赛思不但在“主动”方面更加直接,在戏内和博士的关系方面也更加对等。交易市场中,其一骑绝尘的表现也就不难理解。
哪怕是比较严谨的“角色分析学派”投资者也不得不承认,DL是很难否认的。即便我们把门槛拉高,只看对方和博士地位对等的浪漫关系,也有开服以来地位稳固的银灰,以及这一期的缪尔赛思。前者是银灰在手腕上直追博士,后者是博士在孤独方面掉到和缪尔赛思同一个层面的困境中。这些角色和博士站在一起,确实是登对的。
这就是DL的现状,也是本文的起点。
过于直白的暗喻
现在我们来看那句道德指控的隐喻:
旁观者们对你一无所知,他们又想成为你,通过你去满足他们低俗的愿望。
确实,一方面这真的很像直白的指控。尽管笼统地说,“辩论”的整个过程可以理解成博士的自问自答,从而避免讨论其中对墙外玩家的潜在的引申。只不过老实说,“他们又想成为你”这一点真的很难在戏内找到相应的指代,而戏外的指代简直不要太直白。
但是,我还是要说,即便作者在创作端几乎是绝对自由的,但在解读端,读者也享有同样绝对的自由。(如果对这两个“绝对”抱有怀疑,我很乐意深入地解释一番,但篇幅有限,正文中就不从头解释了)
也许,戏内的指代对象还没出现呢?也许,就是有人觊觎博士的这个位置想要取而代之呢?比如夺舍什么的。
所以,与其说这是《明日方舟》在骂玩家,倒不如说认为这是指控的玩家本身就认为“自称博士”这一点带有某种道德污点,而想要和这种行为切割。
人只能从文字中读出自己能读出的东西。能读出讽刺的本身就知道那讽刺的存在。“辩论”既是博士的自问自答,也是玩家的自问自答。博士的答案是“始终如一”,每个玩家也可以有自己的回答。
也就是说,作者从来没有能力骂玩家,从来都只是玩家在自我检讨,或者在开始自我检讨了,但不愿意承认,又或者单纯想扯虎皮拉大旗来骂其他人。
所以我才说,只停留在这一层是无趣的。不过好吧,既然我们意识到那是在骂自己了,那就把它理解成对读者的指控吧,我坦然承认:我想象过各种 Doctor Love 发展以及相应的浪漫展开,也承认那些都是我低俗的愿望。
但别管低不低俗,后面的讨论依然要继续展开。指控别人意淫是低俗的那些人和他们指控的对象同样潜得不够深。若被骂会导致内心的失衡,那么让我们拥抱“失衡”,遵循本心,从而继续下潜。
要我说,哪只博士能和缪尔赛斯共情,玩家也应该很能和缪尔赛斯共情。接下来,聊点藏得更深一点的隐喻。
缪尔赛思的孤独
缪尔赛思的孤独有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是精神上的孤独。一方面泰拉人拥抱源石科技,源石成为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生活和精灵的生活是彻底不同的。另一方面,生长于城市的缪尔赛思也无法融入远离城市的萨米精灵社会。
这不和大部分作为玩家的我们很相似吗?
如今城市中有什么东西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少了它,城市就无法运转,整个现代社会会马上崩溃,而你已经意识到自己深受其害,却不愿意为了避开它而远离城市。
如果你心中有一个答案了,那就是那个答案,这就是我们和缪尔赛思的相似体验。只不过缪尔赛思在城市里只有一个人,而我们多少能感知到彼此的存在。
如果你没有精灵对源石的那种敏感,那我们不妨看看另一个部分的孤独——物理上的孤独。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缪尔赛思的水分身在外面做完该做的事情之后,她的本体是什么感受的?刚才的热闹如烟花般散去,而缪尔赛思的注意力回到本体身上,环顾四周,生态舱里空无一人。
只看现实世界,我们的每一个社交帐号、每一个互联网身份就是一个水分身。说到这里我想已经不需要我展开了。
而如果考虑跨越第四面墙的情况,缪缪用水分身和博士去商场购物,玩家借手机投射到博士身上和她商场购物。逛了一圈非常愉快,但什么都没买。分别后缪尔赛思水分身散去,注意力回到本体,玩家退出游戏,注意力回到自己的房间。
绝配!我和缪缪贴贴!
换一个角度来说,既然我们和缪尔赛思这么像,为什么一定要代入博士去约缪尔赛思呢?我们也可以代入缪尔赛思去约博士呀!
那博士怎么只会是我的伴侣,那实在无趣,博士可是和我曾经一起共患难的过命交情,是互相都喜欢搞一些奇奇怪怪的玩笑的异父异母亲兄弟姐妹。爱情?浅了!
博士居然在自己也没搞明白的情况下,使劲浑身解数来开导我,挤出一个自己都不理解的答案“始终如一”。博士甚至不知道自己忘掉的是什么就敢说“始终如一”,等ta真正意识到“始终如一”的代价的时候,我一定要去现场好好地看看ta的那副表情。
也许,那时候伸出手的就是我缪尔赛思了~
重看 Doctor Love
同样道理,白金也是很好代入的。在《长夜临光》的时候我们已经聊过了——毕业大学生选了个不感兴趣的工作,然后被挖角到了奇怪的公司,被压榨到尽,感觉生活没有盼头。
蓝毒也不难代入,虽然我没有相关的被排挤的经历,但是也可以想象。安洁莉娜给我的感觉就是少女怀春,这更加好代入了。砾我不熟悉,暂时理解不深刻。
总的来说,谁说 Doctor Love 一定要代入博士?
尤其是强弱和博士不对等的四女友,我们不曾像博士那样无所不能,但“四女友”的困境我想多少也是能体会的。
无论如何——不管是代入强者,然后俯身施舍一点爱,或者甚至肆意压榨这种不平等,还是代入弱者,幻想一个从天而降的拯救——为了个人的心理健康,这些都是非常正常、不必批判的想象。
只不过,我们不能总是呆在谋善村里——如果你承认自己被“辩论”的梦境影射到了,那你想来也很清楚这一点——伊芙利特都变得这么强了,原地踏步又怎能让我安心呢?
结语
别误会,戈尔丁,我们没有那么喜欢自己的工作。我们不会去欺骗那些你珍重的人。
我们只是,想要更好地体会你的情感。
这种情感确实很难理解,我们只能去感受。
谨以此文向诸位分享如何在阅读中突破“线性语言对想象力的限制。”
关键是“先与终点建立对话”,然后发散思维,拥抱各种可能性。
如果感兴趣,还可以进修海嗣的“量子计算机模型”——在“观察”导致概率云坍缩之前,也就是官方出具体故事实锤之前,同时考虑所有可能性。
我们既然能在水月肉鸽同时处理四条以上的 if 线发展,没理由不能同时处理多种可能性——无论是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还是猜想世界观设定的过程中——好吧,严格地来说并不是“同时”,但我们依然可以穷举多种关键的可能性,依次考虑,而不是因为被骂了、猜想不严谨了、或者已经有明确答案了就停下脚步。
毕竟我们的终点不是追求“对”或者“合理”,而是有趣,或者个人的明悟,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