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砖杂想】24岁的关键词是...
最近琢磨毕业之后的去向,思来想去,好像没什么出路。而一年前的我,并没有考虑过这件事。
这一岁过得真个是跌宕起伏,顺便把斗志消磨了个十之八九。简单地说,和前导师的矛盾不断积累直至爆发,在立冬之前,我从有机组跑路了。
随着二年级到来和跑路的双重变化,我不得不开始正式的思考自己的出路。放在之前,我大概会拍着胸脯说,要么去药厂要么争取留在高校。但跑路之后,去药厂这条相对稳定的路显然是没了。
而且说句实话,我对科研这件事失去了不少信心和兴趣,也不觉得自己有再往上走的信心和动力了。
假如想获得高校教职,毕业之后先到国外攒几年经历,再和同期的诸多大佬们挤破头皮去争抢名额。拿到名额之后,还有非升即走的压力,如果过不去基本也就和高校说拜拜了。如果幸运的过关,可能经费又捉襟见肘,没有经费就很难做出好成果,没有好成果就更难获得经费......
在目前的我看来,能够留在高校的老师们,要么天才头脑,要么背靠大山,要么经费不愁。我自认没有什么天资,至于靠山和经费更不必说。既然如此,我还是另谋出路的好。
我非常想选一个发自内心喜欢的工作,能够实现个人价值的工作。我不太希望去考公务员或者进入大型国企之类的,我的家人们给了我不少经验和教训。
如果说我目前的想法,回高中母校当老师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我不一定能达到学校的要求(捂脸)。我自认在十多年求学生涯中,遇见的几乎都是很好的老师,无论在学习、思想与做人这些方面,他们都给了我很多帮助和引导。我衷心的希望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
我和爸妈提过这个想法,不过他们并不是很支持,他们认为这会封死向上走的可能。他们很希望我能够留在高校,我此前又何尝不想呢。
不过我的其他想法,爸妈可能更难以接受了,比如靠笔杆子吃饭之类的,当然我目前完全没有这个本事。不过我从初中开始就对阅读有些兴趣,那些经典的文字更是支撑着我度过了各种意义上都最艰难的高三时光,即便不能成为职业,我也很想坚持这个爱好。
遗憾的是,我的“写点什么”的欲望被跑路之前的生活消磨了太多,她不应该是苦中作乐的排解,而应该是欲望的抒发。
嗨,怎么能让气压变得这么低呢,罪过罪过。
离毕业还有至少三年,我还有去纠结、去思考、去选择的时间。每一个选择都无怨无悔是很难的,最优解也不是那么好找的,那就遵从自己的内心吧。
二十四年前的14:15,我开始享受人间的幸福。14:15,亿思,一悟。
思考是私密而自由的,感悟是珍贵而雀跃的。思考并不总能带来感悟,但总归能离感悟近一步。
23岁的时光结束了,我,有点怀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