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早餐会”不是多多益善
近日,多张河南南阳方城县不同部门、乡镇召开政企“早餐会”的照片在网络流传引发关注。照片显示,多个早餐会现场“不约而同”地挂起了“xx(部门名称)与包联企业负责人畅聊早餐会”的横幅,引发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先撇开政企“早餐会”现场要不要挂横幅问题,而看每个部门、每个乡镇都搞政企“早餐会”有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政企“早餐会”的目的是要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而不是搞一场“走秀”活动。如果要求每个部门、每个乡镇都去搞这样的“早餐会”,必然会出现“走秀”现象,不仅不能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反而增加企业负担,甚至引起企业反感。

为企业服务,不在举行什么样的活动,也不在大张旗鼓地搞什么“早餐会”,每个部门、每个人,特别是领导,如果都能把心放在企业身上,诚心诚意地为企业服务,有没有“早餐会”,搞不搞专门的听取意见活动,都没有关系,企业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关键就在于,有些部门和人员,在如何为企业服务方面,根本没有意识,也没有那份心,能推则推,能拖则拖,能扯皮则扯皮,导致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可办的事变成不好办或很难办的事。如此,就是天天举办“早餐会”也是白搭,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实际上,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要求都不高,就是把应该办的事、可以办的事帮他们办好;把难办的事、有矛盾和问题的事,尽可能地帮他们协调,把解决问题的出路告诉他们;实在不能办的事,把道理讲清楚,而不要既不说好办、也不说不好办,一直拖着。真的不好办,企业也不会勉强,不会耍无赖。之所以经常出现政企矛盾,企业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有意见,就在于把好办的事变成不好办,把不好办的事变成模棱两可,这样一来,企业也就不知道哪些事好办,哪些事不好办了。

对政府来说,举办一些政企“早餐会”,并事先了解一些情况,把相关职能部门一起叫到“早餐会”现场,当场下达,是有一定效果的。部门举办政企“早餐会”,能解决什么问题,就很难说了。涉及本部门的,企业肯定不会说,也不敢说,更不能说。涉及其他部门的,说了也白说。如此,“早餐会”又有什么意义呢?
就像前些年有些地方给各个部门下达招商引资任务一样,不管是综合经济部门还是行政部门、内部服务部门,都有招商任务,结果,有些对外交往很少、主要为政府内部服务的部门,在接到招商任务后,不知道从哪入手。这样的方法,完全是胡来,也完全是瞎指挥。所有部门举办政企“早餐会”,与所有部门都有招商任务如出一辙。
正是因为政府下达了政企“早餐会”的任务,也就使部门不得不用形式替代内容,把横幅看得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在“早餐会”现场打上各种各样的横幅,俨然多么重要的聚会一样,给人一看就是“走秀”。而从一些“早餐会”现场的照片来看,乐呵呵的也是举办“早餐会”的部门领导,参加“早餐会”的企业家则面无表情,或者一脸无奈。看得出来,参加“早餐会”的企业家,多数可能是为了应付,而没有指望这样的“早餐会”解决什么问题。

“早餐会”也好,其他活动也罢,都要目的明确,要有主题。很显然,当“早餐会”变成部门或乡镇的一个任务后,其性质就已经变了,就不可能有明确的目的和主题。有些部门,完全不了解企业,或者与企业打交道很少,企业也不需要找这些部门和单位办事,让他们举办“早餐会”,完全是多余,是增加企业负担。最终,“早餐会”也就极容易被横幅抢了风头。
政府要求各职能部门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多多听取企业意见和要求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早餐会”的形式是不太符合实际的,像“早餐会”这样的方式,更多适合政府层面,而不是部门。即便是部门,也只适合几个主要综合经济部门,而不是所有部门。就是政府和综合经济部门,也不适合经常召开“早餐会”,而应当把立足点放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方面。如果一边开“早餐会”,一边老问题持续发生,几场下来,企业也就失去信任,也就穷于应付了。因此,政企“早餐会”不是多多益善,解决问题和矛盾才是“早餐会”的目的,也是政府服务的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