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认识知识,阅读,学习的四个层次(后续)

2023-08-12 14:01 作者:钉子边界  | 我要投稿

回顾上节

1.复读,如你现在所做一遍一遍读,会读懂的,多抄抄,会理解的,背书一定要照读,照背

2.理解,我能读懂=我会了,我拥有了,对此我只问:你做吗?即便你能看懂这篇理论,你能做到?

3.本质可以让你迅速抓住关键,会发现知识是有联系的,学习即是要求弄清楚联系。

接上节

3.4某种程度上是对知识的高度抽象,英语的本质是英语这门语言,数学的本质是数字,公式定理的运算,语文的本质是语言及隐含的学问,如果这样学的话,会很快理解学习的重心,但是如果用这些所学去解决生活问题是无能的,或者说在这门学科中学习新的知识是要重新开始的,没有可以迁移任何知识的能力,又或者说你对知识的领悟总是有偏差的。学了三角函数再学数列导数,这相当于重新学习一门知识,最后不同知识结合又相当于重新学一遍,当你觉得题型是千变万化的时候,知识点的混杂结合不也是千变万化吗?当你能做到题目的融会贯通,知识早已融会贯通,再说有几个人能搞清楚不同知识的联系,而很显然后面这些都不是用本质来解决的。

提醒:这里我要说明这个体系可以作为判断自己所属的学习层次(任何学习+任何行为),要说明这个体系是简陋的有缺陷的,它有不能解释之处,当然不存在完满的理论,完满意味着封闭,教条,落后。作者期望:有人可以把这体系拆了,有更好的解释,更好的理论。

4.1如果把2,3层次看成理解,那么2是理解意思概念,3是理解本质和联系,那么理解再进一步是什么:这里按阿尔都塞《读资本论》中提及的黑格尔的表现阅读和经验主义阅读是两种“直接看”式的阅读,黑格尔从存在中直接读出本质,“睁眼看”读出存在的真理,认识和现实是可以同一的;经验认识论则是本质部分和非本质部分的二分,但是认识对象和现实对象是混同的,认识活动即是抽象活动。这两种可以看作理解的更高层次,是对3层次的扩展。

4.2症候阅读:审视自身所属场域,通过视角的游移在原有理论中找出由于其理论立场和空间所属限制而表现出来的空白、沉默,从而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并运用新的概念范畴形成新的理论体系。抓本质的很快发现本质就是症候,都在围绕症候。以症候阅读作解:“所属场域”似乎不存在无所属的场域,这是真的吗?是由所属限制表明的空白和沉默还是空白在限制中表现自身呢?当然很快阿尔都塞就意思到了,症候是更为重要的,症候(或者说无意识)表现自身。后来我们也知道场域可以是无场域的,是可以敞开的场域。如此很快你会把握这一个知识,同时也意识到文本是断裂的,只有一种解读是可以把握文本的,即症候阅读。认识就是不断把握的过程,一次次不对才有理论的革新,认识又代表不可能性,无论如何把握,最终都不是那个,但是认识过程是有意义的,这是一种生产性的活动。

4.3这里是对4层次的突破,也可以当作整个体系的颠覆。

解释学:解释学提到不能设想有一个原意在哪,可以不断认识或者不断还原抵达原意,所有的设想存在都是已经被解释的了,它已经是符号系统中的一部分,无论如何认识都是在解释符号;解释学的视域是敞开的,不预设任何的场,视域本身,就是敞开性本身,或者说视域是融合的;那么解释学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永恒的认识,解释,永远地去理解,去思考,去实践,认识是可以不断突破的,那么理论是具有革新性的。这就是符号具有的生产性,知识的生产。解释学具有的恰恰是所有人都具有的问题意识,从问题意识出发,不断解释,永远要解释,认识是敞开的。而人们虽然有问题意识,但是他们接受一个解释,固着在这个解释上,最后他们当作经验看待,问题意识停止了;当然也有很多人会理解成很庸俗的认知理论,当作只要不断认知就好了,就能学到任何知识,解释学要说明认识活动是具有更强的解释力,而大多人对经典理论的解释恰恰是削弱了这种解释力。正如很多打着各式各样旗帜的人,讲的心理学不是心理学,讲的哲学不是哲学,通通都是庸见蠢见,你们大可以看看究竟是蛊惑性强还是现实的解释力强。

5结论

既然认识就是不断解释的过程,那么2,3,4都是在不断解释中才理解知识,抓住本质,有了症候阅读,也有了解释学。毫无疑问症候阅读具有很强的解释力,通过症候阅读,发现空白,再解释空白,研究空白的形成,这就是对认识的开放,就是不断地解释。那么这就可以作为最好的学习理论,当然知识还是要不断解释,知识就是符号,符号需要被解释。

作者必须承认,这套体系确实很庸俗,是个人对现实的分析和诸多理论的学习,很多理论理解是狭隘的,是偏见,但正是偏见才使我们理解知识,而抛弃偏见才能突破知识。

认识知识,阅读,学习的四个层次(后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