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创伤纽带。。。。

2023-10-09 17:02 作者:陈忱90后作家  | 我要投稿

有些人或许会经历过这样的亲密关系:对象白天还好好的,晚上就突然闷闷不乐。你问Ta:「你还好吗?」Ta会回答没事。你知道Ta心情不好,尝试说点什么哄ta开心,结果却换来的是争吵:“你怎么从来不知道满足?”“你总是觉得我做的不够好。”“你就是觉得我不如你的前任。” ......

但其实你从没说过这些。总之最终两人不欢而散,留下你一人被情绪压的喘不过气。你甚至真的怀疑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后来你们也会和好,但往往道歉的一方是你:“对不起,我不该那样说。”但其实你并不觉得完全是自己的错。你发誓这种情况绝不会再发生,但结果还是屡次发生。

“创伤纽带”是指施虐者与受害者之间的情感依恋,这种依恋形成于反复的虐待、暴力或控制之中。这种纽带通常很强大,其特点是具有依赖性、强迫性的想法以及极高的忠诚度。

比如在婚姻里面,虽然这个男人一直在伤害你,但是一想到离开他,你就会伤心难过,因为你无意识地把他当成了你的“父母”,你觉得离了他,你什么都做不了。

权力的不平等,间歇性的奖惩,施虐者拥有权力或者权威,如果身处高位的施虐者对于受虐者有消极的评价,受虐者就会把这些评价内化成自我评价,并且会因为施虐者的暴行而自责,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导致了这些不好的评价。间歇性的奖惩会加强这种纽带,受虐者会越来越无法脱离这段纽带,也会对自己有消极的评价,甚至会导致心理问题。

精神学研究者和创伤教育家贝塞尔•范德克(Bessel van der Kolk)说:“许多受过创伤的人似乎会强迫性地将自己暴露于那些能令其联想到原始创伤的环境中。”因此,我们常倾向于待在那些让自己感觉舒适和熟悉的环境中,即便它们延续了我们的创伤。

就像是《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主人公松子多次被男友打至全身伤痕时,却用“被打也没关系,总好过一个人孤零零的”来宽慰自己。由于童年无法得到充足的爱,需要拼命的讨好自己的父亲,成年以后的松子即使被打、被欺骗,她仍然不离开伤害她的男人们。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要用一生治愈童年。

所以你离不开一个反复伤害你的人,离不开一段痛苦的关系,核心原因就是因为:你对他过于依赖,导致你内在没有足够的能量面对分离,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写过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和它有些相似。

虽然在理智上,明知道对方不够好,但是在感性上已经习惯了过去的生活,依附着对方而存在,所以无法完成分离,只能不断地在关系里受虐。「隐性情感虐待」(Covert Emotional Abuse)是一种持续且隐蔽的虐待,也是一种被动的攻击行为,它是造成创伤纽带的罪魁祸首。

施虐方会使用一系列的策略来操纵他们的权力,控制对方的心理、情感甚至身体行为。由于它难以识别、不容易描述,在这段关系中的受虐方是非常痛苦的。可能的影响是:感受到强烈的压力、焦虑、抑郁,质疑自己的判断和信念,自尊不断受挫。

布兰妮·斯皮尔斯演唱的著名单曲《TOXIC》中也有一段歌词,生动描写了深陷一段有毒关系时的内心煎熬:

“你嘴唇的味道,让我漂浮悬空

你那如天堂一般的毒药正渐渐滴下

我沉迷于你,你难道不知道你是有毒的?

我爱你”

与有毒伴侣间的爱恨纠葛让我们原本对爱情抱着美好的期盼彻底破碎,同时也让自己陷入了心灵的泥沼。要从这样的泥沼中走出,结束关系,离开往往只是第一步。远离感情中的施虐者,永远都不晚。

受害者必须与施虐者分开。此外,她们需要意识到情感虐待、创伤性依赖的明确定义和存在。开辟和发展一个后援团。受害者的生活中必须有能够帮助到她们的新朋友,她们可以与之交流和分享她们的经历,从而开始获得新的存在价值。事实上,与施虐者以外的人亲近会帮助她们以另一种方式看待自己的处境。她们的内心也会变得充沛,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展望未来。

心理治疗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为了治疗创伤的伤口,重建受害者的自我认同和自尊。这样做也会获得一些专业人士的干预,使他们不至于重蹈覆辙,再次形成感情上的伤害性关系。

最后要说明的是,不管是受害者还是施虐者,这些人似乎往往都会有一个不堪回首的成长和童年经历…在这些情况下,任何心理治疗都必须更深入地进行,而且要极其敏感地进行。这是因为治疗必须治愈在病人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终生创伤的伤疤。


创伤纽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