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列岛纵断2!10日日本铁道旅!|D3-5| 浅间(下)(旧信越本线横川轻井泽穿越)

第三日(五) 浅间(下)旧信越本线横川轻井泽徒步(后半,熊平—轻井泽)
经过碓冰第三桥梁后继续向上爬坡,来到长度为546米的6号隧道,在隧道群中是较长的一个。


隧道顶端设有通风口,在蒸汽时代,列车上坡的走行速度相当慢,以10km/h计算,这个隧道大约需要4分钟才能通过。如果长大隧道内通风不畅,煤的不完全燃烧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再加上一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真的曾经因此憋死过人的。

10号隧道之后,就是信越本线横川轻井泽段的重要结点——熊平站。齿轨时代的熊平车站是重要车站,横川轻井泽间单线十余公里,为增加通过能力,设置了这个会车的车站,并设熊平变电所起到稳压作用;进入粘着运转时代后,熊平仍然是位于横川与轻井泽中点处的重要线路所。画面左侧是我上来的隧道,右侧这个隧道并不是旧线的第二线,而是旧线的避难线。

正前方的两条线路和隧道是熊平线路所直到1997年废线之前都仍然在使用的线路,即新线上下行线。画面中可以看见三个隧道口,正前方的新线两个,右前方的旧线一个。

熊平变电所遗址,现在完全废弃。

熊平站内的“Abt式齿轨”开通纪念碑。纪念碑的碑文详细的记叙了信越本线轻井泽到横川段修建的经纬,碑文完全用汉字书写,而且句法很近似现代汉语句法,不知当时的日本是否有相关的特殊文化背景。

1950年熊平站边坡塌方事故的慰灵碑

熊平站再向前就没有步道了,前方是铁丝网和“立入禁止”四个字。事实上信越本线新线的横川轻井泽段完全具备铁道通行的能力,这一区间恢复观光性运转的呼声也一直很高,当然因为没有金主的缘故而雷声大雨点小,不过能有这个提案就说明至少在技术上不存在障碍。(最终应该是确定了至少近期实施“废线探访”以及“助力轨道车”的活用方式,上一篇文章已经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了)。
从这个步道下来就是就中山道的18号线。

熊平这里的路标。从碓冰第三桥梁起,已经走了2.6公里;而这个点距离碓冰峠,也就是最高点还有7公里的距离;到海拔970米的碓冰峠之后还有1公里多一点下坡到轻井泽站。7公里的距离不是很长,爬高还是有些小难度的,这里的海拔大约是650米左右,还有大约320米的爬升。

这条国道18号线旧中山道对于大家或许并不陌生,漫画《头文字D》之中,由各种发夹弯组成的旧中山道是拓海、真子、沙雪对战的赛场,也是因为要来这边所以才略微恶补了一下动画。徒步的过程中也能亲身体会到凶险,比如这样的发夹弯+陡坡在线路上非常普遍。这里确实是很好的兜风场所,日本人的代步车都很简单,但这一段徒步的路上可是看到了不少的豪车,不仅有豪车还有哈雷的车队。这种险路限速当然是很低,汽车方面再豪的车都开的相当谨慎,反而是哈雷一直在飚速。

有些地方仍然可以看到信越本线废线段的痕迹,就比如照片中的这一段。从公路向上爬5-6米能够爬到路基上,只有象征性的铁栏杆做阻挡,日本有些疯狂的铁道迷是翻进去过,之后沿着线路一路翻栏杆到轻井泽的。

其实选择徒步到轻井泽,主要是觉得岭顶的海拔应该够红叶见顷了,但枫况正如照片一样,最多就只到这种程度而已,还是略微失望的。

标高900米!接近坡顶!

抵达碓冰峠!碓冰峠是长野县和群马县的县界,徒步到顶拍下这两张界碑的时候有绝对的成就感!群马县选取的就是刚刚经过的碓冰第三桥梁;长野县选取的则是中阿尔卑斯山的雪景。


碓冰峠修路纪念碑,我也真切的体会到了这种艰难,尤其是我有负重差不多8公斤。。。

最后,看到这个牌子的时候实在是太感动了!10多公里的徒步之后,我终于知道“轻井泽184马拉松”中184的含义,原来是这个碓冰峠坡顶的184号弯道路标!用这样的方式解答心中的疑问,虽然无比疲惫,其实还是非常爽的。

同时,铁道也在第26号隧道这里完成了爬坡,这里是原先叫做“矢崎信号所”的地方。

抵达轻井泽,即使只是路过,也能够感受到度假胜地的特别风情。太阳即将落山,忙里偷闲的在湖边略微休息几分钟,享受着轻井泽的湖景与凉风的吹拂。

轻井泽的叶子已经红了,总觉得这边红到如此鲜艳,碓冰峠那里却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似乎和树的种类关系很大,不过反正已经过去了,就不去想原因了。

终于抵达今天旧信越本线横川轻井泽徒步穿越的终点——JR东日本/信浓铁道轻井泽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