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子大家族》观后有感


CLANNAD, calling life as natality, noticing, accompaning, and death.
CLANNAD,人生即是到来,相遇,陪伴,离开。
写作"CLANNAD",译作成长,读作人生。一直以来,这部作品都被冠以“神作”之名,列补番清单时我自然把它加了进去,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看完了《Clannad》。这部作品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在我心中的地位甚至超过了《新世纪福音战士》,这是一部足以让我铭记一生的作品,只不过相见恨晚。我是一个泪点很高的人,除了在亲人离世时会落泪,几乎没有别的情况。看到触动人心的作品时最多鼻子发酸、眼眶湿润,而涕泗横流的情况,除了在看完《西线无战事》,就是在看《Clannad》时会出现了。这一点于我而言是始料未及的,我从未想象过会有这样一部作品能够如此触人心弦,以至于我一夜之间流尽了眼泪。
仔细回想一下,或许是因为这部作品映射出了人生吧,只不过是以动漫的形式展现了出来。观毕,感慨良多。
如果没有玩过游戏,最后的剧情反转是令人十分费解的,所以我找到了以下解释:
关于Clannad最后反转剧情的见解
(剧透向,一周目的萌新请回避)
可能很多观众看完第二季22集会有很多疑问,渚是怎么复活的?17集往后是不是朋也做的梦?异世界少女与人偶的消失是怎么回事?剧情变化的太快,没有玩过游戏的观众很容易对剧情产生误解。
玩过游戏的人都知道,After story,也就是第二季9集以后的剧情要过三次。一周目的结局是纯粹的悲剧,渚难产去世,汐五岁时因病去世,朋也痛不欲生。
故事从这里才刚刚开始,汐的灵魂带着拯救母亲的执念流落到异世界,成为异世界的使者,也就是故事一开始出场的“高帧少女”,而因为某些原因汐遗忘了生前关于小镇的一切。不久朋也的灵魂也流落到了异世界(可能因过度悲痛致死)并附身在汐制作的人偶上(观众应该发现了人偶与第18集朋也送给汐的机器人很像),同样遗忘了小镇的朋也开始陪伴汐在异世界生活。
故事里可以看出人偶经常回忆起小镇生活的片段,说那是一个非常非常温暖的地方,于是人偶开始尝试带少女离开这个孤独的世界。
但是少女在逐渐与异世界融合,故事的结尾少女倒在了雪地,身体即将崩溃的少女回忆起小镇的生活,并告诉人偶拯救母亲的方法——寻找并收集遗落在不同世界的光。
借住异世界使者的力量朋也开始在小镇各条世界线不断的轮回,在游戏里表现为不同的支线,通关后会获得光玉。在学院篇里朋也收集到渚,风子,琴美,杏,椋,智代,春原兄妹,美佐枝,有纪宁的光玉后第二次进入After story,收集到古河夫妇,芳野夫妇,汐,父亲的光玉(按TV版顺序)。13颗光玉代表13种感情,光玉的神奇力量拯救了失去生机的小镇,也拯救了生命与小镇连在一起的渚。
于是第三周目的渚没有去世,异世界与小镇融和,出现天空飘满光玉的场景(大概)。在22集结尾异世界的汐与在小镇重新成长的汐重合,故事完美结局。
TV版篇幅有限,自然删去了重复轮回的情节,将各条支线糅合在一起,故事的发展与光玉的收集同时进行,就是番剧片头不断刷新的光玉数量。在汐死后光玉收集齐了,渚自然而然的就复活了,类似于时光回溯的效果。所以这绝对不是朋也做的梦,如果朋也没有在轮回中集齐光玉,渚不会复活,故事依旧是悲剧。
最后再补一刀,17集到21集的小汐是渚线故事唯一的牺牲者,就算最后与新世界的汐融合也失去了属于自己的人格。那个懂事的,坚强的,让人心疼的小汐再也回不来了。
(Bilibili网友李尔思于2018年8月22日《After Story》评论区)
这样一来,每个人物的“补完”就不会变得割裂了,异世界的存在也有了相对合理的解释。下面是我个人的感想。
我认为,团子或许就是人类的象征,第一季片尾曲中顽皮捣蛋的烧烤团子、温柔的豆沙团子、喜欢做梦的赏月团子、装模作样的芝麻团子、团子宝宝,和老年团子象征着具有不同个性、不同特点的人类个体,团子们手牵手围成圆圈、建立小镇,将快乐和悲伤揉在一起,不正是是人类真是生活的写照吗?
人无法独立存活于世,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在某些看似机缘巧合的情况下与配偶结合、组建家庭、建立小镇,将命运联系成一个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就像“人”这个字,一撇一捺,相互支撑。
作为朋友,春原对朋也给予了足够的信赖,认为自己的妹妹可以托付给他,同时他也在朋也困惑时为其指点迷津。
做为姐姐,杏给予了椋足够的关照与牺牲,最终椋也成功释怀,体会到了生命可以有多种选择的道理。
作为妹妹,芽衣给予了哥哥足够的耐心与关照。作为猫,它给予了主人忠诚,永远留在了主人的恩人身边,并给予了恩人幸福。
作为大姐大,有纪宁给予所有人关照,顺应了哥哥的遗志,平息了小镇里帮派的争端。
做为父母,一之濑夫妇不论经历了什么困难,最终也实现了送给女儿琴美玩具熊的承诺,并教育她“追求真理之人不可心存傲慢,不可嘲笑无法用科学解释的奇迹,不可回避这个世界的美丽”,使其一生受益,古河夫妇为了女儿不惜放弃自己的梦想,选择了陪伴着女儿成长。
作为父亲的冈崎直幸,也在承担了丧妻之痛后历尽沧桑,将朋也抚育成人。由人的个体所组建家庭,也是这部作品的核心元素之一。
无论怎样,都要感谢相遇。因身体原因要留级的古河渚在通往学校的坡道底部踟蹰不前,对生活感到不知所措的她在遇到冈崎朋也之后一切都改变了。
朋也给了她迈出第一步的信心,让她有了面对校园生活的勇气,随后二人努力支撑着演剧社,原本废弃的被当作演剧社的教室在不懈努力下终于有了社员,朋也和渚也因此交到了许多可以相处一生的挚友。风子,琴美,杏,椋,智代,春原兄妹,美佐枝,有纪宁,也在以朋也和渚为首的人的帮助下先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一起散发光和热,相互扶持。到了After Story,古河夫妇,芳野夫妇,汐,父亲也先后获得了幸福。
但一周目是以悲剧结尾的,朋也一度怀疑自己与渚的缘分是否从一开始就要斩断,如果没有相遇,会不会就发生这种好比《活着》悲剧了?这种问题在《声之形》中石田将也挽救自杀未遂的西宫硝子时也被提出过。我想答案是,或许的确不会发生,但缘分是斩不断的,没准还是会发生,不过这并不重要呢。过程永远比结果重要,不能根据结果的好坏来判断过程的有无意义。埃德加•爱伦坡穷困而死,名声与作品却流芳百世;塔鲁倒在了奥兰城胜利的前夜,他的努力却拯救了深受鼠疫荼毒的人,也鼓舞了里厄医生;查尔斯•达尔内虽然成为了无辜的牺牲者,但其英勇赴死的行为为后人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激励着人们为爱牺牲的精神,也告诫人们以暴制暴是愚蠢及不可取的。这些现实或虚构人物的经历足以证明:只要目的纯良,并在追求过程中有把每个实际步骤当作目标加以追求,他就值得享受并一定能获得最广义的报偿,所谓的对于个人的“结果”只是一个附属品,好则锦上添花,坏则无伤大雅。如果二人没有交集,或许古河渚会一直徘徊在坡道底下,对生活绝望,冈崎朋也也会一直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和春原天天混日子,这样同死去也别无二致。朋也一直到父亲死去也不会理解他的伟大与痛苦,而这也是他父亲不希望看到的,果真如此,父亲就不会因“完成了任务”而释怀,随后酗酒至死了吧。而其他人或许也不会,至少不会这么早,在他人的帮助下找到幸福了。
最后的悲剧是不可抗力,无法作为评判标准,在帮助他人获得幸福的过程中,朋也自己也得到了回报,交到了许多不离不弃的朋友;与渚的结合也使他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在早苗姐的有意帮助下避免了重蹈父亲的覆辙。因为他具有反抗的权利,没有向生活屈服,即使生活本身是荒诞的,他也遇到了荒诞的孪生兄弟——幸福。
被人遗忘比死亡更加可怕。在《圣经•旧约•创世纪》中这样写道:“当时夫妻二人赤身裸体,并不羞耻。”亚当和夏娃在没有获得智慧的时候,并没有产生自我意识进而产生羞耻心,当他们偷食禁果后,意识到了自己是赤身裸体这一事实并感到羞耻,所以披上了树叶来遮盖自己。正是因为人类具有智慧,所以人类才会拥有自我意识,而动物则不会有。自我意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东西,而构建自我身份则需要他人的帮助。查尔斯•霍顿•库利说过:“我不是我眼中的我,也不是你眼中的我,我是我眼中的你眼中的我。”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身份的构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与他人的社交和互动,他人就像是镜子,我们需要通过他人来构建自我形象,而如果没有这样的参照,我们就无法做到这点(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昏迷的风子化作灵魂来到学校,夜以继日地雕刻着木头海星,希望有尽可能多的人来参加姐姐的婚礼,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风子醒来的可能似乎变得越来越渺茫了,她的灵魂也受到了影响,从关系远的人开始,一直到所有人,都无法看见她了。无意间看到角落里的木刻海星,也想不起来是谁送的,熟悉的人有时提到她的名字,随后竟不知道自己为何说出这个名字,更忘记了是否有这个人的存在。
风子即使最后得偿所愿,自己的灵魂也遁入了虚无,除非发生奇迹,否则不会再被人想起,灵魂只能游荡于世,无人可以与其交流。被人遗忘的风子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来完善自己,即使有自我意识,也无法构建自我身份,如此便处于一种尴尬的、甚至是绝望的处境。如同被遗弃在海洋深处,清醒地忍受着海水蚀骨的痛苦,却无能为力,任由黑暗吞噬。幸而风子最终脱离了昏迷状态。
“爱情与友谊的神性之手,可以创造并培育我们的恩泽”。
自不待言,除了亲情,爱情与友谊就是最重要的情感了。“人们实质上并不唯一地靠记忆生活下去,就像植物和任何一种生物都需要土地的营养和天空滤过的阳光,这样它们的颜色才不会变得苍白,它们的花萼才不会枯萎;如此一样,甚至是梦,尽管它表面看起来是非尘世的,得到感官的某些滋补,和一种温柔的和形象化的促进,否则它的血液会凝结成块,它们的光亮会变得暗淡。”
缺少了任何一个,我们的人格就不会健全,生活也常有阴影相伴。朋也因为一次巧合与春原相识,第一次对视,二人就仿佛提前准备好似的一齐大笑起来,我不禁感叹:缘分真是妙不可言,遇到生命中那个投机的人有时仅仅需要一次对视,茫茫人海中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或许就会改变人的一生。
果不其然,二人就此成为了相伴一生的朋友。朋也遇到难题时,春原就会为其指点迷津,孤独寂寞时,春原会为他敞开大门,恭候他的到来,遇到不得不进行的比赛时,春原也会挺身而出。同时朋也也在为春原奉献着,同他的妹妹芽衣一起努力改正春原生活上的陋习,甚至委曲求全去请求足球社的人(指正:这部番里足球社的都不是人),芽衣受到欺负时,朋也和春原一起痛扁了欺凌者,即使后来二人因误会而拳脚相向,也没有任何一方真正放在心上,这或许就是最单纯、最可贵的友谊了吧。
而关于爱情的种种,前文已做出过相应的阐述,总而言之,爱情就像一束阳光照亮了朋也内心的阴暗角落,使他承担起了责任,使他体会到了抚育生命的辛苦与伟大,使他找到了生活的意义。爱情使人崇高。
在第一季中,或许我们会把它误认为是一部轻松搞笑的日常番,但到了《After story》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令人有些措手不及。这部作品以温馨的日常来掩盖残酷的现实,以平和掩饰波澜,人物一些表象性的行为背后往往是难以言表的心酸,每个人物都试图通过某种行为来掩盖或是弥补心中的遗憾。
如果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许许多多关于人物的设定都不尽合理:秋生经常在早苗在场的时候吐槽她的面包;琴美一直埋头读书,缺乏生活常识,只有朋也呼唤她时才有反应;有纪宁一直以极温柔的态度对待别人,不分敌友,还有不知为何一只猫一直待在美佐枝身边。我们时常忽略这些看似合理的设定,如果戳破表面的伪装,就会看到一个个本应闪耀却暗淡下来的光玉,一个个充满遗憾的命运,一个个尚未补完的灵魂,每个人都不能独立存活于世,都需要他人的帮助来健全自己的人格,来追求“圆极”。
“我们一直大言不惭的地称之为灵魂、精神、感情的东西,我们称之为痛苦的东西,是多么软弱、可怜、微不足道啊。这些东西即使大到难以估量的程度,也完全无力把我们受苦受难的肉体,我们受尽折磨的身体炸得粉碎——因为我们会熬过这些时刻,血液继续奔流,而不是像一棵大树遭到雷劈电殛,立即连根拔起,倒地死去。”
苦难是伴随着人一生的,个人的力量太过有限,无法单独去面对,所以我们要组建家庭,与同伴一起抵御凄风苦雨。家族成员间不一定要有血缘的联系,只要有共同守护的东西即可。所以那个小镇的所有人都是一个大家族。
这便是《Clannad》的主题。
参考:《圣经》、《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查尔斯•霍顿•库利、《新世纪福音战士》——庵野秀明、《去月球》——Freebird、《双城记》——查尔斯•狄更斯、《鼠疫》———阿尔贝•加缪、《西西弗神话》——阿尔贝•加缪、《声之形》——大今良时、《浮士德》——歌德、《通向往昔之旅》——斯蒂芬•茨威格,《一个女人的二十四小时》——斯蒂芬•茨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