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音乐艺术与科学革命:人类文明发展的象征和理性主义的萌芽
文艺复兴时期,人性逐渐被唤醒,宗教变得有人情味之余,人们也大胆地去创新属于人自己的东西。而若要问人最伟大创新是什么,那便是科学。
巴洛克时期的开始,恰好卡在了科学革命之间。前有哥白尼发现日心说,后有牛顿三大定律。巴洛克音乐与艺术,自然深受其影响。
哥白尼(1473-1543)在十六世纪初提出了日心说——我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其中渺小的一员。
在科学进步之外,这一发现有两大深远贡献:其一,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前进的象征。
文艺复兴运动也好,宗教改革运动也罢,都是对过去的回顾,基于对古人智慧的再次探索。而日心说却是对古人智慧的颠覆,它推翻了古希腊学者托勒密的地心说,使古希腊思想也不再是唯一的权威。
其二,是理性主义的萌芽,人不再以主观态度面对世界,而是客观意识到:世界在变化的同时,我们也在变化——我们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运动的。我们发现了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运动,所以我们也不再回顾过去,开始向前进。
于是,“运动”与“变化”,两大关键词从科学革命中走了出来。科学的革命的结果最终影响了人的思想。尽管它被教堂所拒绝,但却还是成为了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巴克斯和阿里阿德涅的凯旋》(1597-1602)
此幅画俨然使用了对称的形式。然而,这不仅仅是一幅构图对称的绘画,其中的运动感才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马车向前行驶,天上调皮而姿态迥异的天使们也向前飞行,拿着皇冠的小天使急忙的想要为赶路的阿利拉德涅(坐在白色凯旋车上的女人)带上皇冠。
左右下角两个最具对称意义的男女,事实上也在暗示着运动:左边的男人似乎在帮助巴克斯推动凯旋车的车轮,右边姿态俏皮而不失优雅的女人和小孩似乎是在等待他们的前进。
还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细节,赋予这幅画流动感的不仅仅是运动本身,还有画面左右人物形象的变化。
左边的人们有着白皙的皮肤,酒神巴克斯与美丽的阿利兰德涅坐着豪华的马车,而右边的人们却面容狰狞,回头嫉妒的望着神明们。而奇妙的是,这种变化并没有涉及到左右下角的两个男女——苦力一样的男子在左边,优雅的女人和孩童则在右边。这样的独特倒是为整幅画作赋予了丰富的规律变化
如此这般,构图的对称与内容上的流动两者相结合,卡拉齐为秩序赋予生命的同时,也为运动增添了规律。
巴洛克的艺术在充满了运动与变化的同时,依然富有规律。这种“规律的艺术”在科学革命中似乎也能找到一些影子。牛顿(1643-1727)在哥白尼的近百年之后提出了三大运动定律以及万有引力——运动是有规律的,而事物与事物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的。
音乐之父——巴赫(1685-1750),他的平均律被誉为音乐中的圣经。他的平均律便是在不断运动的旋律之余依然遵循了这种“规律的艺术”。
(平均律第一本第十七首赋格,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声部。此图来自斯大鹅本鹅的钢琴谱。诚然巴赫的作品伟大的,但他的作品有多伟大,演奏起来就有多绝望...)
于是我们看见声部与声部之间的运动有着先后规律,被紫色方框框出的主旋律在声部间依次出现;声部与声部之间也互相作用,形成了和弦。
巴洛克时期的风格特点还有很多,每周三周日,斯大鹅与您一同探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与艺术。
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报名参加『沙漏的音乐课』的音乐与艺术的连接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