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时隔多年上映,《坚如磐石》的bug也太多了!

2023-10-01 12:36 作者:后浪电影PostWaveFilm  | 我要投稿





如果你喜欢韩影,看完《坚如磐石》大概会有以下的想法:


张艺谋理想中的《坚如磐石》:郑雨盛、黄政民、郭度沅、朱智勋主演的《阿修罗》(2016)

 


张艺谋实际面世的《坚如磐石》:推迟六年、经历补拍、支离破碎的《坚如磐石》(2023)

 


从《坚如磐石》的成片可以判断出,这部电影原本指向的是韩国电影《阿修罗》那样的“全员恶人”奇观。


连市长(张国立的郑副市长角色原本是市长,后修改为副市长)、刑警队、受命查案的刑警(《阿修罗》里是郑雨盛,《坚如磐石》里是雷佳音)的三种主要势力的配置都是差不多的。


在韩影世界里,《阿修罗》并不算什么神级的作品,但也是内地电影很难复制的类型。


剧情支离破碎

POST WAVE FILM


《坚如磐石》努力打造了一个灯光绚烂的视觉效果,有人认为赛博朋克,有人觉得灯光污染,总之,它希望从视觉上营造出那种癫狂过火的世界。


但卖相癫狂只是《阿修罗》的表象,它的基础逻辑的合理的,底层逻辑简单粗暴——每个人都是为了活下去。


这种活下去的信念又造成对他人生存的威胁,从而引起混乱的大战。


但《坚如磐石》的几方势力的生存危机没有被阐明:


郑副市长的生存困境受到了什么威胁,使得他要除掉黎志田,黎志田为什么明知自己被对方陷害却不得不出48亿帮对方平事儿,这些人有怎样的纠葛,如今又有什么权力更迭,这些基本信息都是缺乏的。


缺乏推动剧情发展的根本动力,使得《坚如磐石》的各方势力并没有真的对立起来,而是各自虚空发力,这就使得全片的权力角斗和人物行事逻辑都很混乱。

 


开场的公交车爆炸案是一个很唬人的开头,但看完全片,你恐怕都不清楚,张国立饰演的郑副市长为什么要铲除首富黎志田,他们之间相互依存很明确,但为什么要互相残杀?片中根本没有给出明确的理由。


郑副市长还要出此下招,让一个小喽啰去制造爆炸案,这个炸药为什么要用假的?而最后为什么真的爆炸了?电影里面都没有给出这样做的原因和细节。


而且郑副市长如果是为了干掉黎志田,这招实在太小儿科,因为即便黎志田被陷入此案,他顶多也只是得到一个唆使他人的罪名,这完全无法根除黎志田。


而剧情到了后来,郑副市长又自动跳反,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进入黎志田的车子,告诉他一切都是自己干的,然后又撺掇黎志田跟一家大公司签约合作,白送48亿给对方,才能保住郑副市长。


此时的郑副市长没有任何可以要挟黎志田的东西,还承认主使了一场公交车爆炸案,相当于给了对方一枚杀死自己的子弹,可以说完全处于下风,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黎志田竟然帮了这个忙。


这背后有什么内情?这并不能完全靠观众脑补呀。

 


饰演黎志田的于和伟有句台词,是“钱外有钱,官外还有官”,这大概是张艺谋想拍出来的主题。


在杜琪峯的电影《暗花》里,有一个很少回澳门却时刻控制着澳门的“洪先生”,该片也只是在片尾给了“洪先生”一个背影,但全片都可以感觉到“洪先生”对片中所有人的控制,几乎每个人都是被“洪先生”的意志推动着,不得不走。


但《坚如磐石》并没有这样的一个“洪先生”。


我们大概可以猜到,那个让郑副市长仕途顺畅的老爷子,也就是郑太太的父亲,很可能就是张艺谋原本布局的“洪先生”,但这个人物现在几乎已经被抹去,同时被抹去的,是老爷子对郑副市长和黎志田的控制,也间接抽走了这两个互相制衡互相威胁的地位。


由于缺乏两人互相制衡的根本原因,郑副市长和黎志田的你来我往有些莫名其妙,像是两个闲杂人等在废弃的砂石厂,你丢一下,我丢一下,有的砸到了对方,有的没有,根本构不成擂台赛程度的景观。



bug实在太多

POST WAVE FILM


雷佳音饰演的苏见明几乎是一个bug一样的存在:


陈冲饰演的妻子能够放任眼皮子底下有苏见明这个私生子;


苏见明跟调查对象郑副市长有收养与被收养的关系,却还能主导对郑副市长的调查;


调查过程中,苏见明有如神助,但最后被证实只是一个既没有查出什么大料、也没有别的目的的小绵羊。


如果这个角色原本就如此平面,根本不需要雷佳音来演,另找一个视觉年龄更年轻的就行了。

 


按照《阿修罗》的剧情,结合一些所谓知情人士找补的《坚如磐石》被删细节,雷佳音饰演的苏见明,原本是个更为复杂的角色。


《阿修罗》里的郑雨盛,夹杂在市长和刑警队之间,被双方迫害,他为了活下去而不得不做一些事情。所以苏见明原本应该也是郑副市长豢养的在警队的一只狼犬,但随着身后的权力变化,他不得不做点什么。


至于原貌是什么,我们无法去想象没有看过的那版《坚如磐石》,但可以确定的是,现在的《坚如磐石》是逻辑混乱的。


而且它甚至都变得有些虚张声势,因为你会发现,看了半天,这个故事其实就是《断·桥》那个体量的,甚至还不如《断·桥》表现得细腻,虽然《断·桥》也经历过删改,但整个故事是可以看到架构的,也算是完整的。


《坚如磐石》就是两个人没有由来地砸石头,你都不知道它砸向了哪里,但台词又告诉你其实是这两个人在斗,任凭你怎么看也不知道他们为啥要斗,最后,剧情在一个《意难忘》类型的、关于身世的故事中戛然而止了。

 


更加要命的是,《坚如磐石》上映当天就出现了“尺度奇观”的热搜。作为一部经历了“删改补拍”的电影,它本身是值得同情的,但从现在的成片来看,它很难说有多大的尺度。


从物理上来说,它的大尺度画面可能有这样几个镜头,开头的爆炸场面,突如其来的车祸,还有黎志田杀人的场面,前两个可以说是动作片的常规操作,算不上什么,而黎志田杀人,其实电影只是把镜头对准了黎志田,后来又给了死者一个快速镜头。

 


如果这也算大尺度,那么同期上映的《志愿军:雄兵出击》尺度更大:


战士们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舍身奋战,即便少了一条腿,即便已经血肉模糊,依然用最后的力气坚持作战,那不只是视觉的冲击,更是心灵上的震颤。


从情节上来讲,《坚如磐石》拍的并不是大家以为的那个大案,它虽然发生在重庆,但故事情节完全是新的创作。


影片里真正碰了点尺度的台词,除了前述的“钱外有钱,官上还有官”,就剩下陈冲的那句“士农工商”,这句话的确有一定的咀嚼余地,但如果这就构成了“尺度奇观”,倒真的应了娄烨的那句话,我们的观众被迫成为了“二流观众”。



镶边的女性角色

POST WAVE FILM


张艺谋导演和陈宇编剧之前合作过《满江红》,在对女性的表现上,他们被人诟病,这次在《坚如磐石》里也不例外。


整部电影有四个重要的女性角色,一个是陈冲扮演的郑副市长的老婆何秀丽,一个是神秘的年轻女性杨晓薇,一个是黎志田的女儿,再一个是周冬雨扮演的女警李惠琳。


简而言之,他们塑造的女性就是这四种:大婆,小三,女儿,其他人。


也就是说,女性角色在他们眼里就三种:跟男人有性缘关系的(大婆和小三),跟男人有血缘关系的(女儿),跟男人既没有性缘关系也没有血缘关系的(其他人)。

 


这次周冬雨饰演的李惠琳就属于“其他人”之列。


导演和编剧对这一类女人是无情的,他们让她留短发,穿牛仔外套,戴上眼镜,遮掉一切的魅力,达成他们眼中的女警刻板印象,至于这个女警有什么样的能力和魅力,这都不在导演和编剧的考量范围。


这本来没什么,可是他们又希望李惠琳能跟一个主要的男性角色有关联,于是强行将她和苏见明配对。


可是,导演和编剧不爱这个角色,演员也爱不起来,雷佳音演的苏见明也不会爱,这就导致周冬雨演的这个角色毫无可看性,跟雷佳音的合作也毫无CP感。

 


陈冲饰演的郑太太,一上来就发表了她的“大婆宣言”,内容就是一个认命的女人之类的。


这种类型的女人,陈冲在李安导演的《色·戒》里演过,戏份不算多,但是却把她的认命和不甘心都展现了出来。


当然,我们无法强求《坚如磐石》这样的商业片拍到《色·戒》这样的程度,因此陈冲这个认命大婆的形象勉为其难可以接受。


但是剧情后面又为陈冲设计了非常重头的一场戏。


郑太太与黎志田密谈,态度高傲,一开始是让黎志田“滚”,我们在这里知道,郑太太的父亲是高官,成就了郑副市长,可能也成就了黎志田,这些权力关系,间接让身为高官女儿的郑太太也有了权力。


陈冲奉献了整部电影里最值回票价的几分钟表演,尽管她的背景未被书写,但陈冲通过表演就传达给我们从愤怒到不甘心再到悲愤的好几个层次。


正当剧情被郑太太的这几分钟带起了一些复杂性的时候,黎志田拿出了郑副市长与年轻女性的照片(那照片拍得很差,只是地铁上互相笑了几下的画面,甚至都没有拍到两人在家里吃饭的画面),郑太太咬牙切齿半天,最终只是决定要遣人“打小三”。


郑太太为何拥有可以调遣黎志田的权力,我们可以自行脑补,但郑太太为何只能在暗处除掉小三,无法调动更多权力,是她所倚仗的权力有所变动?


这起码是需要明示的,不然一个明摆着的狠角色,顶级女演员的三分钟表演过后,落点却是“打小三”,有一种进了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影厅,结果却发现要放婆媳矛盾剧的感觉。

 


杨晓薇这个角色自不必说,一开始导演和编剧就想让观众误以为这是个桃色关系,而事实上她这个角色也确实承载了桃色的部分。


但这个地方也很不合理,郑副市长可以制造爆炸案甩锅到黎志田头上,有信心可以完美隐身;黎志田也可以找好小喽啰,演一出戏,让小喽啰们承担杀人的罪名,自己酣畅淋漓地砸死人。


他们草菅人命且可以全身而退,可他们偏偏就这么害怕一个死了二三十年的旧情人。这个人为什么重要?这个命案为什么难以解决?电影里也没有给出更多的内容。


这部电影里面,唯一圣洁的白莲花,是黎志田的女儿。为了表现“白莲花”这一点,导演和编剧对演员的调度是,让这个马上就要当妈妈的女性,行为举止都表现得非常幼态和低智。


这个女儿的存在,是为了表现黎志田“温柔的父亲”这个属性。


女儿、女婿连带女儿腹中的孩子,都作为一种侧证而存在,彰显反派黎志田的人性一面,在影片的中段制造一个这样的高潮:一边是搅动政治风云、杀人如麻,一边是守候在女儿身边接生的好父亲。


这些功能化的女性角色,几乎无一例外地体现了主创在书写女性时的懒惰和创作男性角色时的自恋。



《坚如磐石》比较明确的补拍,是陈道明的那一条线。陈道明带着仿佛自动公文生成器生成出来的台词,拿着他的话剧腔,说了一堆官方的话语。只是,队里的领导让苏见明查自己的养父也就算了,怎么这个空降的大领导还这么支持养子查养父呢。


时隔六年了,即便是为了让片子重见天日,还是可以捋顺逻辑,补拍一个更合理的版本吧?


你只看见《阿修罗》很爽,但你没有看到《阿修罗》的故事是构建在“国家机构全部烂透了”的世界,而你并不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你也不被允许在现代社会架构这样一个世界,架空的也不行。


最终,你只能交出一些支离破碎的残章,拿一些见血的片段、被保留下来的金句出来宣传。


一个熟练老成的电影人,在决定拍《坚如磐石》的那一刻是勇敢的,在扛这些年的糟心事的时候也是勇敢的,在把它拿出来的当下也是勇敢的。但片子不怎么样,也是真的。


作者丨李慧慧

正在吃补剂


编辑丨李慧慧    排版丨凉茶

媒体统筹丨佐爷灵魂贩卖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好 课 & 好 物

好课 | 接轨好莱坞,掌握现代剧作的8个技巧


短片放映片单 | 10.5-10.7青年创意短片交流展


时隔多年上映,《坚如磐石》的bug也太多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